苦果谁吞?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1日19:27 中国《新闻周刊》 |
从县域私益中获利的是一些官员,品尝且吞咽苦果的不仅仅是平民百姓,地方、中央和国家利益都会受损。专家认为 ,民为邦本,真正意义上的受害者还是百姓 毒米、毒油、毒木耳、毒面粉、毒茶、毒瓜子、毒猪肉…… 近日,媒体上“毒”字曝光率颇高,这让满怀欢喜迎接新世纪的人们多少有些尴尬。 “毒大米”发明3年,流转3年,至今才被发现,何也?从《中国青年报》披露河南原阳县政府对原阳米市的“保护 ”后,有人略嫌武断地说:地方官员谋求地方私益,导致“毒物”飞舞。 市场虚假繁荣的政绩留给了地方政府,暴利留给非法商人,中毒和恐惧留给了普通百姓。万维读者网《教育与学术论 坛》上的一篇文章写出了普通百姓的真实心境:“天亮了,我起来,早餐想下楼吃油条,不敢,怕潲水油和洗衣粉。” 百姓:出钱,丧命 一些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烟花爆竹厂、影像厅、小炼油厂、小煤窑,在一些地方官员的羽翼下存在了很久的隐形杀手, 带给老百姓的不仅是恐惧,还有死亡。 2000年9月8日凌晨,邯郸峰峰矿区一个体小煤窑发生瓦斯爆炸,16人死亡,多人受伤。死伤者全是当地的农 民。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19岁。一位19岁的小伙子刚刚在井下上第一个班就再也没有回来。 此时,距离吴邦国要求“坚决予以关闭,并严禁死灰复燃”的声音不过两个月。 有人认为,或许不能说这16个农民,是因为官员的“维私”而死的,但要说很多葬身于小煤窑的百姓因之而死,应 该是没有多少异议的。 死去的百姓付出的是生命,活着的百姓呢? 专家的说法令人震惊:老百姓还得支付地方私益所增加的社会成本。 1999年初至去年上半年底,云霄县共组织大规模集中查处行动744次,捣毁制假窝点454处。 这个“打假战果”背后的投入是惊人的:1.2亿元。 这只是可以统计的,还有不可统计的,譬如,为解决地方私益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中央不得不召开无数会议,发出各 种各样的文件、指示,派出各种人员赴各地考察、调查。一个会议就会花费几万几十万元。这使社会成本急剧增加。 如此高昂的社会成本由谁支付? 作为纳税人的老百姓! 地方:自作自受 2000年12月,河南原阳一片萧条。毒米事件曝光后,昔日车水马龙的“金牌米市”,转眼间几成“死市”,大 米的日交易量由原先400多吨陡降到几十吨。 知情人说:县里的领导曾指示工商、质量稽查、公安等部门不得入场检查,地方私益坑了原阳。 比原阳更能体会“自作自受”的是福建云霄。 工业税收369万元,仅占财政收入的3%。 2000年上半年,云霄县被这个冰冷的数字砸蒙了。它无声地宣示这样一个事实:在制假中迅速富有的云霄县,目 前的工业在迅速萎缩。同时,制假严重败坏了云霄的声誉和形象,外商不敢到云霄来投资,云霄工业发展更是雪上加霜。 云霄人自己做了这样一个对比:广东省顺德市80年代中期和云霄的发展水平相当。但到了1999年,顺德市GD P达286亿元,是云霄的11倍,人均GDP达2.7万元,是云霄的2倍。 一位见证过云霄县假烟泛滥的南方记者地说:他们被制假毁了。 5年前沈丘假药案曝光,这个戴着“周口地区第一兽药厂”帽子的假药厂,为周口人换来一块让他们蒙羞的牌子:“ 周口地区产品免谈业务”。 今天,一些地方的商店挂出了“本店没有河南货”的牌子。 中央:权威受挫 “为了地方私益,一些地区正在出现新一轮的上项目、争项目、重复建设的倾向。”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研究员不久前发出的忧心忡忡之声。 有资料说,我国钢产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轿车用钢板等10多个品种仍需进口。我国的彩电生产能力已经过 剩,可新的彩电生产企业仍在落成。 专家认为,重复建设多半与“两低”密不可分:低水平;低层次。直接后果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过剩,技术装备落后,资产资源利用率低下,最终加剧了结构性、阶段性过剩。 汽车行业的尴尬,与此相关。 据中国科技部传来的消息:轿车工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相关行业产值至少增加2.67个单位。 这样一项能“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业,却被某些消费“政策”和地方私益维护者搞得支离破碎。业内人士认为,不把 市场割据的“土政策”终结在“入世”门槛前,中国汽车行业三五年后难逃全军覆灭的危险。 南方一些地方,宁愿用当地成本很高的火电、小水电,也不愿按市场规律用西南地区的电力资源。由于一些地区的抵 制,“西电东送”无法实施艰难。类似的情况很多,直接影响了我国能源行业的升级发展。 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分析说,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并非靠经营灵活求发展,而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巢穴下求生存 ,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大调整。 国家:法律和形象俱损 采访中,很多学者对《新闻周刊》说,一些县市地方官员谋求地方私益,不但危害地方经济发展,也损害国家利益和 中央利益。 首先,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受到了地方私益的挑战。1998年12月5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关闭非法和布局不 合理煤矿有关问题的通知》。然而,广东省恩平市的最后一口小煤窑是在两年后关闭的。有关部门发现:有的地方出台一系列 与中央政策相违背的“土政策”;有的地方组建自己说了算的“行政执法游击队”,阻挠打假。 新华社两位记者就此发表评论说:这使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削弱了中央应有的权威。 其次,国家形象受损。 面对外商,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为了地方私益,一些县市政府,公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针对外资企业发文。亚洲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 永灿,在考察中发现,川渝几个地方都不同程度地有类似“纪要”的“小动作”。眼下,感觉忍无可忍的陈先生,正准备向中 国有关部门逐层汇报。 非但如此,假冒伪劣商品肆虐横行,也使国家形象,为之蒙羞。一些海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媒体,也时常对中国“ 水货”大加挞伐。 吉林省一位高官在评论地方私益时说,“已严重影响了政府信誉。” 本刊记者/章敬平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