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专题 > 正文

传统 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1日19:27 中国《新闻周刊》

  让交通部门害怕的春节又来临了。成千上万的人从大地方回到小地方,从小地方回到更小的地方。在中国大地上出现 一场足有16亿人次的回乡运动。沙丁鱼罐头般拥挤着回家,甚至有人因窒息而死亡。这一切都为了回家过年。城市冷清,乡 村热闹。春运与春节,既让人为中国人生存空间的局促而不安,同时也使我们感到震撼:传统的力量多么强大。

  家住福建省永定县的民工曾凡星夫妇,今年很庆幸自己的明智选择,他们提早一个月 就订好了火车票,可以“坐着” 回家了。

  曾凡星的噩梦

  回忆去年的回家历程,曾觉得犹如一场噩梦。从北京到福州40多个小时的火车,他们是站到终点的。上车时就出了 问题,由于严重超载,车门已紧闭,曾凡星夫妇和其他乘客一样不顾一切往车窗爬,而乘警拽住他们的双腿往下拉。曾凡星哀 声相求,老婆也泪落涟涟,终于感动了乘警。

  但爬进车去,也等于爬进了囚车一般——还不如囚车,因为上得车来就再也动弹不得。

  从早到晚,人成一条直线站着,连弯腰都不能。过道上、座位下、行李架上,甚至厕所里都挤满了人。所以,下面的 事情可想而知。曾凡星说,憋得难受,有一次实在没办法,只得尿身上了。

  对于美丽家乡的想象、对于父母的思念成了这次痛苦旅途中曾凡星的惟一支柱。身边有老人、小孩不时倒下,引起的 骚动几乎要掀翻车厢。曾凡星几次感到要昏死过去,他把下嘴唇都咬出了血。

  大年初一中午,夫妇俩拖着疲弱的身体,跋涉了5小时山路,爬上高高山梁,终于看见竹林中炊烟袅袅的家门口、佝 偻着背望眼欲穿的老父老母,曾凡星泪水夺眶而出,夫妻二人一起瘫倒在山上。

  而陪父母唠唠家常话,走亲访友三、四天后,曾凡星又开始收拾行装往回赶。经过同样艰难的归途,半个月后,曾凡 星又出现在喧嚣的北京城。

  曾的回乡之累听起来让人惊讶。北京打工5年,他基本上是这样回到家的。从北京到福州40多个小时火车,基本上 是站着到站;如果买票顺利,在福州住一宿,如果不顺,则熬上三五天,再买站票从福州到龙岩,站上12个小时;到龙岩后 ,坐3个小时汽车到永定县城;从永定到峰市乡,1个多小时汽车;下车后,走1小时石子路,在渡口等上半小时,坐船到对 岸,然后开始徒步回家。4小时的深山老路,心急了,曾凡星两个半小时也能赶到。一趟算下来,最顺也要10天才能到家。

  这还不算意外的情况:4年前的回乡路,当曾凡星夫妇心急火燎赶到峰市乡码头时,正赶上洪水暴涨,无法摆渡。凄 风苦雨中,夫妇俩和一群农民在渡口硬是坚守了一天一夜,见洪水不退,只好转而绕道1小时山路,颤巍巍地爬上一条年久失 修的铁索桥,终于到达河对岸。

  如此艰苦的回乡历程,为什么还要每年承受一次?“出门在外经常想家。越临近过年,越想。”正在北京站候车的曾 凡星,一谈起家,眼眶就湿了。曾凡星是家中长子,父母年岁已大,身体不好,家中4兄妹最大的读初中,一家人视他如顶梁 柱。每年回家过年,对曾凡星的意义,不是路途之苦能打消掉的。

  陈马根和陈卫

  陈马根从一堆行李中探出头来,抖落烟灰,神色黯然。

  他觉得自己今年碰上了霉运,眼看挣到手的8000元钱突然被人骗了,本想风风光光回家过年的激情一下泄了。在 同乡好说歹说下,决定还是回家看上父母、爷爷奶奶几眼。他准备大年初二就出门回城,来年挣个风光再回家过年。“过年回 家,除了孝敬父母长辈,也是为了在亲戚朋友儿时伙伴面前比划比划,看谁风光。都这样!”“风光”二字不离口的陈马根说 完就低头不语了。

  “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在外挣钱,不就是为了家吗?”家住南京市郊的农民陈卫不无自豪地说,“一年就回一次家 ,一到春节,就该向父母亲戚、儿时伙伴汇报汇报一年的成果。”

  陈卫夫妇在外地做鞋生意已8年。每年春节回家前,陈卫都要将一年所挣悉数寄给父母,既备春节用,也备年后父母 孩子用。今年运气不错,陈卫将挣得的1万元钱寄回家后,到昆明小商品市场给父母孩子买新衣、补品、玩具。身上,除了备 1000元压岁钱外,就剩几百元路费。

  从昆明到北京,陈卫夫妇舍不得买卧铺,40多个小时硬座,两人靠一盒方便面、两只橘子充饥。

  “为什么这样委屈自己?”记者问。

  “不委屈啊。钱都寄给父母,我们没什么钱了,家就靠我们支撑哪。”陈卫开朗地笑着。刚剪的平头,抹了不少发胶 ,亮亮的。

  三年前的春节,他曾不敢回家过年。做生意亏了,一年辛苦下来,手头只几百元钱,临近春节没几天了,父母打来电 话。 “孩子,钱没挣到无所谓,只要你们平平安安回来,一家团团圆圆就够了。”陈卫鼻子酸了。那年回家,从鞍山到南京 26小时火车,陈卫和妻子硬是站回了家。

  “回家过年是不是一种负担?”

  “虽然很花钱,路途虽然很辛苦,但负担有时也是一种幸福,被需要也是一种快乐。你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 高中学历的陈卫告诉记者。

  吸引力

  由于千百万个曾凡星、陈马根、陈卫的“回乡情结”,中国每年都面临数目可怕的春运问题。

  这个在海陆空全方位定期出现的人口重新组合运动,每年都让交通部门头疼不已。从有关部门传来消息,今年春运客 流量可能达到16.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7%。由于今年元旦、春节靠得近,春运期间,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商 务流、旅游流将形成比去年更疯狂的春运潮。

  铁路已是第三次提速,车船票涨了40%到100%不等。北京火车售票窗口今年也增至320个,临客列车将增开 353列,比去年增加5%,但春节要回家仍旧难上难。归心似箭的民工,又在候车室内外、高架桥下打开铺盖,打起一场买 票持久战。

  北京站党委宣传科科长马建福说,他们几个月前就进入战备状态,但即便穷尽招数,近几年春运,这场战争仍难免会 让各地车站措手不及。

  去年春运发生的多起事件,标志着春运已达到了中国交通能力的极限:广州出发的485次列车每开一趟,都要被挤 破十多块玻璃,车轮两边的弹簧被压得不能动弹;湖北姑娘王芳被睬死在419次列车上;广东境内的三茂铁路上,发生了4 起旅客跳车事件,皆因高度拥挤,紧张引发精神分裂症所致。

  回乡当然不仅仅带来了交通问题。在每次回乡的热潮前,城市都要面临一次犯罪高潮,在“风光回乡”心理驱使下, 没有挣到钱的民工铤而走险。

  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出现了问题。打工仔回家过年,很多城市迅即冷清下来,流动人口超过本市人口的广州,几乎像空 出了半座城市。在北京,10万户市民喝不上当天的鲜奶,外地人担纲生力军的送奶队伍走了。

  “即使我们出加倍工资,也没人愿意留下来。”三元乳品公司销售经理陈大兴说。

  “钱要挣。家,更要顾及。”李村和是北京昌平县一家饭店的西饼师,1月8日回家前,对出月薪3000元挽留他 的老板说。

  仅仅是为了回乡过七天半月就必须返程的春节,年复一年,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到城市,是什么原因驱使人们在如 此短暂的间隙里辗转跋涉,忍受艰辛与劳顿?是什么力量吸引着他们一往无前?

  遥远的故乡,仅仅只是一个出生地吗?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