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专题 > 正文

骗税大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1日19:27 中国《新闻周刊》

  有分析说,2000年,因出口骗税,中国国家税务损失至少在300亿元人民币。由于出口骗税,有巨大暴利空间 ,涉足此领域者不断变本加厉,以身试法。高层领导已经认识到,出口骗税行为对中国的危害绝不在走私之下。

  骗税金额总计2亿元人民币,7人被处死刑。3月2日,广东汕头、揭阳两地对6起案件的宣判,掀开中国打击骗税 案的序幕。而汕头当地人的说法,也令人们对该地出口骗税犯罪 之猖獗而瞠目。

  此前不久,广东的另一家外贸企业——英源集团因骗取出口退税而被撤消外贸经营权。据悉,1999年6月至20 00年6月间,该集团涉嫌骗税1880多万元。

  据广东海关消息:2000年上半年,广东查获出口骗退税违规案件500多起,案值4400多万元。而非官方消 息说,截止到2000年11月份,广东共查处出口骗退税违规案件达700多起,案值20多亿元人民币。

  骗税额以千万、乃至以亿计,这就是广东,中国出口骗税的重灾区。尤其在潮汕一带,骗税风行一时。为此,国务委 员吴仪和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为首的两个专向调查组,曾进驻潮汕数月。

  在广西,2001年1月,“劳联”骗税大案被揭开。1994年至1996年间,柳州市劳联公司原董事长左志昂 伙同吴铁雄等人,以“代销代理”为幌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31份,骗取国家出口退税2100多万元;在辽宁,锦州 市华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允,虚开增值税发票900多份,3年之间骗税1000多万美元;在南宁,2000年11月 份开始,有关部门在两个月内便查出涉嫌骗税企业61家,骗取退税款共计1478.8万元,46名涉案人员被移交司法机 关。

  在福建、江苏、陕西、湖北,出口骗税案件皆屡见不鲜。此次国务院列出的10个重点打击出口骗税地区中,北京也 包括在内。

  著名经济学专家茅于轼估计:2000年一年,中国被骗取的税金有几十亿之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家海关总署官员则认为:这个数字不下110亿。

  而不久前《中国经营报》则分析说,2000年由出口骗税案造成的国家税务损失,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300亿,这是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经费的37倍。而2000年全年,中国税务系统办理出口退税一共81 1亿元人民币。

  手法高超 变本加厉

  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始于1984年。这项政策的含义不难理解——比如说,征税税率是17%,而退税税率是14 %,那么,一家公司出口了100元的货物,就要先交17元税;而后,国家会返还你14元。

  出台这项政策旨在鼓励出口、拉动内需。但在投机者眼里,这是一条难得的大船。乘坐此船,不但可以全程免票,而 且能钓到大鱼。

  一位“业内人士”称:出口骗税最常用的方法,是伪造票据。首先是增值税发票。因为发票是拿到退税款最重要的凭 证——有了它,才能证明企业交过税,企业才能领到退税。

  几乎每起大案,都牵涉到这一环节。3月2日公判的税案进行至取证时,假增值税发票是用麻袋装来的。

  当然,要领到退税款,仅有增值税发票还不够。企业需要向退税部门出示报关单——证明货物已经出口——这一样可 以伪造;企业还要出示结汇单——证明外方已收到货物,并专门汇款回来——当然,这仍可如法炮制作假。

  为让这一切顺理成章,骗税活动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分工化的“一条龙”作业模式发展:有人专门负责提供假单 证,有人专门负责出货,有人专门负责从国外打汇进来,还有人在国内收取人民币。

  大多数案例都涉及境外公司参与。他们在香港或境外某地设立空壳公司,内地企业则利用这个空壳,伪造企业产品出 口外销合同、运输等文件,然后向税务部门申请退税。

  在出口这一关上,骗税人也越做越“油”。起初是搞一批真货物出关,在海上转一圈后回国。后来胆子大了,以残次 品冒充好货,2000年7月21日,深圳沙头角海关对湖南省工业品进出口公司申报出口的5.5万个耳机塞进行查验时发 现,其中有5000个只有外壳,内用小石粒充填的造假产品;而深圳文锦渡海关也查获过以铁片充填的耳机。在出口矿泉水 的瓶子中灌进自来水,驶入公海尔后倒掉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再后来骗税者买通了海关官员,索性装着空集装箱出口,甚至 变本加厉,用空箱子装些香烟之类的国内紧俏商品,走私入境。或者干脆空对空,什么货都没有,造假单后直接骗税。

  在出口骗税的商品上,人们的眼睛则一直盯住高退税率者。起初是服装、鞋帽,尔后是中国特产如陶瓷,后来,连高 科技电子产品也被列入骗税的重点之一。但农产品一直是不在范围之内的,因为它的退税率总在3%—5%之间徘徊。

  在实行出口退税的17年里,骗税金额也随着退税率的高低摇摆不定。80年代至90年代初,税率提高较高,骗税 额居高不下;而到了1996年,中国调低退税率,骗税额也随之下降。1999年,中国再次提高税率,骗税者又闻风而动 。当年7月,深圳文锦渡海关统计资料显示:本月服装出口值骤增,达3.84亿美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增长55%和 10%,递增幅度异常。

  在自己骗税的同时,一些外贸企业还不忘出借对外经营权,赚取好处费。计划经济下的国家外贸垄断,不允许非国有 企业经营进出口业务。在每年举行的广州商品出口交易会上,许多非国有企业想在这个窗口“摆摊”亮相都十分困难。于是在 90年代就诞生了借权经营和挂靠经营。专家指出,借权经营,说白了就是外贸公司“出卖”对外经营权,进行变相的权力寻 租。而挂靠过来的企业当然不甘寂寞,与“干爹”一同出口骗税。

  本刊记者/吴晨光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