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可持续发展的“时髦”与真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09:54 新民周刊

  撰稿/诸大建

  忘了是哪一位名人说过的,这句话的大意是:一种有超前性的新思想开始往往受到冷遇,但一旦被人追随之后,又往 往成为一种时髦。也许,国内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正处于这样的境遇。

  10多年前,当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刚刚引入中国的时候,就曾经遭到过“冷遇”。许多人对其不以为然。有人不解“ 可持续(sustainable)”与“持续(continuous)”的区别,自以为是地说,持续发展就是持续发展 ,怎么前面还要加一个“可”字。当前,随着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确立,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又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方面,有 不少人开始钻研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相信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的重要选择。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虽然在大讲特讲可持续发 展,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话语时髦。他们不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内心深处也不一定真正相信中国需要可持续发展。

  笔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2004年10月18日上午9:29),特意在“Google”上检索了“可持续发 展”的词条,显示的条目高达145万条。从中可以发现,许多人讲的可持续发展,听起来总有那么一点“怪怪”的味道。例 如,决策者在讲GDP和地方财政要可持续发展,企业家在讲盈利和市场拓展要可持续发展,大学校长在讲研究生导师队伍要 可持续发展,学者在讲发表文章要可持续发展,小青年在讲事业、身体甚至找对象要可持续发展。这些五花八门的讲法,实际 上与原本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多大关系。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人喜欢挂在嘴上,但人人想当然地裁剪它的内涵的时候,我 们需要怀疑,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在中国出现?

  也许,一种重要的新思想在经历“受到冷遇”的第一阶段、“成为时髦”的第二阶段之后,还需要有一个“回归真谛 ”的第三阶段。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这么一个“正-反-合”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决定着发展方向的各级决策者 ,我们不能不要求他们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是包括笔者在内的研究者为什么重视向决策者陈述可持续发展“真理” 的理由。我们希望我们的决策者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的了解,我们甚至期盼他们能够达到一种“懂、信、用”的境界。

  懂:知晓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是知晓。所谓“懂”,是要领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不是在讨论传统的持续增长问题,而是在 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可持续发展中的“发展”,包括产业发展、人口发展、基础设施发展等。这些活动一方面依赖资 源输入,另一方面产生污染排放。它们必须两头依赖于自然。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包括资源供给、污染吸 收和生态服务等自然能力。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只有依赖自然的可持续性才能长期发展。

  那么环境与发展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以正、负之分进行判断,可以有四个不同的组合。组合之一,是发展为正、环境 为负。这就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即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出现退化。传统的经济增长加上后期的环境污染,是这种发展模式 的变种。因为在老的经济增长模式里面加上一个救火式的环境治理环节,把经济带来的增加值转换成治理环境的补偿性支出, 人类的福利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增长。我们现在提倡可持续发展,重点就是要改变这种发展模式。组合之二,是环境与发展两个 都是负。可以把它叫做不可持续的不发展,即既没有发展,也不可持续。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或生 态与经济恶性循环,就是既没有发展也没有环境。组合之三,则是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抑制发展,即环境是正的、经济是负的 。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可持续的不发展。某些主张“地球第一”的激进的绿色分子常常有这样的看法。只有组合之四,即环境 为正、发展为正,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进化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可持续发展概念正是把环境与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整合的结果。20世纪40-50年代人类社会强调的是经 济增长,60-70年代强调的是自然保护,两者对立到80年代才出现了整合起来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所以,可持续发展既 与传统的环境保护有区别,也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有区别,它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明白这样一种关系,就可以判断我们有关 的行为和言论,是可持续发展的还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了。许多人谈论的“可持续发展”之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就在于面对自然资本成为人类生存制约因素的现实,仍然与资源环境毫无关系地讨论着这样那样的经济社会发展。

  信:唯一可行的模式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志是信念。所谓“信”,就是要认识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和中国21世纪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比 知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更进一步的要求。一些人在理论上可以理解可持续发展,但并不一定在信念上认同可持续发展。就中国 而言,要做到“信”,需要对下列两个问题有深刻的体会:

  一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一般而言,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主要受到人口总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就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看,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将从13亿上升到14亿-15亿左右,是今天的1.1-1.2 倍。人口刚性上升,对环境的影响肯定增大。就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看,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 从8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是今天的4倍。人口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叠加起来,是今天的4.4-4.8倍。也就是 说,到2020年,这两个刚性因素的上升,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是今天的4-5倍。显然,这样的结果是不可忍受的, 因此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不少人虽然同意可持续发展在道理上是无懈可击的,但心底里则相信环境与发展 在实践上是不能两全的。用来支持这个观点的是所谓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倒U形”曲线。它表示发展是在攀登环境退化的高山 ,初期环境总是趋向恶化,后期环境可以走向改善。但是许多实践表明,“倒U形”曲线并不是发展的必然和规律。对于那些 环境一度恶化的地方,只要诚心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例如减少资源高消耗和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是可以使“倒U形”曲线变 平的;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发展的地方,只要精心选择替代的发展模式,例如发展物质闭环流动的循环经济,是可以避免出现“ 倒U形”曲线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意味着结合当地实际寻找一种资源环境能力可以承受的发展模式。因此,通过可持续 发展实现与传统现代化不同的新型现代化是完全可能的。

  用:把原理运用于实践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是致用。所谓“用”,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信念落实在我们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之中。对于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就是要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政府的行政型行为、市场型行为和社会型行为, 提高政府的绿色执政能力。

  (1)用可持续发展指导政府的行政型行为,要求政府政策的整合化。特别是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 社区发展规划、资源环境规划等方面,要考虑环境与发展的平衡。比如说,土地、水资源、绿化、历史文化遗产等,它们是保 护部门;产业发展、社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它们是发展部门;它们各自的发展常常会有尖锐的矛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 度进行政府管理,要善于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总体发展效果达到最优。事实上,不管你是搞发展的还是搞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都要求你进行错位思考。对于搞发展的来说,你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速 度要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于搞环境的来说,你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没有福利减少的资源环境保护,保护的目标要有利 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现在的发展管理,往往是各自为政的思考。但是各自系统的目标最优,不等于系统整体的目标最 优。

  (2)用可持续发展指导政府的市场型行为,要求政府政策的绿色化。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经济过程 的两端作强有力的政策调控,例如加强输入端的资源税费政策和输出端的污染税费政策。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和污染 负荷提供较多的经济社会产出,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压力。

  (3)用可持续发展指导政府的社会型行为,要求政府政策的人本化。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在目 标上,它是“为了人(forpeople)”的发展,即要将为了经济增长的发展转化为为了人类福利的发展;在手段上, 它是“通过人(throughpeople)”的发展,即要将消耗自然资本的发展转化为开拓人力资本的发展。在能力上 ,它是“由人来推动(bypeople)”的发展,即要将政府精英推动型的发展转化为社会公众参与型的发展。我想,了 解可持续发展的这些方面,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可持续发展会成为中国科学发展观核心思想的理由了。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