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快乐地消费文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10:09 新民周刊 | ||||||||
《摇滚之王——猫王重现》。 景观歌剧“卡门”。 哑剧的特殊技巧和经典幽默 10月15日,第六届艺术节和世界文化部长年同日开幕,四五十国的文化部长莅临艺术节开幕式。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中外文化交流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秋十月,中外艺术爱好者品味着文化消费带来的非一般快乐,上海国际艺术节总裁陈圣来也在和记者的访谈中回味起5年来艺术节带给这座城市的变化……
跻身世界级著名的艺术节 2000年3月,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揭牌成立,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李源潮专程到沪。李源潮副部长语重心长地对陈圣来说:“你们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艺术节,接下去第二届、第三届是道坎,这是个考验,希望你们跨过这道坎,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打造成世界著名的艺术节。” 于是,跻身世界著名艺术节的目标成了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大“标靶”。 一个月后,陈圣来率团出席泰晤士河畔的世界IAMA组织会议。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这一演艺经理人的会议,在一大群欧美人中中国人理所当然地成了稀客。“在格林尼治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礼堂摆设的晚宴上,烛光幽幽、花团锦簇,但我们几乎没有很好地享用晚餐,不时有人来敬酒、约见、洽谈、寒暄,我们开始在第一时间第一平台直接与世界演艺界对话。”回忆起4年前的往事,陈圣来记忆犹新、充满感慨。 2002年7月,陈圣来意外接到了澳大利亚外长唐纳先生的一封亲笔签名信。在信中唐纳说:“我认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目前全世界最出色的国际艺术节之一,参与此次艺术节对澳大利亚而言是一个机会,能将我们丰富多元的艺术带入全球重要的文化之都之一上海。” 就这样,第三届艺术节开启了接纳一个嘉宾国家来举办该国文化周的新样式,推出了“澳大利亚文化周”。澳大利亚艺术家们为艺术节集中展示了现代芭蕾、交响音乐、形体话剧、梦幻杂技、土著艺术品展览等精品佳作,独特的异国风情、新颖的艺术样式,为艺术节增添了异彩。文化周开幕式当天,亲自促成此次“姻缘”的唐纳外长更是亲自出席剪彩。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03年11月。在法国总领事的官邸花园,法国文化部长让·亚克·阿亚贡先生和陈圣来坐在花园的木椅上兴致勃勃地进行着半官方半私人的会晤。谈及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里举办法国文化周,阿亚贡表示出强烈支持的决心。他说一定要让优秀的法兰西文化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里得到精彩体现,并承诺回国后会极力推动这一交流项目。 2004年8月,墨西哥文化委员会会长莎莉·贝尔慕德斯女士风尘仆仆下飞机,未及下榻径直来到艺术节中心。她对陈圣来说,临行前受总统与外长的委托,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他们很希望2006年艺术节给墨西哥一个空间,以展示墨西哥的玛雅文化与拉丁文化,他们国家会倾力支持这一文化周的举办。 陈圣来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初,就用蒙太奇手法组辑了以上三组镜头回应记者对艺术节是否跻身世界级的提问。 “艺术节仅仅举办了五届,这跨度短暂而又漫长,然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名播遐迩,我们赢得了应有的尊重与地位。今年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亚洲艺术节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当选为常任理事,作为艺术节的代表,我当选为亚洲艺术节联盟副主席。” 翻开第六届艺术节那本装帧精美的宣传画册,一批如雷贯耳的名家点缀其间:波切利、艾森巴赫、尤斯图斯、詹姆士·高威、马友友……一批震撼人心的剧目令人神往:超大型景观歌剧《卡门》、法国最时尚喜歌剧《游侠骑士》、西班牙弗拉门戈大型舞剧《莎乐美》……“如果时光往后推溯两三年,我们根本不敢奢望如此豪华的阵容云集一届艺术节。我很想再把今年的画册给李源潮先生寄去,告诉他,我们已经跨过了那道坎,正在奋力爬坡,而坡顶风光无限。”陈圣来说。 从文化伸向经济的无形之手 节日文化与节日消费自古以来便是一对孪生姐妹。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消费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节假日的第一主题。为了培育节日消费这块沃土,花样翻新的节日层出不穷。从传统的春节、中秋到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再到旅游节、服装节、啤酒节、风筝节、音乐节…… 排除为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文化品位而以节兴市,各国兴办节日的目的不外乎是——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艺术节的举办也不例外。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陈圣来说,他考察过很多国家著名的艺术节,“在这些办得很有影响的艺术节背后,都可以发现一只从文化伸向经济的无形之手。与当地政府官员会晤,他们也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艺术节对经济的刺激和对消费的拉动。” 陈圣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艺术节举办之前,上海市平均每人每年看不到一场戏。艺术节举办以来,每年在艺术节的一个月时间内集中上演五六十台大戏,演出场次在150-180场左右,票张在40万左右,涉及票房金额达到1个亿。“一个月要消费这么庞大的量,在平常根本不可能想象。” 但是,在节日氛围煽动起来的“非理智”消费心理促动下,平时精打细算的人也会变得大方起来。“买一张五六百元的票看一场世界水准的节目,甚至买一份30元的说明书,这在平时几率很小,在艺术节期间几率就很大。这样的消费已经不是简单地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消费,而是一种享受型、休闲性的文化消费。它让消费成为一种愉悦心情放逐心情的方式。” 陈圣来一再强调艺术节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节日,但艺术节这只由文化伸向经济的无形之手还是处处显现着对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上海国际艺术节至今举办的五届,演出票量从第一届的近4000万元人民币发展到去年几近翻一番。艺术节赴海外推销的营销模式直接带来了上万人的海外游客和观众。甚至有演出公司声称,他们在艺术节一个月的盈利占了他们全年利润的50%。至于艺术节带来旅馆业、餐饮业、出租车行业以及其他相关商业的全面飙升则难以统计。 由于艺术节一直秉持着“经典一流,探索创新”的宗旨,所以在运作上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亮相今年艺术节的《卡门》总投资达到了1750万,多媒体时尚喜歌剧《游侠骑士》光引进费用就高达1000万。在法国方面友好地承担了500万之后,艺术节中心自行解决余下的500万费用。 陈圣来说,世界上的艺术节经费来源一般难逃“333规律”。三分之一由政府提供,三分之一靠财团、巨型企业和广告收入,还有三分之一来源于经营收入,包括票房和产品开发。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三方面的资金来源都有。虽然前几届政府拨款较少,但在其他方面支持力度较大,传媒全方位介入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传媒的全方位介入,不仅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全方位介入,还包括宣传、包装、制作、营销的全方位介入。 “我们又在第五届艺术节上首次推出全程合作伙伴的新概念。上海东上海联合置业有限公司出巨资支持艺术节的整体运作,并参与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大家通过合作,一起探索文化与企业、社会资源开发的新模式。” 让陈圣来感慨的是,爱丁堡艺术节从1947年持续至今,只有品牌企业才有资格赞助,艺术节与企业品牌在共同的高品质中提升社会形象。但是在国内,寻求企业对文化的支持,难度还比较大。“企业对文化赞助表现出的功利性比较袒露。” 虽然一流剧目的引进花费巨资,但艺术节还是自去年开始实施低价票工程。“第五届艺术节市政府专项拨款100万,推出的低价票降价幅度达30%至50%,让近10万观众享受了优惠票价的待遇,使更多的低收入者有机会走进剧场欣赏高雅艺术。” 今年市政府又将专项拨款额度增加到200万,使演出票价最低只有10元,最高也不超过100元。艺术节力推的法国多媒体剧《游侠骑士》,今年5月15日才在法国首演,其全球首演的第一站就选择了上海国际艺术节。“大剧院300元一张票子,这次只售100元,政府为每张票子贴200元。”陈圣来说。 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引进、上演了一大批中外经典创新剧目,还成为国内最大的演出交易市场,国际演出交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霸王别姬》、《中国贵妃》、《野斑马》等一批优秀原创剧目通过艺术节交易会搭建的平台成功输出海外。 在艺术节的国际演出交易会上,通过进行现场展示、录像推介或者是专场演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上海杂技团、上海民族乐团等演出团体顺利地与外商签约远赴澳大利亚、欧洲及台湾地区演出。 90年代以前,上海几乎没有一家合适的场所适合高雅艺术演出。历史遗留的上海音乐厅,来一个标准的交响乐团还无法容纳。如今,上海的市民可以足不出“沪”就和世界一流艺术亲密接触。这包含着文化硬件和软件的共同提升,这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一流文化要靠一流城市推动,陈圣来说,他希望通过艺术节的举办,让上海的市民变得更加大气,让上海这座城市更加包容。 撰稿/陈 冰 记者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