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古都遗迹文明起源绕不开嵩山文化圈(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18:43 郑州晚报 | ||||||||||||
![]() ![]() 古都代表们参观城隍庙 中原新闻网-郑州晚报讯(记者 张锡磊 尹海涛/文 廖谦/图) 11月3日和4日,参加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的代表,参观了郑州市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郑州商城遗址、新密市的古城寨、新砦以及登封的王城岗、观星台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松林说,这些遗迹都在嵩山文化圈之内,嵩山文化圈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商都遗址应尽快开发 按照古都会议日程安排,11月3日上午,参会的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到郑州市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城隍庙和商都遗址等地参观,切身感受商都3600年的古韵。 在郑州市博物馆,一件件年代久远的出土文物,让参观的代表“零距离”感受了郑州商都的厚重历史。在河南博物院,河南古代文化之光、古代石刻艺术、楚国青铜艺术、明清工艺珍品、恐龙世界暨恐龙蛋化石等展览,让代表们感受到的则是中原文明的灿烂和辉煌。 从历经3600年风雨的商都遗址上一路走来,一些代表除了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外,也对商都遗址的现状有些遗憾。洛阳汉魏故城研究所名誉所长许金星说:“目前能看到的只是这样一截城墙,观赏价值太小。”他认为,商都遗址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古迹点,在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价值是不可预测的,但是目前对它的开发和保护只限于古城墙和几处遗迹点,并且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再加上观赏性的局限,其价值并没有被普通百姓所认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希望郑州市政府能尽快把商都遗址开发成古都的拳头品牌。” 11月4日,与会代表又赶赴新密、登封等地参观考察,比安阳殷墟还古老的商代王都、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之一的郭守敬观星台、带有传奇色彩的少林寺等著名景点让代表们切身感受到了郑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巨变。 嵩山适宜人类生存 与会专家所考察的历史遗迹全部分布在嵩山周围,这些遗迹在考古学上都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于是就有专家提出了嵩山文化圈推动中华文明的观点。 最早提出嵩山文化圈的专家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松林,他说,嵩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黄河南岸的中原大地上,从西向东依次排列有万安山、三尖山、安坡山、马鞍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尖山等。嵩山东西向绵延100多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山体所涉及的范围面积已达到了6000余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依嵩山山体而形成的冲积扇、冲积平原、沉积盆地等,自然概念上的嵩山应当包括今天我省的登封市、偃师市、新密市、荥阳市、巩义市及相邻地区。 张松林说,如果从这一地区人类活动所辐射的范围来说,嵩山文化圈所涉及的区域更大,面积达到数万平方公里,基本包括了汉代以前古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华山以东、徐州以西的中原地区。 按照张松林的观点,嵩山山脉属于秦岭山系的余脉,向东北、东南方向呈扇形展开,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地貌复杂多样,非常适宜人类生存。张松林在他主笔撰写的论文《嵩山文化圈在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说,在嵩山所波及的区域内,形成了以低山丘陵为主、冲积扇平原为辅,包括深低山、浅低山、深中山和浅中山的复杂地貌,造成这一地区河流众多,水源充沛,而且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使嵩山周围四季分明,非常适宜人类生存。在这一地区中,土壤还多以褐土为主,兼有棕土、潮土,由于土壤适合植物生长,使植被非常茂盛,物种繁多,动物的种类也非常丰富,为人类的生存、生活和文明起源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30亿年前嵩山具雏形 张松林认为,嵩山雏形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30亿年前,此后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和8亿年时,嵩山地区先后发生过3次地质构造运动,最后形成了今天的嵩山。嵩山在30多亿年的演化中,不仅为人类生存奠定了丰厚的自然资源基础,而且以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努力,在这个地区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迹,如荥阳崔庙镇的织机洞、巩义神北洪沟遗迹、登封君召等。而且在巩义神南洪沟遗址、登封君召旧石器地点的发掘实物中,砾山石器占了相当比例,这从文化方面,完全可以反映出嵩山地处中国中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地理特征。 张松林经多年研究认为,有充分的实物作依据,可以把嵩山文化圈发生的时代定于更新世中期的旧石器中期文化阶段。这一结论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认可。 嵩山文化圈成为民族摇篮 嵩山文化圈形成以后,经过不断发展,到鼎盛时期后,开始确立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地位,这对中原乃至中国的影响开始产生现实意义。 张松林告诉记者,嵩山文化圈不仅是一个强大的文化范畴,而且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是当时一个高度发达的地区。 在社会发展阶段上,从大量考古资料,尤其是西山古城、荥阳点军台遗址乱葬坑、登封颍阳遗址排葬坑以及大量的连一件陪葬品都没有的单身墓葬,均可看出仰韶文化中期以后社会已发生剧烈变化,很有可能进入地域性早期国家形态阶段,以致地堡也随之产生。在经济方面,嵩山地区及周边地区因复杂的地貌形态,尤其是大面积河旁台地、冲积平原,使其利于原始农业的发展,而品种丰富的农作物加上肥沃的土地、丰沛的水源,使农业经济高速度发展,由此促生了阶级。从军事上看,嵩山地区处于四方之中,东蔽大梁(开封),西扼崤关(三门峡),北通幽燕(河北燕赵地区),南达湖广(湖北、湖南),从黄帝时期即被视为天下之中,此后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得天下之象征,这更使嵩山地区成为中国文明进程中的突破和中心区。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