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播报:周末讲述—黄玉华和他的文艺队(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11:17 法制播报 | ||||||||
黄玉华和他的文艺队 主持人:说到毒品,大家可能马上会联想到一些可怕的字眼,比如生命被践踏、家庭破碎、犯罪增加等。可是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身陷毒品的人们其实也是一群极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有一群特殊的警察就是专门给予这样的人群以爱和关怀的人,他们用自己的人格和无私的爱挽救着这些迷失的灵魂,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特殊警察。 黄队:下面咱们就请今天的生日的主角,小东,为我们来分享你这份幸福的蛋糕。
小东:谢谢。 吸毒人员:小东,不管怎么说,要走了,最希望事业什么的都得一步一步来,最希望还是别再回来了,希望对于你我来说都是最后一次。 小东:好。 吸毒人员:小东,如果你出去真不抽了,明年你过生日,我跟你一块儿过。 小东:好,谢谢。 吸毒人员:祝你生日快乐,握着我的手,跟我一起唱这首生日快乐歌,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忧伤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在意人生怎么过。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握着我的手,跟我一起唱这首生日快乐歌。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忧伤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在意人生怎么过!生日快乐! 解说 : 黄玉华 45岁 北京市劳教人员调遣处劳教干警 小东 25岁 因吸毒劳教 张生 41岁 因吸毒劳教 解说:很难想象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的一种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一年前, 当黄玉华组建文艺队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这几个人可以搞出一台像样的晚会来。 北京市劳教人员调遣处文艺队队长 黄玉华:2003年我们局提出来创办劳动特色,应运而生就成立了我们的文艺队,实际上起始阶段呢是叫文艺队,现在我们叫文艺队。 吸毒人员:因为在这里,都不是职业团体,有的是新来的,有的是多少懂一点,也有几个,极个别专业的,组成这个文艺队。 北京市劳教人员调遣处文艺队队长 黄玉华:开始阶段就是一个唱歌,乐器我们也没有,就是队里有两把吉他。 解说:2003年,当了20多年劳教干警的黄玉华挑起了组建文艺队的重担。他上任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挑选有文艺细胞的人才。文艺队的所有成员都是因为吸毒被劳教的劳教人员,没有几个人是专业的文艺工作者。黄玉华能做的就是不拘一格地挖掘人才。一个写情书特别精彩的劳教人员引起了黄玉华的注意。 北京市劳教人员调遣处文艺队队长 黄玉华:他有些爱跟大家显示一下自己的文笔,曾经也记得给人写了情书一样的文章,写了一个打油诗,在跟其他学员在那儿展示,你看我写这怎么怎么好,正好我在巡视,发现这个小篇子,们说黄队来看了,看看吧,这样就给它拿过来看看,它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打油诗,是一个藏头诗,我觉得他有这个创作的功底。 解说:张生就是这样被黄玉华发现的,他很快就成为了文艺队创作的主笔。可是张生是二进宫的劳教人员,文字上也带有明显的油滑习气和阴暗情绪。 张生:黄队就找我谈话以后,就说是不是能把这种痛苦当成一种动力,希望自己能写一部关于劳教生活的这儿一个情景剧,这样呢也是对自己,不但教育自己,反而也教育大家。 解说: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编成文艺小品,黄玉华这个大胆的建议一下子就点燃了张生的创作热情。他开始构思一个反映吸毒人员悲惨命运的剧本。 张生:刚开始写的时候,想写的就是,因为吸毒下场都是比较悲惨点的,自己当时想写的如何如何地。 解说:然而张生的创作进展并不顺利,稿子该了几遍也改不满意。黄玉华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给张生讲了一个发生在调遣处的故事。 黄玉华:我们这儿有一个学员,叫张小生,他的亲身经历,就是自己吸毒,把自己的爱人也带到这个吸毒的道路上来,最后到南方广东去打工,挣了很多钱,回来以后,给孩子过生日,这个路上,又进行复吸,最后呢到劳动教养,双双来到我们劳教所。 解说:恰好当时中秋节快到。黄玉华建议就用这个故事写一个夫妻内心独白的情景剧。剧名就叫《圆月》 。张生感觉自己的思路立刻就被打开了。然而剧本写到一半的地方又卡了壳。 黄玉华:升华到一定程度,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给他展展这个东西,他的意义何在。 张生:因为当时写真情对白的时候,也是以书信的形式,写着写着我又写到那个怪圈里面了,老是脱离不了那个。 解说:黄玉华和张生两人为了《圆月》这个情景剧,了解调遣处很多对夫妻的真实经历,了解他们的吸毒史,寻找他们的共同点。 张生:当写到卖房子的这一段的时候,本来我写的那对夫妻他们没有这种生活,结果通过另一封信的时候,黄队长发现了,恰恰我写的这个学员的夫妻呢,他们还真是一种真实的,所谓就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了,我觉得这是完完全全的巧合了,真是把房子卖了。 解说:一边写剧本,张生也在反省着自己的人生。当他写到夫妻二人双双染上毒瘾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段让他内疚不已的往事。 张生:我突然想起我的女朋友来,也是我们俩,她吸毒我还真是不知道,偷偷吸的毒,后来我们俩分手以后,这一段我觉得对我自己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一种,怎么说呢,也是对她一种歉疚吧,从我内心来说。 解说:对女友的愧疚,对自己吸毒的懊恼,张生越写越分不清到底是在剧本里夫妻俩的内心独白,还是在写自己的内心独白。 张生:可以说我是自己流着眼泪完成的这部作品。通过创作,通过这些大量的这些活生生的材料,还有人物,使我自己也看到了,就是说每一个吸毒家庭的这些悲惨的这些,也可以说是可怕的命运吧。 主持人:文艺队里的每个成员都是过劣迹昭彰的过去,也有着积习重重的恶习,黄玉华比任何人都明了他们些缺点,可是黄玉华也任何人都能看到他们的优点。黄玉华的这双慧眼,不仅仅发现了笔杆子张生,还把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小东打造成一个表演新星。 解说:小东今年不到30岁,在大墙里生活的时间却有7、8年。从17岁起,这个个性叛逆的少年就在外面打架惹事。他被黄玉华选进文艺队是因为他的歌唱的还不错。 小东: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挥挥手,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我觉得刚进调遣处的时候,一种挺迷茫的,就是感觉自己好像跟没头的苍蝇一样,就是到处去乱撞,就是心里空荡荡的,没有一点底。 解说:小东的父母一直望子成龙,但是父亲的皮鞭,奶奶的溺爱,把小东塑造成一个叛逆青年。在劳教所里也常和其他人发生争吵。谁也没有想到,黄玉华选中小东演新小品的男主角。他认为小东的性格特点正好吻合小品中的角色。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黄玉华:好像是很仗义,可是不知道犯错误了,就稀里糊涂进了大门里来了,他是那种教育的结果,熏陶的结果,他这个人身上集中了主要这一点,就是在自己犯错误的同时,还不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 解说:拥有一把好嗓子的小东歌虽然唱的不错。但是平时说话却有些结巴。当黄玉华找他演小品时,他吓了一大跳。 小东:你让我在这儿演小品,您让我演情景剧,这简直天方夜谭,对我来说,当时真是这样,现在想想,也确实,可是那时候黄队长就对我说了一句,说东东,我只对你说一句话,你行!我觉得你行!当时我看到黄队长那种眼神看我的时候,我心里真是很多种滋味。但是我只跟黄队长说,我说那好,我试试。 解说:虽然有黄玉华的鼓励,但是一排练,小东就心虚怯场,连句简单的话都说不好。 小东:首先我想先感谢咱们各位在座的队长及各位学员,然后呢,我想呢,在我给大家唱歌之前,讲讲我自己的故事。就这么几句话,我练了得有一个礼拜,这个黄队长,有的时候就给黄队长,及在座的这些学员逗的哈哈大笑,因为我当时就特别紧张。黄队长就乐了,说,说对对对,这个也挺真实的。说因为你本身就特别激动,说再加上演的就是你生活中的东西,就说没关系,一次又一次,像这样给我打气。说你行,说要的就是你这个愣小子的劲。 解说:大家的笑声打击着小东的自信,但是黄玉华却反复鼓励小东,小东 我相信你,你能行的。这几句话给了小东某大的信心。 小东:晚上我就到被窝里,我还拿那个片,借着那个睡眠灯,我就一次一次,看完了以后,再闭上眼睛,再一次一次地背。 黄玉华:有一天我们在这个巡视的时候,发现他就寝的时候,嘴里头在动,而且呢,就好像在学习什么东西,因为我们有规定,就寝的时候不让他说话,但是听到他说话,但是看不到,后来了解到他是利用这个时间来背台词,说心里话,我们自己也受到感动。 小东:然后找我们同一块儿演出的,我们同班的这些学员,我让他们给我听着,我说你们坐着当观众,我说来,我说我给你们背,从头到尾,一遍又一遍的。 小东:就真是说是没有几千次,也有两三百次,三四百次就这么练,哪怕是一个动作。 解说: 台词要千百遍地反复背诵,每一个动作也是经过反复推敲,反复琢磨的。 小东:有时候就是敲门这么一个动作,黄队长就说,东东,这样不行,说你要把手换到这个手上,要把脸,把这个身体面向给观众,这样人家就说这个就是小东,这个就是能够,能够看到你这个正面,而不是你把这个后背对着观众。 解说:虽然小东练的很刻苦,但是口吃的毛病却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眼看着演出一天天逼近了。他能顺利的演出吗,所有人都表示怀疑。 主持人:当小东在努力改正他口吃和紧张的毛病时,《圆月》的剧本已经基本完成了。可是黄玉华却发现这个小品虽然很感人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如果不能克服这个缺陷,很有可能,这个小品就无法达到当初大家预期的效果。 解说: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张生虚构出来的剧本竟然与调遣处的一对夫妻的真实遭遇完全一致。黄玉华想,如果让这对真夫妻演戏里的夫妻,效果一定非常好。 黄玉华:当时是两个答案,第一设计非常大胆一些,说把这两个真人,咱们说了,就是男主人公,也是在我们这儿一个服劳教期的一个男学员,还有一个女的,恰巧她又是我们文艺队的,这样呢,设想一下把他们俩在这个情景剧的结尾,推上一个高潮。 解说:张生所设计的剧本是,在中秋夜里夫妻俩在梦中团聚见面。可是这样一个结尾却是根本不可行的。 张生:就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那个《圆月》进行到后期的时候,根本就没法完成了。 黄玉华:这里有严格的规定,因为你服劳教期,是有罪错的,是有一种教育手段,本身我们男的劳教员区是在一块,女的劳教区又在一边,是两个人不可能有接见的可能,因为这个是不符合规定的。 解说:在张生认为这个剧本不可行,准备放弃的时候。黄玉华却毫不气馁,他向上层层汇报,请求领导破一次例允许夫妻俩人见面,给圆月一个圆满的结局。 黄玉华:我们是不是设想给他办一个亲情接见,显出我们的人文管理,这样把这个想法跟处领导汇报以后,处领导非常支持,认为说这种教育的手段,是非常好的。就批准了我们这种创意。 解说:中秋节到了,文艺队精心准备的节目即将开演。张生的《圆月》也要首次亮相。这一天的上演的《圆月》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难忘的。 解说:小品发展到结尾的时候,主持人突然说,剧情中真正的主人公就坐在我们身边。他们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劳教人员。全场一片哗然。紧接着主持人又说,我们下面就请队长主持一对夫妻在这儿搞一个亲情会见,请出这两个主人公。 黄玉华:最精彩的一个画面,就是两个人,就是两个男女主人公,同时他的爱人在台上有一个热烈的拥抱,一个场面,所以底下观看的所有的劳教学员,都静止了,感觉到鸦雀无声,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这时候男女劳教学员拿着麦克风跟大家说,让我们远离毒品,以他们为戒。这个时候女劳教学员说的是眼睛流下了泪花,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教育效果,用自己的现身说法的形式,达到了演出的一个升华的效果,我觉得当时的剧情和展现的时候,非常地感人。很真切。 主持人:《圆月》的 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让黄玉华和他的文艺队名声大噪。很快的由司法部发起的全国劳教系统的文艺汇演开始了,文艺队要代表北京劳教系统参加汇演。这回可不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小打小闹了,而是一个全国性的文艺演出比赛,一想到这个比赛的重要性,本来已经非常紧张的小东越发结巴了。 解说:小东的小品已经排练了上百遍了,可是一句台词,小东怎么也说不顺溜。 小东:当时就这一句话,就因为这个谁欺负你了,你跟我说,我找他去。就这句话,我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没有说出来。因为一到这儿我就打壳了。 解说:这个嗑绊是在一次排练中无意造成的,那次彩排,小东忘记了一句非常简单的台词。 黄队长:当时就特别着急,说你都拍了多长时间了,说你还忘词,这一下,就成了我的语病了,我一到那儿我就着急。 解说:越担心犯错反而成为每次都会犯错。小东也就越来越紧张。在很长时间里,这个语病成了小东无法排解的心结。 小东:后来紧接着黄队长就笑了,说得了,说你这样吧,你自己调整你自己的心态,你千万别紧张,你别着急了。 解说:黄玉华的这一笑,有着神奇的作用,一直神经绷得紧紧的小东放松了下来,这个语病也很快克服了。 为了追求最完美的效果,黄玉华不厌其烦地帮助小东一个字一个字对台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扣吸,要求小东做到尽善尽美。小东自己也主动地寻找自己表演上的毛病。 小东:黄队长说,说东东,你记住了,说小东,你作为一个,现在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你演这部情景剧,你上台的同时,你要记住,你要先感动你自己,你才能够感动别人。你都感动不了你自己的话,你感动不了台下的观众。我记得这句话很清楚,我想这辈子我也不会忘,这是黄队长教我的。 解说:带着感情表演,这个要求对职业演员来说也许算不上很高,但是对于小东这样的毛头小伙子来说,真的不容易。一遍的排练,一遍的背台词,小东觉得那些台词不仅进入了他的大脑也进入他的心灵深处。 小东:我当时因为老翻来复去地练,排练,因为我头一回,我觉得有一段道白挺好的,就是那段的道白就是今夜高墙内的中秋,心也连连,情也义义,潮来潮往,望到天涯,完了是今夜这窗外的点点繁星,穿梭记忆,相拥相守,走到海角,我觉得这个词挺好的。 记者:当时让你想起了什么吗? 小东:所以对我自己的心灵,上,对我自己的思想上都是一种震撼,这也是在外面自己所没有考虑的,也只是单一地去考虑。 解说:那瞬间,小东终于找到了入戏的感觉。这个20多年没有流过泪的混小子哭了。 小东:我哭了,我真的哭了,就是可以说是入戏了吧。 小东:感觉自己是在给已经去世的奶奶演出这个小品。所以我觉得她老人家能够在天上能够听得见,能够看得见我在演这部情景剧,我在给她演,所以我真是很投入。全身心地把我自己给感动了。 解说:黄玉华果然没有看错,小东出演的这个小品拿下了冠军。他单纯质朴的表演,打动了台下评委的心。 小东:这么多的所,出演的节目里,没想到我能获得第一。当时我在,现在我还记忆犹新的就是,当时下面坐了一排评委,有两三个评委都直擦眼睛,直抹眼泪。还有看到了一些领导,也都是直抹眼泪。 主持人:文艺队里有条特殊的规定,每个月大家会给当月过生日的劳教人员集体过次生日。举办一个简单的生日庆祝会。也许在平常人眼里,这种点着蜡烛吃生日蛋糕的生日会没有太大意义。但是黄玉华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形式,却能温暖人心。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是劳教人员给他带来 温暖。 解说:2004年7月2日,非常寻常的一天,但是黄玉华却非常直觉,今天有些异常。 北京市劳教人员调遣处文艺队队长 黄玉华:那天挺特别蹊跷,因为正好我值班,早晨我们每天八点钟早晨,我们到班里开早班会,我正好走到文艺队给他们组织开早班会,我这一开门,然后两边站着的学员就起立,就喊队长好,紧接着就拍手,祝你生日快乐! 北京市劳教人员调遣处文艺队队长 黄玉华:我当时站在中间就看着这两边,完了他们唱两遍以后,我突然间意识到,今天是我的生日,当时我都忽略这个问题了。当这个学员说祝你生日快乐的时候,唱完以后,他们递过来自己一张彩纸画的一个贺卡,上面还画了点那个小花,然后里头写了三句:像老师,像父母,像医生,那么他们写的三句话,让我很受感动。 解说: 黄玉华当时很奇怪,文艺队的队员是怎么知道他的生日呢。事后才有人告诉他,在一次闲聊中,他曾无意地透露出自己的生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队员把这个日子牢记在心。队员偷偷的准备了生日庆祝会给黄玉华一个惊喜。 劳教人员:说白了都是发自内心的,发自内心这个,因为这里没有卖这个卡片的,都是我们用这个普通的白纸,然后还有一个刚刚解教的学员,他画画上有些功底,然后就是一笔一笔地用水彩,自己画出来的。 劳教人员:因为在这里面,黄队长对我们每一个人确实帮助很大,只能说是我们在这里面,力所能及,因为本身的条件有限,只能说表达我们自己的内心的一份感激之情吧。 劳教人员:我只能说我们真是衷心地感谢和祝福这位,这么好的队长,这么好的人。 解说:一张简单的手绘卡片,一首生日祝福, 黄玉华却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黄玉华:我就感觉到这个学员,咱们通过这一点一滴的教育感化挽救,咱说这个道理,他能够对你那个队长的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也在想尽自己应有的那种办法,来体现出你的感激也好,还是你的形象代言,就是一种政府的行为,所以他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的同时。 主持人: 在我们的采访即将结束时,文艺队里的几名学员要提前解教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刚刚有了点成绩的文艺队又要重新培养新人,一位劳教人员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了一句话,他说劳教人员的劳教是有期的,可是这些干警的工作却没有尽头。一句话道出了劳教干警的不容易,可黄玉华却说,他用爱去感化这些学员,他也得到了学员们的爱,因为这份爱来得不容易,所以比什么都珍贵。 《法制日报》社影视中心《法制播报》 电视节目全国播出网 news.sina.com.cn/c/2004-08-26/10044142519.shtml 新闻线索、维权投诉,请拨打010—84720124 相关专题:法制播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