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津门旺梅家 轻旋文化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12:38 城市快报
津门旺梅家轻旋文化舞(图)

津门旺梅家 轻旋文化舞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记者黄卫/城市快报

  600年前的今天,在众多军士的呼喝声中,天津城在海河(白河)岸边垒起第一道城墙。600年后的今天,那古 老的城墙早已经变为了东西南北四条马路。城市的围墙已经消失无踪,但历史的痕迹依稀可见。

  天津是移民城市,是文化融合交流的城市。早在元代,天津即有“向只七姓”之说。到了清末,能够往上追溯宗族的 姓氏只有梅、费、赵、倪、殷、黄、靳、张、李、冯、杨等姓氏的三百余人,被称为“天津户籍最早者”。说到天津梅家,更 是与天津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1404年天津建城以后,天津右卫指挥使中,其中就有天津梅家的先祖。

  《梅氏家乘》透露梅校长家史

  提起天津梅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就是出自天津的梅家。天津社科 院罗澍伟教授介绍说,记得在十几年前,刊物上刊登过一篇天津梅氏后裔、梅贻琦先生手书的家世笔迹,字数不多,但很可以 帮助读者了解天津梅氏家族的大略状况。

  罗澍伟教授告诉记者,梅殷在明代历史上实在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据《明史》记载,梅殷字伯殷,系汝 南侯梅思祖之侄,“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非常受太祖朱元璋的器重。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将他的次女宁 国公主(长女为临安公主,下嫁李祺)下嫁梅殷。朱元璋共有16位驸马都尉,他最喜爱的,却是梅殷。做了皇帝以后的朱元 璋,非常重视文治,命梅殷为山东学政,还嘉奖梅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

  按照这样的关系,梅殷应当与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还是相当亲近的亲戚。但是,由于争夺皇帝宝座的原因,二人成了 政敌,梅殷后来竟死于朱棣之手。朱元璋病危时,将皇太孙朱允炆与梅殷一起叫到床前,先对朱允炆说:“对于燕王(朱棣) ,你可不要放松警惕!”然后又对梅殷说:“你是个老诚忠信的人,把幼主托付给你,我也就放心了。”于是把誓书及遗诏授 予梅殷,又说:“有人敢于违背誓书、遗诏,你可以代我讨伐他!”言毕即撒手西去。这就是梅殷受命辅保皇太孙的经过。

  “朱棣打败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后,深知梅殷对自己不服,于是逼着宁国公主用血书把梅殷骗回南京,条件是保证梅 殷的人身安全。到了永乐三年(1405)冬,某日早朝,梅殷正在过桥,素与梅殷不睦的前军都督谭身、锦衣卫指挥使赵曦 派人将梅殷挤于桥下,却诬言梅殷是投水自杀。宁国公主当然对此事看得一清二楚,于是进宫找朱棣算账。朱棣于是厚葬梅殷 ,梅殷的两位遗孤也都封了官职,以长子梅顺昌为中军都督府签事,次子梅景福为旗守卫指挥使。梅殷的后人梅满儿,被封为 天津右卫指挥使。尽管还有一些历史材料不能完全证实梅家在天津的落户足迹,从现有的资料来判断,我们只能说,梅氏落户 天津的始祖是梅满儿,而且代代有传人。《天津县新志》有一句比较客观的话,录以待考:梅氏‘原籍江苏武进人,远祖殷, 明初尚宁国公主,官驸马都尉。其族有名梅满儿者,官天津右卫指挥使,遂入卫籍。’”罗澍伟教授说,“不过,对于梅满儿 与梅殷的这一关系,史学界还有争议,但是,天津梅家起源自梅满儿。”

  天津草厂庵梅氏留下成名地

  由于历史资料的不足,对于十二世以前的梅家故事,始终了解不多。但到梅氏第十二世(明末清初)中,梅应卜(系 卫学的学生)捐建的草厂庵,在天津留下了许多故事。

  罗澍伟先生说,草厂庵最初主要是施赈的地方,而且每月两次赈济狱囚,善名远播。入清之后,草厂庵扩建为草厂庵 观音大士禅林,成为城东南有名的寺院,香火极盛。每年阴历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寿诞之期,草厂庵照例要摆茶棚,放烟火 盒子,以及耍高跷、唱台子戏等等,甚是热闹。

  草厂庵与天津近代史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光绪二十九年(1903)直隶总督袁世凯命道员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 局,最初就设在草厂庵。当时,庵内已有此前不久创办的工艺学堂,因此,草厂庵也可以说是当年名噪一时的“北洋实业”策 源地。辛亥革命时期,草厂庵还是“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曾经在这里领导过天津的反清武装起义。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天津爱国学生组织的“天津学生联合会”,也把会址设在草厂庵,以谌志笃和马骏为 正、副会长。同年9月16日,周恩来、马骏、刘清扬、邓颖超、郭隆真等20余名男女青年,在草厂庵“天津学生联合会” 举行会议,决定成立“觉悟社”,不久,“觉悟社”以“天津学联”的名义,邀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到社内座谈、 指导。

  梅家诗书画天津有盛名

  梅家不但是天津最早的居民,而且是文坛上的高产家庭。入清以后,在诗书画上的各项造诣,丝毫不输于先祖的功名 。在群星闪耀的津门文坛,梅家自然不甘落后。梅应卜的曾孙(四世孙)梅履端,号三渠钓叟,晚号石拙老人,工诗善画,尤 善竹兰,是天津地方的一位名画家,而且以孝闻名乡里。罗澍伟教授介绍说:“据说梅履端在中年以后才学绘画,‘竹法文与 可,兰法郑所南,梅法梅花道人’,并成为‘绝艺’。履端的绘画作品为时所贵,‘尺幅片纸,争购为宝’。天津艺术博物馆 就藏有他的花卉条幅。”天津著名诗人梅成栋是梅履端的次子,在地方上文化和教育成就最大。罗澍伟教授说,梅成栋(17 76~1844),字树君,号吟斋。1800年(嘉庆五年)25岁时中举,与庆云人崔旭(即有名的《津门百咏》的作者 )同出学者张问陶(船山)的门下,遂使张有“一日得二诗人之庆”,从此梅成栋与崔旭并称为“燕南二俊”。但此后即屡试 进士不第。

  为此,成栋寄诗张问陶说:“桃李门墙开遍了,东风何日到梅花?”张问陶亦以诗作答:“莫向东风羡桃李,梅花已 作杏花看。”1826年(道光六年)成栋与好友在问津书院之双槐书屋,组织诗社,被推为盟主;适值梅花盛开,遂定名为 梅花诗社。在此后的十余年中,诗社酬唱甚勤,初仅19人,后增加到40余人,实际上是天津诗人的一个“沙龙”。梅成栋 还是一个地方公益事业的热心人,授徒所得除自给外,全部用于助人。为发展地方教育,又与邑人侯肇安、王天锡等倡立辅仁 书院,前后主讲书院十年,自己不收任何报酬,收入用来奖掖士子。他不但熟习乡邦掌故,而且特别注意收集乡邦文献。30 卷的《津门诗钞》就是他锲而不舍悉心收集、整理的成果。

  《津门诗钞》以采集元、明以来天津乡人、官宦以及流寓者的诗作为主,兼及天津府属各州县的诗作。作者超过四百 人,诗歌收录近三千首。“诗钞”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歌颂孝子烈女和忠臣廉吏的诗作,这些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 天津的社会风尚。一类是以记录清代张氏问津园和查氏水西庄为代表的天津文坛盛况的诗作,记录了许多诗人、书画家、鉴赏 家的活动。再一类是描绘天津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诗作。罗澍伟教授说,“诗钞”既是一部丰富的天津诗歌总集,又是一部 重要的地方历史文献。

  梅成栋有四子,即:宝岩、宝璐、宝熊、宝辰;其中又以次子宝璐得承家学。梅宝璐(1816~1891),字小 树,号罗浮梦隐,诸生以老。早年入幕,至晚年方回到天津,与好友如杨光仪等吟诗度日,续起梅花诗社,著有《闻妙香馆诗 存》。相传脍炙人口的天津鼓楼之抱柱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即出自 梅宝璐之手。

  庄谐有度梅氏五名人各展其长

  罗澍伟教授介绍说,梅贻琦(1889~1962)先生出生在天津鼓楼西板桥胡同旧居。1904年进入敬业中学 堂,也就是后来的南开学校。四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保定直隶高等学堂。翌年,又以第六名的成绩考取第一批“庚款”赴 美留学,入马萨诸塞州吴士脱工科大学,学电机工程,1914年获工科学士学位。1915年回国,任教于北京清华学校, 1931年底就任清华校长。“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就是在这次就职演说中提出的。此 后,贻琦先生对于清华大学的院系和学科发展,不遗余力,遂使清华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黄金时代”。1937年卢沟 桥事变爆发,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贻琦先生以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的身份主持校务。梅 贻琦先生常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为清华的毕业生题词,希望青年踏踏实实为国效力。他常说:“由于各人的机 遇、环境和人生观不同,看来好像成就差别很大,其实向远看一点,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赤子之心必须保留。凡是能做的和 应当做的,好好去做就行了。”梅贻琦先生的三弟梅贻琳获医学博士学位。一度赴英国,任伦敦热带病研究所研究员。回国后 担任上海医学院防疫科教授、卫生部高级专员、南京市卫生局局长、军政部军医司司长。抗战期间任重庆市卫生局局长,胜利 后任中央医院院长等职。五弟梅贻宝清华学校毕业后,留美攻读哲学,先后获欧柏林大学学士学位,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学 位论文为《墨子哲学研究》,同时将《墨子》一书译成英文。归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及文学院院长等职,一度代理燕 大校长,所以他有“小梅校长”之称。

  跻身于影剧界的两位天津梅氏后裔,也都有着自己杰出的贡献,一位是著名的电影和话剧表演艺术家梅熹,另一位是 著名的导演梅阡。梅熹(1910~1983)系梅宝璐之孙,参加拍摄的影片有100多部,饰演主角50多个,当年与金 焰同时评选为最佳男演员。梅阡(1916~2002),梅成栋的四子梅宝辰之孙,1916年生于天津河东粮店街,论辈 分,梅阡还是梅熹的堂弟。自20世纪50年代初,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为著名的四大导演:焦菊隐、欧阳山尊、夏 淳、梅阡。梅阡先生改编和导演过《骆驼祥子》、《咸亨酒店》等多部名剧。2002年,梅阡病逝于北京,他的名字和业绩 已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