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的自然法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17:02 南方周末 | ||||||||
图示为2001年的土壤湿润指数图,以百分数表示。-般而言,土壤湿润指数小于百分之六十或百分之五十五可视为土壤比较干,反之可视为土壤比较湿润。色越深表示土壤湿润指数值越小,即相对蒸散越小,土壤越干旱或荒漠化状况越严重,图中土壤湿润指数值小的地区与我国的沙漠及荒漠化地区相符合。 图示为2001年的土壤湿润指数图,以百分数表示。-般而言,土壤湿润指数小于百分之六十或百分之五十五可视 为土壤比较干,反之可视为土壤比较湿润。色越深表示土壤湿润指数值越小,即相对蒸散越小,土壤越干旱或荒漠化状况越严 重,图中土壤湿润指数值小的地区与我国的沙漠及荒漠化地区相符合。 -点评
□葛剑雄 中国的土地质量,从总体上讲不算好,曾作为我们文明起源的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冲积平原,其肥沃远不如世界其他一 些地区的土壤。古代都是人工休耕的,现在不能休耕了。夏商首都之所以经常迁移,一个原因就是周围这块地种得不行了。而 现在不能休耕了,就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土地质量下降更快了。 当然,自然环境整体的变化,不一定是人造成的,比如沙漠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顺应自然。“人 定胜天”是不对的。 有的土地,不适合放牧就不要坚守,我们就让它保持原生态。深山老林里的住户,我们以前都是给修公路、接自来水 ,不要这样,动员他们下来。公路开了以后,又破坏了环境,还没有效应,干脆就请他们下来,把这个钱补助给他们。人跟自 然不能用抗争的做法。 还林还草也要实事求是。有些本来就没有林,怎么去还林?种树,树本身还要消耗水,种草就更消耗水了。所以有些 地方合理的态度是退耕还荒,能长草就长草,能长树就长树,这样反而对环境有好处。 所以,我觉得土地跟环境的关系其实是辩证的关系,适宜使用的就使用,不适宜的最好还是回归自然,是比较好的办 法。当然,在人的知识和技术还没有办法保证它不受到威胁情况下,我的主张是比较谨慎的。 当前,我们的土地面临着不少危机:一是受环境污染质量下降,比如工业污染;二是受到自然环境影响发生变化,沙 漠化、泥石流等。而大量绿地一旦减少,又引起了新的生态危机。道理大家都知道,但问题是里面有了各种利益,以及与发展 之间的矛盾。 比如,朱镕基总理曾说过,别砍森林了,实在要用宁愿从国外进口木材。但是有的地方财政是靠林业的怎么办?即使 县政府不砍,个人还偷偷砍。我不赞成现代化一定会给土地资源带来危害。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发挥人这方面的积极作用,抑制 人的消极作用。 因此土地环保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市场公正问题。不但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而且整个社会 要形成一个环保体系。 -数字 目前,中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约为1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8%,超过全国耕地面积之和 。 据权威部门统计,从1950年代至1970年代,我国沙漠土地以年均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进入198 0年代,每年扩大2100平方公里,预测今后10年土地沙漠化将以1.32%的发展速度扩张,平均每年将有超过237 0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 我国面临风沙侵蚀威胁最重的主要是西北的新疆、甘肃,华北的山西、河北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等12省区。虽然 “三北防护林”工程至今已治沙近8万平方公里,但并未改变“沙进人退”的状态。 (吴晨光整理)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