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独家责任:河南叫停领导年度会议(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05:07 郑州晚报 | ||||||||
经常沉浸在“会海”之中,使一些人“无心应战” 晚报见习记者 赵克/图 核心提示:2004年12月21日,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宣布一条“禁令”:副省长不再出席部门年度会。随后,在河南省立即出现了一股新会风气息。长期以来,精简会议,改革会风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缺乏制度的约束让精简会议成了一纸空文。转变会风到底难在哪儿?减少会议次数、压缩会议时间,搞无会日这样的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会海”难题?河南各地转变会风的尝试表明,精简会议有必要在制度层面上突破。
河南省领导不出席部门年度会 2004年12月27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令所有参会记者感到异样的是,如此重要的年度会议,主席台上没有一位省领导,各市的分管领导也没有出现在会议的名册上,就连会议材料也比过去少了。 第二天,2005年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经过省长李成玉的“特批”,副省长刘新民代表省政府与各省辖市的副市长签订环保目标主任书。刘新民在会上强调说,之所以破例出席这个会,是因为省政府为环保工作开了四次常务会议研究,而且要当场签订目标责任书,所以省长才同意其出席。 紧接着2004年12月30日,河南省政府召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座谈会,当天的会议被浓缩成一场“袖珍会”,副省长贾连朝通过视频交流,共用时1小时40分钟。此前则需要各地市的参会人员提前赶到郑州,报到、入场、签名等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开完会后还要匆匆往回赶,往往开一次会前后要折腾两三天,大量的时间耗在了会场之外。 河南省政府这一连串改进会风、精简会议的举动缘于2004年12月21日省长李成玉的讲话。在当天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李成玉宣布了一条禁令:“从现在起,省直各部门召开的本系统年度工作会,副省长一律不出席,各市的分管领导也不再参加会议”。李成玉说,这一决定是经过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省直部门的年度会议由各委主任、厅局长讲话,完全可以达到总结经验、部署工作的目的,副省长和各市主管领导没有参加必要。 岁末年初,正是各机关总结会、新年工作会的高峰期。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厅局年度工作会议都有主管副省长参加,有时还会邀请人大、政协的领导与会。河南省政府的这一禁令立刻产生强烈的凡响,郑州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感叹道:“省领导带了一个好头!”,各地市领导也纷纷直言此举让他们脱离了“会海”之苦。 河南各地会风改革频频出新 事实上,早在2004年9月15日,河南省就下发了一个关于精简会议的文件,对省政府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作了限制,“部门召开的本系统全省性工作会议,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可视情况到会讲话;省政府各部门召开的其他会议,省政府领导同志原则上不出席。” 这一决定的背景是,2004年7月30日河南省委七届七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省级领导干部和省直机关带头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决定》,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做到“六个减少”: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临时性领导机构、减少领导同志参加事务性活动、减少检查和评比活动。 省政府要求转变作风的决定出台后,河南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对会风改革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最初的一幕发生在省政协。2004年8月25日上午,河南省政协举行第20次主席会议,做出的第一条决定就是减少会议,改进会风。规定以后凡能用电文解决问题的不再开会,能在小范围布置工作的不开大型会议。没有特殊情况,省政协不再举办省会各界人士国庆茶话会。省辖市政协秘书长座谈会由每年两次减少为每年一次,各专委会对口工作会议由两年一次减少为每届一次。 随后的2004年9月2日,河南内乡县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会议8时30分开始,该县分管领导从台下走上“发言席”,在没有主持人“过渡”的情况下作会议主题讲话。讲话结束,依然是在没有主持人“过渡”的情况下,县委书记翟幸福从台下走上“发言席”作重点讲话。9时40分,会议结束,按惯例应在会上传达的一个县委文件,以及作典型发言的4个单位,也只将印好的材料分发给与会者,减少会议时间至少120分钟。 据悉,内乡县委、县政府已就会风问题做出决定:周一至周四定为无会日,四月和九月定为无会月。会议不得超过90分钟,能合并的合并召开,发言限时,超时提示。与会无关的县领导不陪会,不以领导多少决定会议是否重要。领导不坐主席台而坐听众席,主席台只设一个发言席。 相似的一幕发生在安阳,2004年12月7日上午,安阳市委召开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在150分钟时间内,连续召开了省委巡视组见面会、保密教育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动员会三个会议。 该市做出明文规定,除市委、市政府全会和人大、政协两会外,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会议,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0分钟,市直部门召开的全市性会议不超过120分钟,同一个会议只限同一个单位的一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 早在两年前,郑州市就把搬走文山,填平会海,确定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主题。规定要求,从当年开始,凡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合并,能套开的会议套开;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必须经市委常委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会期也一般不得超过一天;部门召开的全市性会议,会期不得超过半天;除党代会、市委全会、人代会、政府全会、政协全会、纪委全会和重要会议外,一般性会议不设主席台,只设发言席。 从最初“领导原则上不出席”,到省长宣布“禁令”,直至形成明确的决定,会风改革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制度化形成过程。此前,改进会风更多的是停留在呼吁精简会议的层面,到如今对会议数量、时限 、出席人做出明确的规定,体现出要求具体化、约束制度化这样一个质的转变。 “会海”形成的根在政府的管理体制 转变会风的要求提出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改进会风的探索,对会议的时限、数量、参加人等做出规范,形成相对科学规范的会议制度。这些措施对促进政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知名评论人士晏扬认为,“会海”形成的根在政府的管理体制。政府管的事情太多,本该由基层、由市场来解决的事情,政府非要插手、要干预。要插手、要干预,就要开会,发文件而且要一级级开会、发文件。如此一来,文岂不如“山”、会岂不如“海”?所以,治理“文山会海”,根本之策就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有限责任政府。当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少时,“文山会海”自然会得到遏制。反之,如果政府管的事情依然很多,需要开的会恐怕照样要开。 晏扬举例说,一些地方一方面致力于精简会议,另一方面却规定开会必须报上级审批,自觉不自觉地增加了审批,也就是增加了政府管的事情,这样的改革方向,是否与转变政府职能南辕北辙?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些措施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发挥一定作用,但因其是形式主义的,最终会流于形式。 学者认为是政府尊重民意的体现 “文山会海”的执政手段效率低下,浪费惊人,但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就是解决不了呢?四川省党建研究会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有39.3%的人认为市(州)的执政手段主要是“开会、讲话和发文件”,县(市、区)这一级持此观点的人达到41.7%。 在一些机关,部署工作、解决问题主要靠开会,发文件,许多领导干部习惯于简单地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深陷于文山会海之中,在一些人脑海里,不开会就无法开展工作,对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心中无数。 “会海”之所以形成还存在一些领导热衷于政绩工程的因素。河南一省直机关负责人吐露内情说,“每年底到这个时候,出于工作需要,也碍于部门‘面子’,就千方百计邀请省领导参加,领导出席的级别越高,参加的人越多,我们就越有‘面子’”。 河南大学教授、社会学者马尽举对此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分析说,“部分官员想要在上级面前显示自己的政绩”,在不少人意识中,以为能请来上级领导为自己坐镇,就能在下级面前树立权威,“领导要是不出席,就认为有失尊严,会议冗长不堪的原因正在于此。”马尽举说,取消领导同志参加会议是干部新风尚的一种表现,标志着官场不良风气的转变。 河南大学马列德育部副主任赵连文说,省长宣布这条禁令体现出政府执政方式上的新气象,“说明政府更加务实了,是尊重民意的一种反映,”赵连文称,这是打造廉洁、高效政府的一个良好开端。 “虽然会风改革目前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规章,但回顾我国以往行政立法的过程,一般是先在党内形成对弊端的认识,然后通过党内条例首先在党内试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并逐步由党内推行到国家层面,最后通过人大立法,形成国家法律。” 赵连文说,会风转变也有必要采取一种制度层面上的约束,对违反规定继续搞“文山会海”实行责任追究。(郑州晚报记者 陈辉 实习生 马继朝/文 见习记者 赵克/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