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温家宝与百姓共度三个新年 彰显政府亲民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3:51 郑州晚报
温家宝与百姓共度三个新年彰显政府亲民形象

李焕昌老人拿着当时《郑州晚报》刊登的大幅照片激动的回忆当时的情形。晚报记者 廖谦/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温家宝与百姓共度三个新年彰显政府亲民形象

温家宝同志在辽宁阜新


温家宝与百姓共度三个新年彰显政府亲民形象

1月2日,温家宝在遇难的陈家山矿副总工程师牛铁奇家慰问时,和牛铁奇的儿子在一起。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温家宝与百姓共度三个新年彰显政府亲民形象

1月2日,温家宝来到铜川市下石节煤矿井下看望节日期间坚持生产的一线矿工并和他们一起吃午饭。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核心提示:2005年元月2日,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天寒地冻,温家宝总理赶赴当地对前不久在该煤矿事故中遇难矿工的家属进行慰问,并深情落泪。2003年春节在辽宁阜新慰问矿工,与矿工同吃水饺、2004年春节在河南慰问困难群众,共度佳节、这次慰问是继温总理第三次赶在新年之始把温暖和感动送给普通老百姓。三年来,温总理把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了基层群众,同时也把新一届中央政府的亲民爱民形象植根老百姓心中。1月4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独家连线温总理三年来新年慰问的三位普通老百姓,从平民视角还原出了一个执
政为民的总理印象,并由此折射出了一个亲民爱民的政府形象。

  “总理为我们家落泪让我震惊”

  探访时间:2005年元旦

  受访人:张革委(与总理共处10余分钟)  

  身 份: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副总工程师牛铁奇的妻子

  2005年1月4日下午,根据铜川当地的天气预报显示,温度低于-10℃。张革委在母亲和姐姐的陪同下离开了自己的家,回到娘家。她的丈夫牛铁奇在前不久的特大煤矿中遇难,使得这个万家同庆的元旦佳节沉浸着悲痛。

  令张革委惟一感到欣慰的是,在两天前,也是丈夫的“五七”那天,温家宝总理来到了她的家中,对她进行了“十几分钟”的慰问。1月4日下午,《郑州晚报》记者接通了张革委的电话,虽然电话那端的声音依然有些沉痛,但是叙述起总理在家里慰问时的情形,张的思路却很清晰。

  “事情太突然了,事前也没有一个人给打招呼。”张革委说,她丈夫牛铁奇是陈家山矿副总工程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矿上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在这次事故中不幸遇难,是这次矿难中遇难的级别最高的工作人员。1月2日上午10时许,温家宝走进张革委家,紧握着她妻子和孩子牛津的手,亲切地安慰他们,同时总理拉着牛津的手的那一刻被新闻媒体的记者拍了下来,并发表在全国各大媒体的头版。

  总理有两句话让张革委一直念念不忘,在采访中屡屡被提起,总理跨进她家的门,就握着她的手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当我把丈夫的情况讲述完,总理拉着儿子,就落泪了。”张革委说,“总理为我们家落泪让我震惊”。

  一个国家领导人为一个普通职工的家庭落泪,这是她以前从未想到过的。

  “总理说,这么好的青年,我来晚了,来晚了。”

  在离开前,温总理叮嘱牛铁奇的妻子:要坚强地挺过这场灾难,把孩子教育好,把生活安排好。总理的最后一句话让张革委激动不已:全国都有你们的亲人,让我们一起共渡难关。在电话里,张革委小声的啜泣起来,采访被迫中断。  

  “总理说,三年后一定还来看我

  探访时间:2004年大年三十

  受访人:李焕昌(与总理共处15分钟)  

  身 份:郑州市某工厂退休职工

  2004年1月4日下午5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退休职工李焕昌却兴致勃勃地坐在自家的小客厅里端详着墙壁上挂着的照片。

  “再有几天就到一周年了,我和老伴以及几个孩子们商量好了,在21日那天,找个好点的饭店,庆贺一下这个纪念日。”李焕昌兴奋地对《郑州晚报》记者说,去年的大年三十,就是元月21日的8时46分,温家宝总理走进了他的家,亲切地对他进行了慰问。

  “那是晚上8时46分,我记得很清楚,已经是万家灯火,远处传来阵阵鞭炮声。”74岁的李焕昌身体非常硬朗,非常的健谈,对发生在一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

  “我那时正在收拾过年的东西,突然看见一大群人进到院子里来了,我还在奇怪怎么有那么多记者,一抬头却看见温总理走了过来。”李焕昌说,他非常喜欢看新闻联播,对温总理的形象非常熟悉,所以一看见温总理,还没人介绍就叫了出来。 

  随后,温总理问李焕昌年货准备的怎么样?吃上饺子没有?李焕昌回答说:“年前政府送来了米、面、油和慰问金,还给我办了低保户。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李焕昌记得非常清楚,温总理临走时还祝他健康长寿。他提出了要总理30年后再来看看他,就两个人都长寿了。“但是总理说,三年后一定还来看我。”

  新华社的一则电稿记录了这个新年的总理之行:从农历腊月二十九到大年初一,温家宝迎着凛冽的寒风,先后到新乡、郑州等地农村、工厂、机关和电力、铁路等部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农民、工人、公安干警和消防队员,向他们表示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同河南人民共度新春佳节。

  温总理和我们矿井下一起吃年夜饺

  探访时间:2003年大年三十

  受访人:刘毅(与温家宝共处30分钟左右)

  身  份:时任辽宁阜新煤业集团艾友矿井下调度员 

  相同的感动,相同的情景几乎在两年前的同一个时间上演过。

  2003年元月31日,正是农历大年除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来到了辽宁阜新市,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了生产一线的煤矿工人,他亲自下到了720米深的煤矿井底,实地了解工人们的生产和安全情况,还和大家一起在井下吃了年夜饺子。一个细节是,从下井到升井共花了3个半小时,温家宝在井下实际时间1小时40分钟左右。另外,温家宝还走访了当地农户和困难职工,给群众们拜年。(转自新浪)

  1月4日,记者连线采访了时任阜新艾友矿井下调度员的刘毅,在温家宝下井视察时,他正好当班,不但向温家宝同志汇报了工作情况,还在一起吃了年夜饺子。

  刘毅现在已经调至煤矿水暖科工作,但对两年前的那一幕仍然念念不忘。

  “那天下井值班时心里还有点儿不舒服,因为除夕夜中国人的传统,团聚,就好像是合家团聚似的,但是正好不巧,正好赶这个班。”

  刘毅告诉记者,在临下井之前有个通知说有领导下井去检查,别的信息都不知道,当时他心里还以为是局领导。当时他正在指挥车辆,从下井方向过来一溜人,因为井下都带着矿灯,一般领导都带红帽斗,最先进屋的是集团公司的梁总,他一进屋,紧接着温总理就进屋了,当时梁总就介绍了:“温副总理来慰问你们了,来给你们拜年来了。”

  “当时我还没反映过来,当时温总理就把手套摘了,把手就伸过来了。当时我心里是一种激动跟幸福感交叉的那种感情,好像就是非常激动。”

  刘毅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级别的领导,我就双手握住温家宝的手,“温总理说,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来看望你们向你们拜年;请代我向工友问好。”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南方都市报:总理流泪后期待政府大作为  2005-1-5

    一位国家领导人用真情与眼泪,希望为受到苦难的民众疗伤,这是并不常见的图景,尤其令中国人感到亲切。在国人遭遇的天灾人祸当中,矿难已然是事发最频、死难最众、人祸最烈而屡教不改的国困民瘼。温总理的眼泪,自然是为小牛津的丧父之痛而流,也是为去年“11·28”特大矿难的全体遇难者而流,更是为这许多因为低级疏忽与错误而导致的矿难之灾绵绵不绝而流。而这流泪的悲情,露于国务院总理的面容之上,给人亲民的深刻印象,更要给人不停留于亲民之处的期盼...[全文]

    温家宝含泪慰问陕西铜川矿难遇难矿工家属  2005-1-4

    新年元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11·28”矿难职工家属,悼念因公遇难的职工,慰问救护队员和灭火队员,到井下看望一线工人,向全国煤炭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致以新年的问候...[全文]

    温家宝看望浙江灾区群众:“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2004-8-31

    8月27日上午10时许,在14号台风重灾区浙江临海市杜桥镇推船沟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紧紧握住村民洪秀凤的手,向围拢过来的村民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全文]

    温家宝看望艾滋病人并握手 强调实行四个免费 2003-12-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午来到北京市地坛医院,看望正在这里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全文]

    温家宝走访三峡库区 总理为农民讨工钱(图) 2003-10-27

    不知不觉间,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温家宝对龙泉村10组的基本情况已有了大致了解。这时,他问村民们:“大家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总理,我想说说我家里打工的事。”一直坐在温家宝左侧的农家妇女熊德明有些腼腆地说...[全文]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