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京报:临近春节勿忘改善农民工金融待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18:28 新京报

  作者:谢风华

  眼下又临近春节,不少银行纷纷着手宣传自己的务工汇兑产品,张罗着“热烈欢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在外辛勤劳作了一年,总算有这么一次机会成为银行“热烈欢迎”的座上宾。一年一遇,殊为难得。据说往年一些农民工一出火车站就被迎上了银行派出的免费豪华大巴,倍感“幸福和激动”。中国农民式的感恩之心一向很强,忽然受到银行的
这等礼遇,缠在腰里的那N贯血汗钱二话没说,肯定就随豪华大巴一起涌进了银行大院。

  这是笔者在银行工作十年所能知道的农民工享受到的最高“金融待遇”。更多时候,大家可能也有所目睹———农民工走进城里豪华的银行营业大厅时局促不安的样子。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些农民工的工钱在工棚里被盗,他们为何宁愿冒着失窃危险把钱塞在席子底下或砖缝里,而不存进银行呢?记得有一个农民工在回答记者问他的生活在城市最大的不快乐是什么时,他说“最受不了城里人看我们的那种眼神”。我想,当农民工遭遇银行白领,其所享受到的“眼神待遇”恐怕也不容乐观。

  “眼神待遇”还只是面子问题,来点中国农民式的“能忍就忍”也就过去了。最要紧的是,农民工大规模进城务工这么多年了,其在金融服务方面所受的歧视性待遇几乎没有太大改观。比如,农民工在城里能存款却不能贷款,在信用支持上享受不到“国民待遇”。

  只要你是农民工(外来人员身份),就算你在城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也甭想在城里搞到创业贷款。这就迫使想创业的农民工只能从家乡想办法,而家乡的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往往会因为你的人和项目都在外地而不愿放贷。消费贷款就更别说了,开门见山第一条就是要出示本市的居民身份证明。所以,现在的城市金融体系并不支持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还有,由于城市金融机构嫌农民工钱少,基本不开展针对农民工群体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于是大多数农民工对基金、外汇及人民币理财等高收益产品一无所知,银行对他们的全部意义似乎就只是存款。同时,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也一直忽视了农民工在城市的存在。我经常碰到的情况是,长期身在城里的农民工却在老家买保险,而且很可能是由村主任夫人等类型的人(碍于关系情面)中介营销的“分红险”(此险种的保险功能极弱)。

  但事实上,如果城市金融机构能够进一步改善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推出针对农民工的信贷、理财、保障类产品,将一定可以从这笔巨额资金中分一杯羹。其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可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待遇”的形成,推动城市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