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立到蜜月 当网络音乐遇到传统唱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17:11 新世纪周刊 | ||||||||
2004年网络歌曲红红火火又一年。其前所未有的高人气,让唱片公司找到了推陈出新的捷径,也让一些网络歌手 实现了进入传统音乐行业的梦想。 有人把2004年称为网络歌曲的春天,并预计2005年将成为中国网络音乐年。中国音像协会秘书长王炬虽并不 认同这种说法,但他觉得距离这一天并不遥远。
“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文化生活与网络有关。随着网络产业对视听文化的影响日渐深入,再加之全球唱片业的下滑,迟 早有一天流行音乐需要利用网络来发展。”王炬说,基于这些原因,由中国唱片协会主办、堪称中国“格莱美”的“金碟奖” 在今年首设了“网络音乐类”奖项。 破“网”而出 自从2004年12月2日,飞乐唱片签下网络歌手杨臣刚和香香后,两人“招财进宝”的功力让飞乐唱片公司总裁 钟雄兵大喜过望。他告诉本刊记者,短短1个多月,杨臣刚的唱片发行量已经突破了80万张,香香的单曲发行量也突破了3 0万张。 “我们打算等杨臣刚唱片发行量突破100万张时摆一个庆功宴,现在看来这个庆功宴春节前就可以摆了。”钟雄兵 乐呵呵地说。 钟雄兵稍远的一点希望,是让《老鼠爱大米》在情人节成为一首“国际情歌”。 “香香英文版《老鼠爱大米》已经上市,粤语版将在一周内推出。此外,韩国歌星宝儿也有唱韩文版的意向,同时日 本电台也对杨臣刚发出了邀请,日文版《老鼠爱大米》呼之欲出。”钟雄兵说,“《老鼠爱大米》出了书,拍了音乐电影,目 前卡通片也在筹备中。想想看,通过一首歌曲建立起来的品牌,打造出一系列文化产品,这可是全球都没有的事。” 除了杨臣刚、香香,唐磊、陈旭、东来东往等网络歌手也都在2004年集体爆发,纷纷破“网”而出与各唱片公司 签约。网络歌手们的表现,不但让唱片生产商看到“钱”途,也让一些音乐人倍感欣喜。2004年底,在唐磊《丁香花》同 名专辑新片发布会上,制作人高晓松说:“亲自参与制作这样一张优秀专辑绝对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网伯乐”的功劳与无奈 3年前雪村堪称网络奇迹。《东北人都是活雷峰》一唱天下知,一时间人人都呼“翠花”,满城皆上“酸菜”。雪村 其人虽被形容为“歪瓜裂枣儿”,但这并不影响他把“酸菜”上到春节联欢晚会。网络传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多年来传统唱片行业与市场处于脱节状态,唱片生产者通常是坐在办公室里想,而不是到市场终端去调查。不了解 大众喜欢什么样的歌,也就很难发掘深藏于民间的有才华的人,但是网络帮我们完成了这个工作。” 钟雄兵告诉记者,歌手要从网络脱颖而出更难。一个与飞乐唱片合作的音乐网站,一秒钟就有两首新歌上传。“这种 胜出不是传统电台打榜用钱砸出来的,网民的点击率才能说明问题,能在几万首歌中做到冠军,一定是真正的好歌,是有潜质 的歌手。” 几年前,唐磊曾带着自己的作品敲开了诸多唱片公司的大门,但“传统伯乐们”的耳朵并没有听出《丁香花》的“含 金量”。后来《丁香花》一把火红遍网络,那些曾将他拒之门外的唱片公司又找上了门。杨臣刚有着与唐磊相似的经历——他 们通过各种努力没实现的梦想,却在无意间被网络轻易完成。 网络激发了无数人天马行空的音乐创作力,也让众多音乐人才浮出水面,但王炬却认为,网络更多的是起到了为唱片 公司发掘人才的作用。“网络歌曲与传统唱片业没有成为两个并行的体系。网络作为伯乐帮助一些歌手顺利进入了行业轨道, 完成的只是唱片生产工业流水线中的第一步。网络歌手签约唱片公司后,还能在网络上自由发展吗?这是不可能的。”王炬说 ,“这也是网络的无奈。” 资本的吸引力 正如王炬所说,2004年刚刚“咸鱼翻身”的网络歌手们,又有一大部分迅速投入唱片公司门下,一了夙愿。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资金,没有包装。一直都是孤军奋战,自己写歌、录歌,自己打鼓,还得自己弹吉他, 什么都要自己做。如果依靠唱片公司,就不会这么麻烦,我会有更多时间创作,音乐水准肯定也能上升。我们急切需要唱片公 司的支持。”杨臣刚说。 杨臣刚的话,代表了很多发迹于民间,却又希望能进入传统唱片行业的网络歌手的想法和努力目标:吸引资本关注网 络歌曲。这种想法也反映了网络歌曲的两难境地——源于民间的朴实创造力,生命力根植于民间;同时,它们中大多数仍希望 获得唱片公司的垂青。 王炬等业内人士也看到网络音乐势不可当,因此他们也在做着与网络歌手同样的努力。“多年来唱片业形成了庞大的 生产体系,也几乎把握了所有资源。网络音乐打破了传统唱片的市场营销方式、传播手段,这也让传统唱片行业对其持谨慎甚 至敌对态度。我们希望通过网络音乐类奖项的设置,激发民间创作力,同时吸引资本关注网络歌曲和网络歌手。”王炬说。 离“网”之忧 对于网络歌手奔资本而去,纷纷投身唱片公司,著名乐评人颜峻却很不以为然。“网络歌手进入传统唱片行业,马上 就要完蛋了。比如雪村现在仍活跃,但他原来的那种创作却看不到了。”颜峻说,中国的网络与唱片业之间的关系是很不成熟 的,网络歌曲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创作的非功利性,因为它真挚、可爱,传统唱片业的包装可能会让其失去原有的单纯。 的确,从2001年的《东北人都是活雷峰》到2003年的《大学自习室》,再到2004年的《老鼠爱大米》, 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人士,网络歌曲的创作多少有点玩票的性质,真实、轻松地反映了大众的生活与感情需要。而在进入工业 流水线后,受传统唱片公司宣传包装等成本的束缚,歌手的创作力还能保持“晚节”吗?对此大多人都持怀疑态度。 “专业人士大都觉得网络歌曲过于粗糙,但我觉得正是这种粗糙打动了大家,一旦被唱片公司精致包装打造成‘精品 ’,就变得俗不可耐了。”网友歌迷小Q说。 “传统唱片业最大的缺点就是急功近利。”颜峻说,“虽然唱片公司用一间录音棚来包装网络歌手用—把木吉他演绎 的音乐,但如果丧失了民间流传的个性,就会生产出垃圾。” “你千万做出好的音乐,拜托不要让她失望,否则我用我的奔三打败你的乐章!”有歌曲这样唱道。网络歌手曾以歌 曲的形式向传统唱片行业的歌手发起挑战,但王炬也坦言,一旦网络歌手进入唱片公司后,他们与传统歌手毫无差别。“他们 会在市场中发展或被淘汰。现在的高人气只是为他们进入这个行业降低了门槛,并不能保证他们以后的证一帆风顺。” 一些网络歌手寄希望于签约唱片公司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但某知名实力派歌手认为这种想法过于天真。“一旦 进入这个名利场,歌手本人生活和心态都会受到影响,即使公司给你最大的创作发挥自由,也很难再寻找到原来的创作状态。 ” “等着被无情淘汰吧!”这位歌手说,“要不就继续潇洒地活在网络空间里。” 著名音乐人宋柯则认为,如果将那些原本免费的网络歌曲制作成唱片,老百姓不一定愿意花钱购买。这就像超市门口 的试尝饮料,每个人都想喝一口,可是花钱买的时候就挑剔了。 在网络与传统间寻找平衡 “我们正在传统与网络之间寻找结合点,既依靠传统,也不脱离网络。”钟雄兵说,“在创作上,尽量尊重网络歌手 的原创性,减少商业因素干扰,把新歌第一时间放到网络上,听取网民意见;在发行上,既在电台,也在网络打榜。新片首发 也可能拿到网上做。网上同时有上千上万人在线,这和百八十个人的传统新闻发布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王炬则希望找到一种更大的平衡。“唱片行业推歌难,推歌手难。2004年,全国的签约歌手一共只出了12张唱 片。”网络给网络歌手带来的人气,大大降低了宣传成本,唱片公司也可借此做低端唱片,并凭借网络歌手的高人气进行大范 围传播。“希望网络歌曲的兴盛能给唱片行业小投资、大范围传播的良性循环带来帮助。” “当然网络歌曲不会因为这一批歌手进入唱片行业就消失了,它会是一个前赴后继的过程。”王炬希望网络歌曲的春 天也能给整个流行乐坛的繁荣带来生机。 “在这方面,网络文学与出版业的合作方式值得参考。虽然文章从电脑屏幕移到了纸张上,但在阅读时能够感到字里 行间无所不在的网络气息,甚至包装设计方式上,也充满了网络风格。网络不仅是一种载体,它也是一种感觉,有自己的风格 气质,必须在唱片里得到体现,否则就毫无个性。”作为从1998年就混迹于网络的老江湖小Q,提出了中肯意见。看来网 络与传统间的平衡,很难立刻寻找到。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