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味蕾上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12:08 外滩画报

  海上旧闻录·陆士衡大学教师,现居上海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面,李鸿章为说服慈禧太后支持洋务而精心安排了一次西式下午茶。他用一套精致的咖啡壶 具演绎了咖啡冲调的艺术,一边借着咖啡数说洋务的种种好处以及它先苦后醇的接受过程。可惜慈禧却还是不能接受咖啡的苦 涩味道,李鸿章的一番苦心也就打了水漂。好在桌上还有绵软香甜的各色西点,却是挺合慈禧胃口,这总算是给李
鸿章留了个 面子。

  帝制年代,不少稀罕宝贝都是先入了宫,然后才在民间传开的,惟有西洋点心是先起于民间的。早在咸丰年间,上海 就有了面包作坊。今天我们在上海街头看到的那些金字招牌,如沙利文、老大昌、冠生园等,在清末民初的时期就已在上海出 现,俘虏中国人的眼和胃。

  西式糕点在上海人的生活中更有特别的位置,在那股上海怀旧风当中,“西点面包”是一定要提到的,因为它是洋派 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象征。《上海的金枝玉叶》里,戴西小姐被批斗,就是因为在办公室中用英语和同事聊起和平饭店的面包 。在那个“革命”的年代,和平饭店的面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前两天,我亲耳听到一个老上海挑剔地说:现 在的鲜奶蛋糕都是用人造鲜奶做的,而在他小时候,用的却是白俄人用牛奶打出来的天然鲜奶,言语中似有无限的留恋和怅惘 。

  我实在看不出人造鲜奶和天然鲜奶有何区别,每次经过糕点坊,看见透明橱窗中陈列着的新鲜小蛋糕,也还是觉得馨 香喜人。每一块蛋糕都像一片精心布置过的小园圃,有那么一点童话的气息。冯桂芬之子冯芳在日记中记下了他在洋行中看到 “洋饴饼”时的眼馋:各色糕点,“无不悦目可爱,如波斯宝藏,惜价昂,但可供眼饱耳。”我的心情和冯芳有些相似,总觉 得吞下那么好看的糕点有些奢侈。所以对西点,我终究还是个门外汉,只为其“美色”所惑耳。

  真知道西点个中三昧的,张爱玲可以算一个吧。在晚年张爱玲的心目中,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西点是哪儿都比不上的。 在大洋彼岸,她惦记着兆丰公园对过的一家俄国老大昌的一种起酥半球面包:“下面底上嵌着一只半寸宽的十字托子,这十字 大概面和得较硬,里面掺了点乳酪,微咸,和不大咸的面包同吃,微妙可口。”还有战时上海她家隔壁的一位“芳”邻,“每 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有长风万里之势,像恼人春色一样使人没奈何”,“只有他 家有一种方角德国面包,外皮相当厚而脆,中心微湿,是普通面包中的极品。”

  一个时代,一段生活,一种归属,就靠着这食物的色香味记录下来。那真是张爱玲的世界,即使她奇装异服,高傲造 作,仍然服帖。而别处的生活,不管事实上怎样舒适方便,对她来说,总还是处处透出不合体,连食物也如此不称心。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