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独家责任:慈善晚宴全国遇冷下的困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9:17 郑州晚报 | ||||||||
慈善晚宴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经济下公益事业与传统观念的碰撞。(资料照片) 晚报记者 马健/摄 核心提示:2月2日,河南省慈善总会负责人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证实,曾受到郑州市民广泛关注、定于2月4日举行的“慈善晚宴”取消了。至此,从2004年底便受到河南多家传媒关注的慈善晚宴,在经历了出笼后引起诸多争议之后,最终还是以流产告终。而在此前不久,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慈善国宴”也是在几经曲折后陷入尴尬局面。慈善晚宴为何频频陷入尴尬?在市场经济下,慈善事业该如何与市场接轨?《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河南“慈善晚宴”被取消 2月3日,郑州人和商文化大酒店。 酒点员工张女士正在为第二天举行的慈善晚宴做准备,然而下午6时,酒点总部却传来一个让她吃惊的消息:“慈善晚宴”取消了。 “总部也没说什么原因,只是告诉我们取消了。”张女士显然对这个消息感到意外。“我们已经准备好长时间了。” 2004年底,河南慈善总会对外宣布说,即将举办2005年春节慈善晚宴。消息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2月2日,河南省慈善总会。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在采访省慈善总会副会长赵云雨时, 赵云雨证实,原定于2月4日下午在郑州人和商文化大酒店举行的慈善晚宴,已经取消了。 至于这次备受关注的慈善晚宴取消的原因,赵会长解释说,自从省慈善总会要举办慈善晚宴的信息经媒体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争论,为慎重起见,决定取消举办慈善晚宴。“还有一个原因是,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单位都在准备放假,抽不出时间。” 事实上,在此之前,慈善晚宴在河南已经遭遇了一些波折。 2004年12月底,河南一家平面传媒首先发布消息称,慈善晚宴将在2005年1月份举办,引起社会的争议,认为时间太过于仓促。但是,1月28日下午,河南省慈善总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辟谣,称“2005年春节慈善酒会”将定于2月4日18时举行。省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还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将邀请省有关部门新老领导、省会工商界、地产界、科技界、书画界、演艺界及各行业协会商会名流、机关企事业团体单位、慈善消费定点商家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参加。 辟谣后的第5天,慈善晚宴宣布流产。 市场手段运作公益事业的探索 “我们原本也想通过慈善晚宴这一市场化手段来募集更多资金,帮助弱势群体。但从目前来看,这个时机还不是太成熟。”河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赵云雨如是说。 河南省会很多媒体在发布消息时 ,都认为,这次“慈善晚宴”是河南省首次尝试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为慈善医疗事业募集资金。但是这个说法被赵云雨否认。 “这已经不是我们河南省慈善总会第一次市场化尝试了,以前我们也和省内的一些企业联手尝试过用市场化手段募集捐款,不过规模都比较小,没有这一次影响大。” 事实上,河南慈善总会举办的这次“慈善晚宴”的全称是“2005年春节慈善酒会”,是河南慈善总会发起的“2005年春节慈善消费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一个重头戏,这次活动募集到的资金将作为建立“金阳光”慈善医疗的基金。“用这样的手段募集善款,对我们来说,一直在探索这方面的经验。” 河南省2005年春节慈善消费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李策对这种探索满怀期望。他告诉记者,传统的捐款方式只能帮助个别特困者,而慈善消费则扩大了捐助面,将有利于建立长期的困难医疗救助机制。 河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陈瑞也对用市场手段运作公益事业充满希望,他认为,采用传统募捐方式筹集的善款已经难以满足贫困人群医疗需求,现在通过市场化方式,调动社会力量,能最大化地增加善款积累。 “慈善晚宴”全国遇冷 事实上,河南“慈善晚宴”取消在全国并不是孤例,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前不久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慈善晚宴"于2月1日流产。 2004年12月27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宣布将首次举办慈善晚宴。核心内容是,全国民众有机会通过门票认购方式,参加2005年2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国宴大厅举行的春节慈善晚宴。按照媒体的描述,这场题为“扶贫之春———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春节联谊会”的“慈善晚宴”,届时,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将莅临盛会并作新春致词。晚宴门票根据席位不同分为三个档次,价格分别为1800元、2800元和3800元,市民可通过网联票务系统直接购票或者到扶贫基金专设的售票机构自愿购买。慈善晚宴的全部门票捐赠款扣除场租等成本后的结余部分将主要用于“全国百县万名贫困青年培训就业工程”。 然而,日前诸多媒体援引中国扶贫基金会主任柏铮的话告诉公众,此次“慈善晚宴”已经取消,春节期间也将不会举办晚宴筹集扶贫资金的活动。原因是,由于场地、人员等各方面的准备不充分,加上时间比较仓促。 由于此次“慈善晚宴”在中国是首次出现,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从去年12月27日高调宣布到暂时取消,“慈善国宴”在经历短短一个月的历程中,始终伴随着舆论的高度关注。这其中,“国宴”、“人民大会堂”、“捐赠者能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总统菜式”等成了媒体聚焦的关键词。 一个现实是,在“慈善国宴”的带动下,很多省份的“慈善晚宴”也应运而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此后不久,纷纷陷入尴尬局面。
“慈善晚宴”的民意障碍 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宣布举办“慈善国宴”筹集扶贫资金活动后,引起了全国很多省份的效防,并在全国形成风潮,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但是,其中来自民间的批评声音显得更为高调一些。 “慈善国宴”一经宣布立刻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海南日报》发表署名单士兵的文章认为,这场叫做“扶贫之春”的慈善国宴,将会给无数的中国人内心注入无尽的温暖,将形成一种良性的辐射,引领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为消除贫困而努力。这个说法代表了一大部分支持者的声音。 但是与支持者的声音相对应的是更为强大的质疑,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在刊发举办慈善国宴消息的同时,还配发了难以数记的评论,在这些评论声中,质疑的声音占了很大的比例。 《珠江晚报》发表署名言论文章认为,慈善晚宴虽然能产生一定的效益,给穷人带来福利,但人们怀疑这种交易式的慈善到底在行善还是欺世盗名?而且一顿饭抵穷人半年粮的济贫方式,伤害了许多人的感情,违背了普遍的价值观,所以遭到人们的情绪抵制也就不难以理解了。 一位叫蒹葭的时评作者所发表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媒体的认可。他的核心观点是,主办者说取消慈善国宴是因为准备不充分,只是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而已。实际上,谁都明白,根本原因是迫于舆论的重压。但是,笔者认为,因为舆论压力而取消慈善国宴,实际上是一种无原则的妥协,是典型的因噎废食。 在质疑声中,虽然大家对慈善晚宴的形式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就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主任柏铮在解释“慈善国宴”流产原因时曾说,扶贫基金会将探索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做法。 蒹葭在2月3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对反对慈善国宴的意见做了一个梳理。得出的意见有以下几条:国宴应当是庄重、高规格的,慈善国宴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令人反感;慈善国宴直接沾染并脱胎于“宴席文化”,使原本圣洁而纯朴的爱心蒙上了一层世俗之尘和功利之垢;用豪华大宴来款待参与扶贫的人,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而激发出来的慈善事业,张扬奢侈与豪华,凸现了浓重的功利色彩;慈善晚宴是少数富人方才有能力消受的专场游戏,迎合了那些有私的慈善;以捐款多少来划定门槛容易挫伤部分人的捐款积极性;慈善国宴是扶贫模式上的创新,但以身家论资格则是道德上的悲哀。 大家在这句话中推测说,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扶贫方式,慈善晚宴在中国遭遇到了民意障碍,因为不符合中国国情,这是最终被“叫停”的根本原因。 慈善事业该如何走“市场化” 无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从全国到地方的“慈善晚宴”频频遭遇尴尬,已经暴露出来一个问题,慈善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到底该如何与市场化接轨? 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初衷,举办“慈善晚宴”是参照国际惯例,社会低成本参与扶贫的一个新尝试,给广大爱心人士以最尊贵的春节联谊会参与机会,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 一位知名社会学家认为,慈善晚宴实质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益事业与市场化接轨的一种探索模式。 然而,更多的声音认为,慈善事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对现有分配机制进行有益补充的公益举动,正是因为它的公益性,更应体现出它的非市场性,不能成为富人们谋取更多社会资源的阶梯。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如果不是冲着所谓的“国宴、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那些参与慈善宴会的人们还会不会响应?如果富人们可以花几万块钱买张门票,进而拿张与领导人的合影回去,那这个所谓的爱心捐款,到底是善款呢,还是用来买合影的钱?这样的活动,又到底是在“欺善”还是“慈善”?显然,“慈善国宴”暴露了慈善事业与利益有画上等号的危险倾向。 在此基础上,有论者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建议,现行的慈善工作应该运用市场化的操作模式,帮助贫困者“造血”,但正确的渠道是帮助他们开发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以此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慈善事业的“市场化”道路。(晚报记者 尹海涛 实习生 马纪朝/文 马健/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