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朱巧妹老人应当受到国人缅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5日11:34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朱慧松 据2月24日新华网、《青年报》等媒体报道:2月20日上午10时15分,96岁高龄的朱巧妹,带着未了的心愿走完了她艰苦的一生。此前,朱巧妹老人是国内年纪最大的原“慰安妇”。令人心酸的是,没有一束鲜花,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吊唁,仅有10余位乡邻为其送行。由于家境贫寒,老人的后事只能从简。在送殡现场,老镇10多位乡邻自发赶来为“阿巧”
毋庸置疑,朱巧妹是一位值得人们永远缅怀的女性。她的去世,不仅是其家人的不幸,同时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遗憾,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又失去了一份见证侵华日军暴行的“活证据”。无数中国人曾经历过那段惨痛岁月,但对于朱巧妹来说,其所受到的凌辱却是他人难以想像的。“慰安妇”的特殊经历,成为其漫漫人生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不仅对其身体造成巨大创伤,更在精神上时时刻刻折磨着她,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走得不清不白”,死不瞑目呀! 朱巧妹在人生的晚年,勇敢地站出来,承认自己曾是“慰安妇”,并接受有关部门公证。她的举动,为揭发日本侵华暴行提供了又一铁证。由于她个人必将因此面临来自各界的极大压力,应该说其举动是令人敬佩的。对于朱巧妹“慰安妇”的往事,邻里们都表示宽容和理解,但从其送殡仪式上的冷清,我们不难看出其晚年生活的困苦和面临的诸多压力。 去年底,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受害者之一李秀英老人去世,受到社会各界隆重哀悼,前往吊唁者络绎不绝,老人被安葬在南京雨花功德园名人苑。李秀英老人受人尊敬当之无愧,其面对残忍的日本侵略者,奋起反抗,被连捅37刀。可同是日军暴行受害者的朱巧妹,为何却受到如此冷遇呢?的确,朱巧妹曾有当“慰安妇”的经历,可她本人,又何尝不是最大的受害者呢?面对侵略者,这个弱小女子又能如何?更何况明知遭人冷眼,朱巧妹还是鼓足勇气揭发日军的暴行,她因此作出的历史贡献是不容否定的。 相比朱巧妹,另一位原“慰安妇”侯冬娥的遭遇更令人心酸。1994年春天,侯冬娥悄无声息地死在山西盂县高庄最破烂矮小的窑洞里。她的一生只留下记者记录的一些片段:“她是村子里最受轻视的女人,大家不叫她真名,称她是‘进过炮楼的’,更有人拿她的遭遇当笑话说。一个雨天,她重重摔倒在村口,因为嫌她‘不干净’,没人肯过去扶她。”如果对自己的受害姐妹都如此冷漠,又怎能指望施暴者忏悔、道歉、赔偿呢? 一方面是日本政府至今不愿承认当年的暴行;另一方面是我国曾经开展的为“慰安妇”做法律公证的工作,因种种原因停顿下来,建造慰安妇纪念馆的事情更是没有着落。国内那些勇于承认自己身份的原“慰安妇”大都生活困苦,面临诸多压力,而那些尚不为人所不知者出于种种顾虑,不愿站出来揭开历史真相,她们可能带着永远的遗憾离开人世。总有一天我们将失去所有的“活证据”,如果又没有做好资料的保存等工作,历史就可能被篡改,这将成为国人心头永远的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朱巧妹老人,我们应当缅怀;对于其他尚在的原“慰安妇”,我们要给予充分关爱。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受害者站出来作证,为我们留下更多不容篡改的铁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历史。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