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频繁问计于民 决策民主化日益受重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7:42 瞭望东方周刊 | ||||||||
杨志高显然没有想到他会走进中南海。他是个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 2005年1月25日至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座谈会,征求各方对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和企业界的代表,都出席了座谈会。
其中包括杨志高。座谈会的那天,他穿着民族服装,在一起座谈的人里很显眼。 “总理表示感谢大家发表意见” 杨志高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在没见到温总理的时候很紧张,但是,“见到以后觉得温总理就像多年没见到的亲人。” 刚见面的时候,温总理主动走过来和杨志高握手,“他问我是不是杨志高,他还说他去过我们那里,我们那里很穷,现在好些没。” “开会的时候,我和总理的发言中间只隔了一个人。我是第三个发言的,按理说,每个人只有10分钟发言时间,但我说了10多分钟。”杨回忆道。杨向总理提出了一个请求:贫困学生太苦了,政府能不能拨出经费弥补基层教育的贫困,比如免掉学杂费、书费,并且发放一些生活费。 “我刚说到这里,总理打断了一下,问我,这项工作两年前不是已经实施了吗?我只能鼓起勇气说:‘中央是有政策,但是有的地方并没有解决。’总理接着说,这是一个让他睡不着觉的问题。” 因为想到家乡那些贫困生,杨在发言的时候有些激动,差点哭出来,“总理听完我汇报后说他很难过。” 会议从上午9点半开到下午1点半。“总理表示感谢大家发表意见,他还说‘老百姓向我们反映问题,是因为老百姓对我们有信心’。” 杨志高动情地说:“都没想到我会见到总理。总理要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可是他和蔼可亲。我愿意好好地工作。座谈会结束后,我很想和总理照张相。” 不是总理的个人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说,温家宝总理给人们带来的亲民务实印象,与他坚持不懈的基层调研是分不开的,而这种精神也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个风格,它激励着本届政府的所有官员效仿,从而促成一种新的决策机制。 2003年的除夕,温家宝在距离地面720米的一个煤井度过,他和矿工一起吃年夜饺子,这个举动开始被一些人理解为一次例行的高层领导向基层送温暖的活动。 2003年3月,温家宝正式就任总理,在人代会结束时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说,到中央工作之后,“全国2500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个。”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他一贯的工作方式。 在就任总理之后的2004年、2005年的春节,温家宝总理依然是和最基层的老百姓一起度过,除了关怀群众的生活,也获取了很多“一手材料”。不仅如此,即使在平常的外出视察中,温家宝总理非常重视向最广泛的人们征求意见。 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作为一国总理的广泛征求施政意见,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总理问计”。但这不是总理的个人行为,而是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在这倏忽而过的两年当中,总理问计更加频繁。作为国务院的“当家人”,他重视人大和政协提出的建议、提案和议案,也积极向民间寻求智慧;他重视传统的智囊团,如国务院参事机构,此外他还亲自登门求贤。 在一次会议上,温家宝透露,为了油气资源和水资源发展的问题,他曾登门请两位资深中科院院士出山,为政府决策做咨询。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王满船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温家宝在这次会议上说,他要求两位院士不要马上提交报告,而是一年之后再提交。 “这个例子一方面反映出温总理非常注重专家意见,另一方面反映出他对科学决策的重视。”王满船说。 可以肯定的是,在过去的两年多中,本届政府听取意见的渠道更为广泛了。 这方面更长远的话题是,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决策咨询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这一制度如何加快形成。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