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鸿鸣: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7:50 人民网 | ||||||||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基地也正雄风重振。在此形势下,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压力增大,发展速度相对趋缓。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地区间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已成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
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依靠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承载着四分之一人口的发展重任,其区位优势和资源综合优势十分明显,中部既是东部加快发展的腹地,又是西部大开发连接东西部的桥梁,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联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南联珠三角,东接长三角,北通京津环渤海湾经济区,西靠广大西部热土。中部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中部的崛起要在巩固粮食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建设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农产品商品生产及加工基地。建国以来,中部地区形成了冶金机械、汽车轻工、水力发电等基础产业。中部地区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禀赋。 由于中部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有地位,中部地区的经济状况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的走向和格局,最终将影响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努力形成东中西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就如何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将加快中部地区发展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纳入“十一五”规划编制,实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的同时,做好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明确战略目标、任务和重点,做到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相结合,区域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 国家应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组织工作,促进中部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与联动,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合作,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统筹协调,搞好资金、技术、产业的梯度转移与辐射,实现全方位带动。 建立中部地区内部的联动协调机制,整合优势,发挥特色,集成资源,激发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把潜在的经济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 二、建议从“十一五”开始,重点加强中部地区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构建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近十几年来,东部的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巩固和发展中部地区的国家粮食综合生产基地已是当务之急。要重点保护和提高中部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基本农田,特别是水田的保护力度,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纠正随意改变基本农田用途的现象。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广包括袁隆平院士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在内的优质高产品种。 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长期稳定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增加对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按保护价收购的补贴资金,扩大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建议在宏观调控中,加大对粮食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对调出商品粮多的地区,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进行补偿。 三、对中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部地区资源静态比较优势明显,资源存量丰富,许多地方经济基本上靠开采资源来支撑。在全国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下降的情况下,中部地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坚持合理开发、保护资源的原则。坚决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加强对重要矿种、矿产如煤、石油等的保护管理,严格执行采伐制度和环保监督措施。提高资源的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四、加强对中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 中部地区是人力资源的输出地区,应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劳动力素质。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动。要鼓励打工族回乡创业,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资本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中部人才和科技的优势,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中部地区的干部实行定向培养,实现中、东、西部双向交流。与此同时,逐步增强农业合作化程度。 五、建议在“十一五”规划中,加大对中部地区农村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与维护,重点解决农村路网的“微循环”问题 中部地区的农村公路现状十分落后,公路密度小,通达深度不够,技术等级严重偏低、路况差,抗灾能力弱,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建议在“十一五”规划中,要加大对中部地区农村公路、县乡公路建设改造的支持力度,通过国债资金加强中部地区农村公路网络的建设改造,重点解决农村路网“微循环”问题。 六、加强对中部地区扶贫力度,推动中部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部地区现有贫困县151个,占全国贫困县的25.5%。建议在“十一五”规划中,加强对中部地区的扶贫力度,落实到户。要探索中部地区扶贫的各种新路子,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将中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优先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七、加大中部地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力度,搞好旅游开发,重视传统文化在祖国统一中的纽带作用 中部地区是中华文化发祥、传承的主要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和旅游资源,要弘扬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徽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的深厚内涵,凝聚海外华侨华人,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建议对中部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从国家层面对旅游产业进行系统的网状集团式开发,避免孤立的点状式开发的弊病,将旅游业打造成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曹鸿鸣委员在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致公党中央秘书长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