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外滩画报:整容应考虑手术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18:13 外滩画报

  若干年前,当美国乐坛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因一场官司不得不当众露面时,他几乎吓坏了忠实的歌迷。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张近乎恐怖的脸,一个因“再造”过度而显得古怪难看的鼻子。

  进行过十多次整容手术的迈克尔·杰克逊可谓是整容失败的典型。可是在中国,愿意飞蛾扑火的人不在少数。2004年,中国有超过100万人整过容。热衷于通过手术改变外表的这
些人相信,整容不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美,也能带来成功。这在国内国外都能找到许多范例,如“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又如韩国大牌明星金喜善、元斌、张东健等。

  整容风潮兴起的背后,是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宽容,意味着社会的进步,但这同时反映了人们在“美女经济”示范效应下的浮躁心态。在中国,不考虑手术的风险性而盲目整容者增加了。

  下面这个数字人们或许值得警惕:在中国,每年平均约有2万张被毁。专家说,除非必要,整容手术最好不做。因为,任何手术都会有创伤,有并发症,也都会留下疤痕。

  外滩记者 王晓楠/报道 2005年3月下旬,上海的春天有些乍暖还寒,一场有关天津“丑女”张静赴沪整容的媒体发布会,把上海小小地搅热了一把。

  这是张静的第四次整容手术。2003年,张静因相貌关系千次求职失败的事情被全国媒体竞相转载后,天津一家整形美容机构为其做了三次大的整容手术,使之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而此次赴沪,张静将有望彻底改变先天遗传的细成一条缝的“眼睛”。

  张静手术后离沪没几天,有“中国第一人造美女”之称的北京女孩郝璐璐又现身广州。据穗城媒体所述,刚做完瘦脸手术的郝璐璐,看起来光彩照人。

  两个因整容而出名的女孩,在3月底一先一后露面,使整容再度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或许是整容在中国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的统计为例:1991年全年手术约9000人次,到2002年,病床仍然是170张,但手术总数达到27968人次,增长幅度超过300%。”3月25日,在第五届上海国际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王炜说。

  第四消费热潮美容

  2003年,北京大街小巷曾经流行一首顺口溜《等老娘有了钱》,真实反映了普通大众对整容的热衷态度,其中一句这样说:“等老娘有了钱,到韩国整容去。想变张柏芝就变张柏芝,想变张曼玉就变张曼玉。”

  这一年是中国整容业首次出现高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公众如此热衷制造“明星脸”,与上世纪90年代末韩剧和韩国明星走红中国不无关系。

  在韩国,始于演艺圈的整容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全民运动,在民众心里,整容就像和化妆和换发型一样简单。韩国90%以上的明星有整容经历,如金喜善、金南珠、蔡琳等,他们非但不讳言自己整过形,相反认为,整容后靓丽的外形更能帮助事业成功。追求美丽的欲望和明星的示范效应,使整容风潮在中国日日滋长,以致各大医院的整形外科或美容所“门庭若市”。

  当年11月,北京女孩郝璐璐主动自曝整容的隐私,这为她博得了“中国第一人造美女”的称号,甚至连外刊《波士顿环球日报》也发出这样的感慨:“她的举动显示了亚洲妇女为了达到心目中的美丽标准而不惜一切手段的决心。”

  而继郝璐璐之后,在媒体和商家的推动之下,整容风潮迅速升级。各地亦纷纷推选本地“第一人造美女”,吸引当地女性竞相参与。如上海,5天内共有51位女性公开报名;在深圳,5天中已有超过200名女性报名应征……

  国家工商联的统计数字显示,到2003年底,作为“美女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美容、整容产业和化妆品产业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发展,其产值已占中国GDP的1.8%。美容整容已成为继买房、买车、旅游后的第四个消费热潮。

  尽管整容手术失败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端,但整容手术仍以每年超过200%的速度增长,2004年,中国整容人数突破了100万人。

  整容趋向老龄、低龄化

  2005年3月31日,上海《东方早报》上的一条消息引起了人们注意。被报道的邵昌祺是一个85岁高龄的退休高级工程师,2003年年底,他做了一次祛眼袋手术,这一天又走上整形手术台,准备祛除面部的老年斑。

  “可能是人老了,每次照镜子看到自己的眼袋都觉得难过,心里不舒服。出去和人交往的时候,也总会觉得别人在注意我的眼袋。”邵昌祺解释了他整容的原因,并表示,手术后觉得自己变年轻了,心情好,生活也更开心。

  邵昌祺老人的想法反映了整容在中国的最新趋势。据整容专家、上海明桥整形激光专科医院院长杨燕雯介绍,尽管25-40岁的女性仍然是整容大军的主力,但目前,整容已开始向老龄、低龄和男性群体扩展。

  杨燕雯的整容所主要开展的美容项目就是偏重中老年的,至今他们接待的最年长整容患者为68岁。“其实,中老年人更爱美,他们普遍的想法是‘我不怕死,但我怕老’。”杨燕雯说。

  低龄化则是另一个极端,甚至有母亲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到医院,要求把女儿整成“美人胚子”,长大好当模特。而据《法制晚报》报道,自1997年至今的数年时间里,18岁以下青少年做美容整容手术的绝对数量增加了5倍以上,女孩早至十三四岁就整容的现象越来越多。

  在国外,如泰国,法律要求20岁以下的人必须在父母陪同下做整容手术;在美国,未成年人整容也必须征得监护人的书面同意,而且不仅要与医师签订书面协议,还必须录音、录像,以备产生纠纷后作为证据。而令人担忧的是,我国法律却对未成年人整容没有任何限制。

  当然,整容的系列效应,同样也激发了男性对“变脸”的渴望。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中国仅有17%的男性对整形表示认同,而到2003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73%。

  整容=成功?

  1961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整容对解决自卑和不满足感是有效的。在做完拉皮手术一年之后,接受研究的53名50多岁男性销售人员和销售经理的年收入平均上升了1300美元。另外一项针对进行了隆胸手术的女性所进行的调查显示,除了两名妇女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表示隆胸之后心情非常好。

  “整容与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关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钢认为,整容主要是一种心理需要,通过整形增加自信,改善外界的接受度。

  但现在,“人造美女”整容后判若两人的示范效应,加之媒体和商家的宣传和炒作,已让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起了变化,把整容当作改变现状、名利双收的速成途径。当有媒体问整容后的郝璐璐会不会去参加选美时,这位没有选美经验、被媒体曝出持假学历的“人造美女”骄傲地答道:“我不会去参加选美,要去参加也是做评委。”3月份在广州亮相时,郝璐璐又表示,她已打算进军演艺圈并准备出书。

  “上海第一人造美男”张英华同样持有类似的想法。原本是造型师的张英华整容后辞去工作,一心想成为名模或演戏,期望有朝一日“一夜成名”。

  “美容本身是个人在物质生活提高后的一种精神需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博士陈焕然分析说,但当“丑陋-整容-美丽-成功”公式被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推波助澜,灌输给了公众时,美容就偏离了它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心理疾病的元凶。一些人把求职失败、婚姻破裂、恋爱受挫与外貌联系起来,认为是容貌阻碍了他们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则把这归结为“是一种社会浮躁心理的表现”。

  “整容就是现代裹小脚。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残害身体。”周孝正说,其实美从来不是客观的,美的标准不断在变化。就像古代社会以“小脚”为美、唐代以胖为美一样,各个时代的美丑标准都是相对的,而且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对美的评判标准也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个社会还是一个男权社会,由男人们制造出一种美,女人们就莫名其妙地被裹夹进去了。”

  整容小考

  整容最初是一种矫正畸形的手术,在一战期间开始流行。

  一战时,很多士兵都被炸掉鼻子、下巴,这给他们日后找工作和妻子带来了麻烦。如果这些残废老兵们不能自食其力的话,就只能依靠政府的福利救济。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当时的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成立了专门医院,由内科、外科和牙科医生一起研究新的外伤治疗手段。

  美国人就发明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严重的面部创伤。当时《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写道:“美国牙医的技巧无人匹敌,因而在法国受到了极大的尊重。”

  一战结束后,整形手术又被打回到医学界的边缘位置。有些医生将他们的手术对象限定在那些有先天缺陷、车祸以及工业事故的受害者,但也有些医生开始将在老兵身上练就的整形手艺运用到那些对自己外形不太满意的普通民众身上,主要是妇女。

  许多女性杂志和女性自己也非常赞同整形手术。一个整形医生告诉美国《好管家》杂志,女性进行整容就好像挑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服。而战后以年轻为导向的社会文化,也为整形手术的繁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