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周报:一点儿桑贝一点儿童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19:23 时代人物周报 | ||||||||
涂涂 北京正在举行的桑贝作品展取名叫“一点儿巴黎”,用的是桑贝一本书的名字,却恰好透露出桑贝作品最有意思的一个地方——他画的总是那么一点儿,但从这一点点,我们却可以看到整个世界。《一点儿巴黎》取的是巴黎城市生活的几个小小断片,透露出的是当代巴黎普通人对生活尊严的追求,而《小淘气尼古拉》则通过一则则令人捧腹的故事追怀着一
在法国,《小淘气尼古拉》不仅仅是儿童书的经典,也代表了几代人的青春回忆。这套书的读者似乎以成年人居多,书里面描绘的那些生活场景如今已经不可能见到,但人们却愿意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小尼古拉的身上,看着小淘气有点儿心酸,又有点儿幸福的童年,每个人大概都会从心底里感谢生活。据桑贝自己回忆,当时出版社的老板伽利玛曾经打赌说,这套书如果能够卖出去几千本,他愿意连续一个月请桑贝去马克西姆餐厅吃晚餐,如今这套书已经卖出了800万册,伽利玛的诺言听说还没有兑现。如果八卦一点,这样的情节可以让桑贝画出一幅漂亮的讽刺画了。 桑贝和戈西尼创作小尼古拉的时代,法国还远远没有今日这般发达,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大概还是相当艰辛的。在书里面,尼古拉的爸爸妈妈往往为了每一个小钱斤斤计较,这样的场景实在太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自己好像也正是刚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只不过我们毕竟少了一点法国人的洒脱,尼古拉的爸爸妈妈虽然为了金钱的损失心痛不已,最后还是能再次拥吻在一起,而我们记忆里的童年,肯定没有爸爸们各自指导自己的孩子踢足球,最后自己像小孩子一样玩到了一起的时刻。 戈西尼和桑贝的故事其实是有些尖刻的,法国人的势利、小气在两个人的笔下纤毫毕现,但在尖刻的同时,桑贝又有着一种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在桑贝的一幅画里面,女主人公买菜回家忽然得到了丈夫的深情拥抱,妻子在感动的同时发现丈夫原来是在重复公益广告里面的号召,让人哭笑不得的情节透露出普通人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努力。 桑贝的漫画世界知名,半个世纪以来,他出版了20多本书,为著名的《纽约客》杂志创作了近百幅封面画和插画,不过他最著名的作品,还是这部《小淘气尼古拉》。有意思的是,作品里面的故事基本出自戈西尼的手笔,桑贝本人其实没有亲身经历过——他受的教育不高,当年曾经屡次求职不果,在无奈之中只好选择了漫画——用桑贝自己的话说,这种距离给了他更多想像的空间。他曾经提到自己在《音乐家》里面把萨克斯管的吹嘴给画反了,不过音乐家们倒是并不在意,他们觉得桑贝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这和《小淘气尼古拉》有点儿相似,桑贝的画笔下表达了50年代法国人最平凡的生活,还有生活中的那一点点欢乐。 《小淘气尼古拉》最近刚刚在国内再版,配合着“一点儿巴黎”的展览,主办者大概是希望能够重新掀起一次桑贝热潮的,不过桑贝的作品似乎注定不适合中国的一般大众——虽然《小淘气尼古拉》在法国大名鼎鼎,不过中文版的印数却只有区区九千,展览的情况也差不多,诺大的展厅里面只有几名寥寥的游客,这样的场面和这位漫画大师的地位实在有点儿不相称。仔细想想,大概还是因为漫画大师脱离了法国之后一下子变成了小资消费,而他自己最关注的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名字。 前几年中信出版社引进了桑贝的七部漫画,虽然都是佳作,但在国内的阅读气氛中这些漫画变得有点儿像法国葡萄酒,人们翻开一页似乎就进入了法兰西的忧郁,这样的精神气质离桑贝作品原有的意境实在是太远了。还好《小淘气尼古拉》不只有这种忧郁,里面还有实实在在的童年,每一位怀旧的读者大概都能从里面捡拾到自己记忆深处的某些碎片。在这一点点的童年碎片里,是曾经那么美好的生活…… 桑贝系列 桑贝,全名让·雅克·桑贝,世界级的插图画家和漫画家,1932 年出生于法国波尔多。 青少年时期因梦想能够参加法国作曲家兼指挥家雷·旺图拉(Ray Ventura)的管弦乐团,而开始去为音乐家画像。从学校退学后,桑贝曾在酒铺担任送货员,因为不喜欢这份工作而在17岁时提前入伍,当兵期间他仍不断创作。 1960 年替《小淘气尼古拉》一书画插图,一举成名,从此开始漫画生涯。40年来,为包括《纽约客》、《巴黎竞赛画报》在内的报章杂志提供插图和漫画,深受全球读者喜爱。桑贝的绘本以高楼林立的都市为背景,讲述的是平凡小人物的故事。他的作品是一种轻描淡写、活泼调皮、诗意浓郁,然而寓意深刻,于嘲讽中含悲悯的韵味。 《一点巴黎》 这是桑贝2001年的作品,和“小尼古拉”相比,算得上是新作了。书的风格则和以往一样,还是关注着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在桑贝的画笔下,虽然21世纪的巴黎已经没有了50年前的物质匮乏,人们的基本生存状态却没有太大的改变,他们还是需要不断地寻找温暖,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失败,又不断努力。这本书的封面是一座大桥,大概暗喻着这个城市、这个世界都需要一座座可以沟通的桥梁。(中信出版社2003年出版) 《兰伯特先生》 一部有着电影气质的绘本,几乎每一页画面的基本构架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主人公兰伯特先生的状态,虽然他在画面上总是不出现。整本书描写了兰伯特先生一次失败的恋爱经历,有意思的则是一旁众位朋友的种种不同反应。在兰伯特恋爱时,每个人似乎都回到了自己曾经的美好日子,而当兰伯特失恋以后,每个人又再次得意自己毕竟不再年少,再也不会被爱情这种东西欺骗了……在淡淡的嘲讽中,人的卑微、渺小和人的尊严、努力被一起展现。(中信出版社2003年出版) 《我的另一半》 算是一套人物风情画吧,几十个不同的画面表现出几十种不同的男女情感关系,相同的是,这些男女的生活看上去好像都是同样的不完美。粗粗看过去,这些男女之间好像什么都有:权力的争夺、利益的算计、虚荣心的满足、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渴望,就是没有亲密的爱情。看似荒诞的画面之下,有一点点对生活的怀疑。不过桑贝在嘲笑之余,没有忘记给画面、也给读者带来一点亮色:主人公们的很多愿望其实很正常、很卑微,也很善良。这一次他们失败了,或许下一次他们还有机会。桑贝把希望留给读者,把温暖留给自己。(中信出版社2003年出版)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