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迎来第三次投资浪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1:32 新世纪周刊 | ||||||||
撰文/文翰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有效吸引和利用外资已成为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一场争夺国际 资本投资的竞争在国与国之间无声地展开,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更有人把国际资本在中 国的投资,称为在华投资的第三次浪潮。
走在北京的街头,越来越多的洋面孔与我们擦肩而过,而与此同时,更多的洋企业也开始登陆中国。看惯了沃尔玛、 家乐福的熙熙攘攘,吃腻了肯德基、麦当劳的洋味快餐,就连熟人之间的打招呼也由“您吃了吗”变成了“Hi”。国外的东 西就这样地“润物细无声”,而这些都归功于国际资本的流动,那就是FDI。 亚洲成为投资热点 毋庸讳言,外国直接投资(英文缩写FDI)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20年,国际直接投资流 量显著增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大约600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创纪录的1.4万亿美元,FDI流量的增长率超过了 任何其他世界经济的主要综合指标。 不过,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FDI的流入量陷入连续三年的下滑。虽说在2004年有所复苏, 但其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衡。根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2003年有111个国家的外资流入 量增长,有82个国家的外资流入量减少。 其中流入美国的FDI减少53%,跌至300亿美元,处于12年来的最低水平。流入中欧和东欧的FDI也十分 疲软,由310亿美元减少至210亿美元。只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了复苏,其FDI流入量增长了9%,共计达 到1720亿美元。而这一过程中,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我们看到在2000至2004的5年间,在中国新设的外资企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发展(图1),而在实 际利用外资方面,除了2003年受SARS的影响增幅较小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幅。在2004年还创纪 录地突破了600亿美元的大关。这一成绩不但在发展中国家遥遥领先,就是在发达国家也令人侧目。 两条背离发展曲线 不可否认,加入WTO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全球FDI 连续下滑的情况下,中国能取得如此成绩的确值得世界的关注。我们在(图2)中看到,代表全球跨境投资与中国吸收外资的 两条曲线是完全背离的。 对此,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教授解释说:“由于国际资本的流动是以跨国间的并购为主要形式,而I T泡沫的破裂造成全球并购额减少,这也是2001至2003三年期间全球跨境投资额降低的主要原因。” 谈及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一枝独秀的原因时,王教授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在政策方面。入世后,中国很多领 域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政策也更灵活,这对外资的吸引力很大。 其次是市场因素。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任何一个国家单靠自己国内的市场,都无法完全消化其生产的产品, 而寻找合适的海外市场就成了各跨国公司的必然之举。显然,在这方面,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对大量国际资本来说,是诱惑无 穷。 第三是中国的制造能力大大加强。由于中国特有的劳动力优势,许多跨国公司将其生产链条上的加工环节由本土移至 中国。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先进的技术也就随之而来,中国的加工制造能力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而制造能力的提高,又在另一 个层面刺激了外资的继续流入。 FDI新趋势 作为FDI的重要载体,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新趋势也许能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2001年以来,世界著名的 跨国公司纷纷调整中国在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地位。王志乐教授将其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这一趋势在中国入世后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荷兰飞利浦公司就新设公司13家;英国壳牌 公司新设立12家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分别新设立14家和7家企业,而韩国LG公司也新设立8家企业 。更有日资企业把目前在中国的投资称为对华投资的第三次浪潮。 二是产业链条出现延伸。上个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项目多集中在制造业。更多的外资企业仅仅把中国 作为其加工基地,而不是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现状出现了较大的改变。由于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的加强,跨国公司 开始了整个产业链的延伸。 一方面延伸至研发及核心零部件的开发;另一方面向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延伸。例如,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6 月至2004年6月,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约200家,而到2004年9月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达750 家。 三是整合企业集团。这一点从跨国公司纷纷将其亚太地区总部迁至中国大陆就可看出。例如法国电力公司2002年 5月在北京设立了亚太区总部;美国霍尼韦尔公司2003年将亚太总部由新加坡迁至上海;IT服务业巨头凯捷安永集团总 部由香港迁至上海等。伴随这种调整,跨国公司在华的管理和经营也越发复杂和细化。 继续开放是大势所趋 虽然20多年来,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一些问题急待解决。首先,中国内地的引资工作表 现出很强的区域性(见图3)。我们看到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仍是外资进入的重点 地区。相对而言,东北和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引资之路仍不平坦。 其次,从外资进入的产业领域来看,制造业仍占最大的份额(见图4)。服务业、能源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以及金 融业这些在发达国家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产业领域,引资的数额虽也有增加,但整体规模还不够大。 第三,继续改善投资环境。王志乐教授指出: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国是一个缺少能源、缺少市场(国内市场不足以完全 消化国内的产品)、缺少技术的国家。为解决这三种短缺,除了正常的国际贸易外,吸引外资来投资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手段。 而吸引投资就要继续改善投资环境,这主要表现在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生态环境。所谓硬件环境是指道路交通,能 源供给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例如,如何有效解决目前的能源短缺已成为进一步吸引外资的关键。 软件环境是指税收、法律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王教授就日前业界探讨的中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一事表态说:“在目前 世界各国都在以优惠税收吸引外资的大背景下,不应简单将所得税并轨,还是应适当给予外资优惠。同时,法律环境也要更透 明。” 至于生态环境,王教授强调说:“如果我们能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处理好,为外资企业的生产提供各种零部件和人 力服务的支持。即使别的国家在税收方面比我们有优势,外资也会选择在中国投资。” 不可否认,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要完善的事还有许多,但这并没有影响各路国际资本纷纷将热钱投入中国这片投资热 土。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又一轮投资浪潮正在中国——上演! 领先者 制造业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预期,对全球制造业巨头有着无尽的诱惑。 房地产外资的大量涌入,为2004年中国房价的上涨又加了一把干柴。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物流概念的提出 ,使外资看到了中国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 零售和餐饮看看越来越多的沃尔玛和家乐福吧,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赶超者 能源业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使得各能源巨头都有了在中国一展身手的机会。 计算机服务中国对知识产权的日益重视,将为IT业巨子们提供又一个竞争的主战场。 文教和娱乐对传媒发行领域的开放,让中国人也有机会接触到新闻集团和时代华纳这样的传媒巨子。 金融业随着越来越多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者)的进入,中国的证券市场,也有望走出低迷。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