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金融业 保险成为排头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1:32 新世纪周刊

  撰文/刘兰

  外资对中国金融领域的渗透,应该说是从保险业开始的。而进入2005年,各种外资独资和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更 是遍地开花。

  拿着刚刚为妻子买的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单,李东的脸上露出了初为人夫的
笑容。在被问及为何选择外资保 险公司买保险时,李东说友邦进入中国早,理赔程序正规,而且还是国内目前惟一的一家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所以选择 了他。

  与李东经历类似的还有在媒体工作的吴伟,最近中国平安保险和中英合资的信诚保险都找到了他,在经过了再三的权 衡之后,他选择了后者。理由是合资的保险公司有外资加盟,实力会更强一些。不难想象,随着金融保险领域的进一步开放, 上述的情景还会不断地上演。

  狮子还是来了

  2005年3月底,龙永图在安邦财险的开业仪式上透露,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障碍就是保险业的开放。因为相对于 国外成熟和接近饱和的市场,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十分诱人:

  2003年中国保险密度为300.3元人民币,保险深度为3.33%;而同期世界平均保险密度为469.6美 元(约合3887.1元人民币),平均保险深度为8.06%,差距显而易见。

  入世谈判结束后,一个残酷的寓言在保险业内流传:草原上,一只狮子在追赶一只羚羊。狮子喊:“我的早餐!”羚 羊跑得更快:“我的性命!”就这样,中国保险业进入了三年不平静的入世过渡期。

  来自中国保监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11月底,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73个营业机构( 含筹建)。其中寿险公司23家,产险公司14家,再保险公司3家,另有5家外资保险中介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

  外资在华保险公司总资产也从1999年的4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97.8亿元。就保费收入而言,外资寿 险增长势头明显高过了中资寿险。2004年上半年,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而同期,全国人身险保费 收入只增长了6.5%。

  “洋保险”的几个第一

  谁也不能否认外资公司给中国保险市场带来的压力和冲击。而这种冲击体现在产品、服务的各个层面。例如中国保险 市场的好几个“第一”都是由外资公司创造的:

  信诚人寿第一家推出了“通俗化保单”、光大永明率先提供“临时保单”、瑞泰人寿是国内首家与金融机构合作销售 产品的保险公司,并且将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基金中的基金”的模式成功带入中国;中美大都会更是开创了电话行销的先河. .....

  “更重要的是理念上冲击,”中国平安的一位高层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的保险公司原本重内勤轻外勤,现在才开 始意识到代理人的重要;另外,中国的保险公司也开始由原本的单纯重视保费规模,转向规模和效益并重。”

  而在一些非重点城市,外资保险公司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如2004年光大永明在其总部所在地天津寿险市场,进 入了个险新契约保费收入的前三甲。

  竞争刚刚开始

  “三年过渡期合资保险公司打的是‘游击战’,也就是在一些城市、一些客户群或者一些产品上进行偷袭。而在20 04年12月11日保险领域全面开放后,他们将展开全面的挑战,尤其是在年金、团险这样的中资保险企业陌生的领域。”

  “对于我们来说,最担心的是他们是否会像友邦进入一样,带来新的营销风暴。”中国人寿的一位资深人士向记者表 达了潜在的担忧。“养老金这块处女地的争夺将可能是营销方式上的革命性突破。也就是说,也许整个游戏规则将会被打破, 那么领先者是否还将继续成为领先者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而这种预言也很快变成事实:2005年3月31日,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的“中 意阳光团体年金保险”200亿元人民币保费,已经全部计入中意人寿当月的保费收入。至此,中意人寿总保费收入已跃居外 资及合资保险公司榜首。

  这份分红型的团体年金保险,将为中国石油集团的39万离退休员工提供终身年金型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同时,这张 大单使得中意人寿的保费规模超过新华和泰康,成为中国第四大寿险公司。

  胜负尚未分晓

  面对咄咄逼人的“洋保险”,刚刚站稳脚跟的中资保险公司是否依然能保持优势呢?

  “领先者永远可以从第二冲到第一,挑战者只能成为局域市场的领先者。通过复制、跟进领先者可以失败一次,重新 再来!”面对挑战,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寿的人士非常有信心地表示。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资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平安将是我们无法超越的强劲对手。这种实力不仅仅在 于他们强大的网点优势,也在于他们已经树立的良好的品牌形象。”光大永明总裁兼CEO薛珍纳女士坦言。

  与薛女士一样,多家合资保险公司的高层人士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中国保险市场全面放开后,公司不会 突然加快扩张的速度,还是会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争取股东利益最大化。

  中美大都会董事总经理齐莱平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假如明年保监会一下子给我10个城市的准入资格,那我会当 场昏倒。其原因主要是人才的问题,我们还是会坚持用自己的培养方式来培养队伍,把基础打好了,再谈扩张。”

  虽然如此,但合资公司的人士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团险和年金市场的渴望。首创安泰的中方股东,首创集团相关负 责人就向记者表示,首创会利用自身的资源为首创安泰进入中国的团险市场带来一切便利。看来,这场狮子与羚羊的角逐还将 继续下去。

  银行、证券紧随其后

  与保险业的全面开放相比,外资银行的开放还是那样的有条不紊。在中国的10多个城市中,外资银行已经可以受理 人民币业务。这对外资银行来说可能还只算是一小步,但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已可称得上是一大步。

  同时,来到中国证券市场淘金的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也越来越多,数量已从2003年的18家增至目前 的26家。而这些机构的涌入,也给中国的证券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投资理念。经过了四年低迷的中国股市,也很有可能在2 005年出现转机。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