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反思高学历公务员出走 制度比物质补偿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11:27 《小康》杂志

  江苏泰州政府几年前引进的200多名高学历公务员,如今只剩下几十人,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出走” 的呢?

  3月里的一个周末,黄智诚(化名)悄悄去外地参加了一所高校的博士生招生考试。为免耽误第二天上班,当日傍晚,他又匆匆地赶回泰州。

  黄是山东人,他在2000年取得硕士学位后被江苏泰州市政府引进,成为一名机关公务员。之后,他在泰州结婚成家。黄智诚告诉记者,他现在工作顺利,领导重视,有着美好的前景。可私下里,他还是希望自己有更高的目标。

  在机关单位里,黄智诚主要负责一些琐碎的事务,表面上显得很忙。但事实上,几乎一个星期的事情,他在一天内就可以全部做完。而剩下的,则是等待下班。

  对这五年的行政机关生活,黄在整体上给自己打了对折。他说:第一年是学习年,为了熟悉工作,需要全身投入,不过还是需要打八折;第二年是工作的深化,不需要全身心关注,只要放六成精力就可以了;待到第三年,工作已经模式化,即使只投入四成就足以应付;而接下来的两年,完全是在耗费时日。这是因为本职工作已经相当熟悉,做起来得心应手。黄智诚觉得自己需要有一个新的目标,因此,他决定尝试考博。

  空闲时暇,黄智诚开始积蓄力量,为考博做准备。他希望通过进入高校,使人生再上一个层次。而在泰州市,和他一样有想法的硕士公务员大有人在。据另一位曾经参加博士生招考的公务员透露,今年开春之际,他们曾经悄悄地集体参加过同一所高校的考试。

  5年的单调生活,已经让这些昔日的“天之骄子”无法忍耐。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希望在青春年少之时,做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事业。

  事实上,当他们对现有的工作几乎完全没有兴趣的时候,结果就是放弃、离开。这个时候,高学历人才的流失现象也就开始显现。

  正常的流动?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被一分为二,原隶属扬州的县级市——泰州,成为江苏省一个新型的地级城市。升格为地级市的泰州,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匮乏。据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一份材料中显示:泰州建市之初,没有一所高等院校,没有一个省级科研院所,硕士以上高学历者不足10人。

  泰州开始到全国各地网罗人才,吸收众多的高学历者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泰州人事部门的资料表明,过去8年的工作中,泰州市引进人才的战绩显赫。到2004年,全市共有各类(中专以上)人才24.1万人,在全省13个地级市的排名由1996年建市之初的第12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7位,总人数增加3.9万人。

  泰州市对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可以说不遗余力:从1998年起,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八条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指导和通知。力度之大,几乎每年都能引进300多名高学历者。而黄智诚就是这最早一批的一位。接下来的几年里,虽然政府主要领导有所变动,但这一政策得以延续。政府并作了进一步调整,提高对高层次人才的优惠补助。

  然而,就在人才不断被引进的同时,最早几批到达的高学历人才却出现了反常。他们逐渐离开了行政事业单位,离开泰州。据一位离开者透露,当初和他一起被引进泰州的200多名高学历人才,目前只剩下几十名留守,其余的基本已经离开。

  张扬(化名),现在上海某高校读博,他对于此前在泰州的经历,认为是一种选择上的失误。张扬本以为在地方政府可以有一番作为,可现实的残酷和理想追求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他很无奈。

  张扬说,在泰州市做公务员的那段日子,是他不快乐的日子。他本人工作效率的高速度和本土官员的低效率往往不能合拍,他无法融合到这个庞大而缓慢的系统中。很多事情本可以很快完成的,实行起来却繁琐重重。

  在张扬看来,公务员也只不过是一种职业,并无特殊之处,选择和放弃是很正常的事情。于是,他决定再次回归高校,读书深造。2003年,他等到了机会。在作了充分准备后,张扬参加了当年的博士生招生考试,并且顺利过关。

  那一年,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几十人,他们或南下广东,或北上武汉、陕西、河南等地。据张扬说,留下的人也是暗潮涌动。

  但在记者采访之中,泰州市人事局的一位官员否认这种高学历人才大规模离开的说法。她表示,最早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中大多数依然留在泰州,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失。即使存在人才流动,也属正常流动范围。不过,她也承认,他们只对每年引进的人才数目作统计,而对每年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则并没有作过统计。

  对于离开现有岗位而远去的高学历者,这位官员表示很遗憾。因为在当地人看来,能进入行政机关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当一个单位不能创造出“人尽其材”的环境时,就容易导致人才流失。虽然短期的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从长远来看,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发展显然弊大于利。

  理想的偏差?

  当然,对于张扬们来说,最早吸引他们来泰州的不仅仅是理想的问题,还有着额外的物质诱惑。

  2000年,面临研究生毕业的张扬开始落实工作。此时,泰州市政府招聘公务员的广告正好出现在学校,并且泰州方面有专人在此负责招聘工作。一轮接触后,张扬被泰州方面开出的优惠措施所吸引。

  当时承诺:对于研究生进入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工作,均可不参加当年的公务员考试,直接接收。并且给予物质上的各种补偿5万多元,以解决他们在房子、生活过渡方面的困难。同时,政府还可以为他们的家属安排工作,解决户口问题等等。

  一连串的优惠政策显示了泰州政府求才若渴的心情。在泰州市人事部门提供的资料里,记者还看到了一份2000年的69号文件,其中规定:对于机关和依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的硕士,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定为副主任科员;博士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定为主任科员。

  吸引张扬的还不仅仅于此,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泰州升格为地级市以后,按照江苏省的考虑,就是要在这纵贯东西、承接南北的“节点”上,培育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加快整个苏中的崛起,全面优化江苏的生产力布局。发展意味着潜力和机会。张扬看中了这一点,来到了泰州,期望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是美好的梦想和严峻的现实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碰撞后,张扬感到了一种失落。首先是语言上的不同,独特的江苏侬语让他晕头转向。其次办公氛围的差异也使他感觉孤独。他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让本地官员感觉不快,也给他自己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由于是外地来的研究生,张扬认为自己还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排挤。他分析说,泰州是一个刚升级的城市,相当多的本土官员按照正常的上升程序,从最初的县级系列上升到地级系列,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升级过程。可这些引进的研究生却轻而易举获得了和他们相同的级别甚至更高的级别。在一定程度上,这会使这些本土官员产生狭隘的看法。

  据另一位曾经在机关工作后辞职到当地企业的研究生自我评价,他之所以这么做,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在过去,舆论倡导个人价值为社会价值让步,而今天,个人是否能得到发展、是否能得到社会的公认已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意识。

  就此,对政府引进和使用人才有着深入研究的北京大学肖鸣政教授认为,如何处理好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是当前一个难点。他说,公务员职业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对那些选择公务员为职业的人来讲,也要认识到这一点。既然选择了以服务社会为中心的公共部门,就要明白这里面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取向。肖鸣政教授同时也认为,公务员的待遇也不能太差,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此外还要给人才提供一个好的发展空间,以期在工作中,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本刊记者 秦俊勇 报道

  专家支招:政府该如何留人?

  除了专家的观点以外,有识者认为,两点思路具有极大的决策参考价值,即:引进人才应按需引进;引进人才应注重不同层次人才的引进。

  物质补偿的弊端

  物质补偿是时下众多地方政府在引进人才时经常使用的一招。为了招揽到优秀人才,地方往往开出巨额安家费、购房补贴等津贴,总之是尽最大的努力为人才创造好的物质条件。而这对处于就业弱势地位的众多人才来讲,一般也被这样优惠的条件所吸引。

  但有一些专家对此做法提出质疑。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认为,物质补偿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平等,使一些本土官员产生不满心理,闹情绪,严重的还会产生矛盾。另外,物质补偿也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所在。人才最主要的还是看发展潜力和空间,他们需要的是各得其所,发挥所长。物质补偿短时间内可能有用,不过长远来看,还得需要给他们发展空间。

  肖鸣政教授表示,只有物质上的补偿是不够的。人才引进之后,如果缺乏足够的让人才看得见的发展通道和良好工作环境,也会导致人才流失。

  对于目前地方政府大肆引进人才之举,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金太军认为,人才的多少和社会的需求是动态的。应该引进多少人才,要看实际情况。

  事实上,一个地方政府究竟需要多少公务员才算科学配置,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科学的计算,也没有规定。即使在大规模的调研中,也很少涉及此项。各地引进人才,或招收公务员完全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但这些人来了之后,往往会发现很多不适应,比如说原来学历比他们低的本土官员,就会排挤他们;或者由于存在眼高手低的心态,只注意到发达地方的美好景象,而忽视了本地的发展潜力。不能适应当地发展,最后只有离开。

  制度留人

  专家们建议,要留住人才,必须在体制和制度上有所创新。比如在引进人才之前,最好确立合适的物质补偿,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要他们感觉到未来的动力。真正从部门的需求出发,从工作分析出发。政府要对人才负责,避免搞形象工程。引进人才之后,要用在刀刃上,采取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以及工作留人相结合的措施。

  政府部门是个特殊的部门,并不是每个人进来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理想定位,很多情况下,各方都需要做出一些让步。

  王贵秀说,当下的用人体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可能完全发挥人才的作用。另外在机关里也不是说每个人都有完全的自主能力,很多情况下要听上级领导的指示,甚至就是围绕领导转,官本位思想还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人才有一个合理的位置,就需要在制度上有所变革,通过制度留住那些精英人才。

  同时,王贵秀还认为一个部门有处、科等不同分工,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人才分工也一定要有层次。如果都处在同一个水平的话,就容易引发矛盾。一个单位里应该由中专、大学、硕士等等不同层次的人构成。

  肖鸣政则认为,政府能够大量引进人才,意识上是先进的,能大幅度提高行政效率和人员素质,提升政府形象。但不能只重视人才引进而不考虑人才使用。在使用人才上,应该以人为本,坚持本土开发为未来导向。宏观上来说,是以工作为中心,以工作为主;具体工作实施上,则是以人为本。

  泰州的对策

  泰州市引进人才工作,是由市人事局下属的人才市场运作的。人才市场主任陆玲介绍,泰州每年都有300名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任务,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研究生学历。以前想引进这样高学历的人非常困难,现在随着高校扩招,情况有所好转。2004年,泰州市共引进硕士385名,大学本科生2245名,对此陆玲很满意。

  可是人才不断引进,却又不断流失。虽然按照人才市场的估计,每年只有10%的流失数量。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这样的准确统计。陆玲介绍,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力改变单位的用人观念。

  泰州市在早期的人才引进工作中,往往是人事部门给各单位下达指标,强制他们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高学历者,这样做法往往造成引进者和单位原有人员产生矛盾。现在,早先政府强迫各个单位接受人才的政策的弊病已有所显现,部分不服水土的人才已开始流失。据当地一位长期关注政府人力资源发展的人士分析,如果政府不再注重人才的使用,将会导致更大面积的精英流失。即使留下的,如若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人才高消费,甚至人才浪费。

  金太军也认为,政府可以制定引进人才的比例,但无法用制度或规章来规定如何使用人才。虽然政府中规定了用人程序,但现在最关键的一票还是最高领导说了算。从人力资源和人事管理来看,如何使用人才确是个难题。

  只注重引进,却忽视使用的用人观念愈发显得不合时宜。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泰州市政府的办法是,制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并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物质补助。人才专项开发资金由原来每年300万元追加到每年500万元。

  另外则用婚姻来留住人才。如果新来的研究生是单身,他所在单位就会千方百计给他介绍合适的对象,鼓励他在泰州成家。

  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用人单位也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向人事部门提出要求,引进适合人才。陆玲说,各个单位能够主动要求引进人才,让她感到轻松不少。她表示,未来还要开展更多活动,加强外地人才和本地单位的互动。

  在尽力留住外来人才的同时,泰州市开始着手培养本土人才。2004年,泰州市先后和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作,设立了泰州学院。当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两所泰州学院可能是为以后成立泰州大学做准备。当然,近期泰州市还得依靠引进人才,因为按照他的推算,2010年以后,泰州才能培养出适合自己的高层次人才。 本刊记者 秦俊勇/文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