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医改失败给改革敲响警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15:53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练洪洋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7月28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指出,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问题。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本报今日10版)。
在笔者印象中,这是迄今为止官方对医改最正面、最不客气的评价,而且语气之硬,也是过往温和的调研报告所罕见的。 其实,对中国医改的检讨、评价,大可不必用专家去调研,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在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当时的医疗保障水平不算太高,但至少有一个基本的样子,而现在,国家的经济总量比过去有了十数倍增长,老百姓反而是“病不起”了,民谚云:“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样的医改,怎么说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有人联想到其他改革,得出“规律”———住房改革就是要让人买不起房,教育改革就是要让人读不起书,医疗改革就是要让人生不起病……这种归纳,或许是以偏概全,但似乎也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与医改一样,20多年前,国家穷,但孩子个个有书读,今天富了不少,辍学率反而高居不下,读不起书的现象比比皆是。今年从国家到地方的审计报告,都把教育乱收费排在首位,这样的教育市场化改革能说是成功的吗? 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的失误(或者说是失败),给改革敲响警钟。改革进行了20多年,许多改革“后遗症”也浮上水面,现在是到了对改革思路、方向、措施进行反思、调整的时候了。 在过往,有些人一提到“改革”,就想起“市场化”———改革等于市场化,市场化等于改革。认为只要把所有的行业都放到市场中,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搓圆捏扁、自生自灭,一切计划经济时代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政府只要当甩手掌柜,就可以实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小政府、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事实如何?从今天医疗、教育的困境就可以知道,改革与市场化划等号,比不改革、计划经济的危害更大。 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教育领域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趋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也是个人力量所无法左右的,因此也就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来发挥主导作用,市场化是有违医疗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发展基本规律的。政府任其市场化,以至出现种种“市场失灵”现象,就是政府的失职。在几乎所有市场经济的国家,医疗、教育等公共行业都在政府重点控制行列。 20多年的错误,今天才得到证明,并找到原因,羊虽已亡了不少,但如果能补好羊圈,以防再失,倒也还可以原谅。怕只怕,一再被证明方向性错误的战车,继续向前滑行,从而错失自我纠正的良机。 推荐:聚焦医疗体制改革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