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燕赵都市报:啤酒节为何变质成浪费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16:11 燕赵都市报

  作者:郭松民

  在第五届中国重庆国际啤酒节的开幕式上,上万名热情疯狂的市民相互泼洒啤酒,将啤酒节变成了“泼酒节”,4小时不到就“泼”出了35吨啤酒(《北京娱乐信报》7月29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声音逐渐高涨之时,这条消息显得很刺目。不过在我看来,如果就事论事地说,啤酒节就是要狂欢的,狂欢之时放浪形骸一点也没什么。何况平时生活得
都很压抑,这次在现场气氛的交互感染下,泼了几吨啤酒,换得一个“爽”字,倒也不必过于上纲上线。

  当然,对狂欢的市民虽然不必厚责,但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大的社会心理背景我们却不能放过。这个社会心理背景就是:只要我付了钱并且不违法,那么我在消费时无论怎样挥霍浪费都是合理的,别人无权过问。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心理背景下,啤酒节变“泼酒节”才是可能的。我们很难想像这种现象会出现在改革开放前,这不仅是因为那时物质还不够丰裕,而且也是因为那时的社会基本价值规范是“崇俭”的,即消费主张节约、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

  在我看来,社会心理之所以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逐渐占据了主流。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的,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我这里想说的是: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和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是绝对矛盾的。在中国,由于人均资源的极度紧张,这个矛盾更是显得尤其尖锐。目前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资源和环境问题,如石油危机、电力短缺、沙漠化、温室效应、矿难、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无一不是伴随着这种价值观的大行其道而出现的。除非我们没心没肺地认定: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否则我们就必须果断地摒弃消费主义的价值观。

  从根本上说,要防止啤酒节变“泼酒节”之类暴殄天物的现象再次出现,单靠立法是不够的(比方说我们就很难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追究这些泼酒的市民),而主要要靠构建起一种新的、与消费主义迥然不同的消费文化。这种消费文化的基本内核应该是以适度消费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在基本的生活需求满足了之后,将把主要的精力转向追求“自由、健康、安全,以及令人满意的社会角色”等。在我看来,我们能否成功地构建起这样一种文化,将最终决定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努力的成败。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