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时代人物周报:中国官员下海现象二十年回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4:13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刘辉

  如果把“官员下海”放在历史长河中看,这种现象无疑是一个时代的拐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辞官下海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但经过20多年的社会变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为市场经济体制后,原来计划体制内的官员下海经商已经变得越来越平常。

  从某种角度来说,官员弃政从商是社会转型的一种必然结果。1980年代中期,官员下海还处于半遮半掩状态,他们“下海”的方式也多是平级调到国有企业任职。19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之后,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价值标准多元化的时代,随着民营企业政治地位的提高,官员下海潮再次掀起。

  及至20世纪末,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开始,公务员队伍开始重组。1999年,中央全国地方机构改革会议决定,市县乡政府部门要精简的人数不下280万。《权变》——关注官员下海现象的一本书——作者章敬平认为,这举措也影响到了官员下海的进程。另外,2000年出台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及类似法规制度,为官员下海创业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弹指二十年间,下海的官员们已由当初孤单的个例,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不能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出现折射着时代的变迁,而他们自身的命运也随着商海的风浪起伏跌宕。下海之后,他们是否适应了海水的习性?游泳的技术如何?今天的他们又在忙碌着什么?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关注他们的命运,这就是《时代人物周报》把目光投向这一群体的主旨所在。

  下海官员的数量日渐庞大,如浙江省委组织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2003年,仅浙江省就有522名各级党政机关的官员辞职,包括一些提前退休的官员,其中2003年,温州市政府就有两位副市长和两位正副秘书长辞职。

  下海官员中相当一部分都曾是政府机关内的精英,体制内多年的积累,培养了他们广阔的视野和出色的管理能力,这使得他们可以很快地在商界适应新的角色。但同时,官场上特有的规律,包括个别沉疴,也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并使他们在开始遨游的时候付出相应的代价。

  为了便于描述,我们按照官员类型的不同分别选取了其中的三位代表:

  学者型官员——他们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在某领域研究中颇有建树,曾任温州市副市长的吴敏一是其中的典型;

  技术型官员——他们也有专业知识背景,只是专业更侧重于技术,半导体化学专业毕业的高红冰是其中的代表,他曾是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的处长,所从事的工作也是讲究技术的IT业;

  基层行政官员——他们是从基层一步步升上来的,学历不高,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知识积累和社会资源。原山东省垦利县县长门新国是其中的代表。

  这种分类,包括选取的三位下海官员的代表性也许并不科学,但调查之后,却使我们看到了官员下海后的三种不同人生。

  记录他们,虽然是管中窥豹,所见却绝非一斑。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