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江南时报:“临时工追星”指向大学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21:44 人民网-江南时报

  作者:东方木

  活色生香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社会新闻中,我注意到一条很不起眼的新闻,标题是《

北大临时工热衷“追星”已获2000多位名人签名》。(据8月16日《京华时报》报道)

  超越社会新闻给人带来的猎奇满足感,从北大餐饮中心这个不起眼的临时工及其引
人注目的“追星”行为中,笔者悲哀地解读出一种中国高校大学精神沦落的隐喻。

  一个临时工的行为与大学精神能有什么联系?其相关性是很大的!一座象牙塔的精神价值取向,一所大学的人文底蕴,不仅会直接地表现在其主流人群(比如学生、教师)身上,还会间接地辐射到那些身在其中的边缘人群身上——这种间接辐射能力往往更能体现底蕴的深厚。教化主流人群是相对容易的,而要能在潜移默化中将一种人文味道“熏”到边缘人群身上,冰冻长江非一日之寒,这需要多么深厚的功力啊!

  所以在

武侠小说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景象:表征少林寺功夫非常牛B时,并非说方丈有多厉害,而是把笔墨放在对属于边缘人群的“扫地僧”或“火工头陀”功夫的描述上,高深莫测,得武功之真传,挽狂澜于既倒。翻看中国大学史,表征中国大学人文底蕴深厚的,也常常是这些边缘群体的
传奇
故事,比如说图书馆馆员的博学,守门人精懂康德,卖烧饼的外语很好,看车师傅深谙老庄———反映这种大学遗风的是去年清华的“馒头神”:清华食堂卖馒头的,竟然通过自学考得TOFEL高分,令清华学子自豪不已。

  如今我们发现,这种“边缘人的传奇故事”在大学中越来越罕见了。

  边缘人的传奇状态往往表征着一所大学的精神底蕴,这个角度看,从“扫地僧”到“追星族”——大学边缘人“传奇故事内容”的转型,是对中国大学精神沦落的一种深刻的隐喻:边缘人的故事是跟随着大学状态走的,当我们的大学在人文追求上越来越浮躁,精神底蕴越来越稀薄,越来越热衷于追逐诸种明星时,边缘人的“传奇故事”也就远离了知性熏陶、人文感染等有想像力的内涵,而是表现出与“大学追星”同构的世俗。

  看看许多高校学院的名誉院长和名誉教授,大都是名人占着;看看许多名人冗长的头衔中,大多有着一个某校名誉教授、特聘教授之类的名号。所谓的邀请纳什、李远哲之类的学术明星演讲,也不是追求什么人文启思和思想交流,而是觉得能邀请到他们“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难怪有人惊呼:大学已经堕落到要靠名人来装点门面的地步了!

  如此,我们能指望那些边缘人有什么有想像力的传奇故事呢?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