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他一口气写了二十多起死亡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6:08 外滩画报

  文/曹元勇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李西闽时他给我留下的印象。这个从神秘的闽西山区走出来的作家,身材矮壮,结实得像拳击 手,嗓门洪亮,浑身散发着闽西乡村男子常见的粗犷气息。与他交往一两次,你就知道他是个性情中人,随时可能爆发出惊人 的力量。

  最近几年,他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和激情出版了《好女》、《蛊之女》、《血钞票》、《尖叫》、《死鸟》和《死亡之 书》等多部长篇小说。他写作这些小说用的是两套路子:一套是恐怖小说的路子,一套是严肃现实主义文学的路子。他的恐怖 小说使他赢得了“中国恐怖小说大王”的美誉,他的严肃文学的成就也令人刮目相看。

  嗜好描写死亡的作家

  李西闽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嗜好描写死亡。

  无论是他早期的作品,还是他近几年的恐怖小说,或是最新的长篇小说《死亡之书》,死亡就像一个永不退场的戏剧 主角,轰轰烈烈地贯穿其中。

  按照他本人的说法,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耳闻目染了太多的死亡,那太多的死亡让他脆弱的敏感的内心根本无法承 受,犹如梦魇一样缠绕着他,他只能通过文学的抒写来抚慰那些在黑暗深处挣扎、徘徊的幽魂。

  今年春节后,李西闽乘长途汽车回闽西故乡,在山区的公路上时,他遇见了一起车祸,被汽车撞死的是一个中年妇女 ,死者身下的血沿着公路流了一大摊。

  在李西闽讲述这段可怕的经历时,我从他毫不夸张的语气中分明可以听出亲眼目睹的死亡带给他的震撼。他血液中的 敏感仿佛已经赋予他某种灵异的感应力,即使是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他人的死亡也会带给他超常的震撼。这种震撼将会长久地沉 积在他的内心,直到有一天,凝结成为他的某一部小说的创作灵感,让他用文字抒写出来。

  李西闽从2000年开始恐怖小说写作,恐怖小说的一大特点是离不开对死亡的描写和渲染。死亡是人类最基本的恐 惧,所有恐怖小说都是围绕着死亡的不可知、死亡的迫近、死亡的诡异、死亡的惨象等来制造恐怖氛围的。因此,一旦闯进了 恐怖小说领域,李西闽变得如鱼得水,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可以自如展示形形色色死亡情景的操练场。

  但是在他的小说中,诡异、恐怖的死亡意象从来不是超验的、凭空虚构的,而是深深地植根于他的闽西故乡的经验中 。从文学的角度看,这是充分挖掘本土化的恐怖元素;但从李西闽个人心理的角度去看,则是一种充满快感的对记忆的宣泄。

  也应该记录那些卑微的死

  如果只是从恐怖的角度抒写种种诡异的死亡经验,李西闽可能会使自己的写作永远囿于恐怖类型的小说,而无法超越 自己。好在他的文学追求是多样化的,他观照死亡的角度也不只是恐怖一种。在他的精神中,比“钻入脑髓里的蚂蚁”、“暗 夜中的红毛老鼠”、“毒虫之王——蛊”、“停尸间一闪而过的死者眼睛的绿光”等象征死亡的恐怖之物更为恐怖的,是赤裸 裸的社会现实的冷酷。这一切跟他出生于1960年代,经历过苦难的乡村生活密切相关;这也致使他的文学写作常常超越恐 怖的视角,转向对现实生活更为直截了当的严肃抒写。

  这些年,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导演纷纷在他们的作品中抒写起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 生活,比如小说《西北偏北》、《扎根》、《兄弟》,电影《我的兄弟姐妹》、《孔雀》等。那个时期的普通人的生活充满了 艰辛、友谊、欢乐、荒诞、苦涩、甚至苦难。李西闽的长篇小说《死亡之书》正是一部非常典型地反映他这一代人所经历的七 十年代乡村生活的作品。与众不同的是,他选择进入那段生活的角度不是一般的苦难、荒诞,或温馨的回忆,而是实实在在的 死亡。

  在这部书中,他一口气写了二十多起死亡事件,死亡就像一条崎岖的山路将那个时期发生在乡村的典型事件联结成了 一个完整的图景。在我看来,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的小说,它所展示的不仅是客家人的死亡谱系、生命年表,而是在 更广泛的意义上展示了一个时期中国乡村民众生生死死的全息图景;它勾画出了一个时期乡村中国的逼真图像,那些在苦难和 荒诞中艰难生活的人的生存状态尽在其中得到呈现。

  死亡是小说的主角,而让我们看到死亡的则是一个过早丧父的少年——黑子。失去父亲后(失去庇护的象征),黑子 跟着母亲来到异乡曲柳村(无疑象征了所有的中国乡村)。透过黑子童稚的眼睛,一幕幕真正属于乡村的死亡和与之相对的生 命,诡异的、卑微的、夸张的、悲剧的、荒诞的,浮出历史的水面。黑子仿佛是每一个经历过乡村生活的人的化身,他所经历 的这些死亡事件会让你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会让你情不自禁重温过去的经验,抚摸成长过程中每一个记忆。因此,黑子参与 、观察、记录这些像乡村的野草一样常见的生与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部沉重的心灵成长的历史。

  李西闽写作这部书的雄心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他所说:“我们在记录一些崇高的死的同时,也应该记录那些卑微的死 ,是太多卑微的人的死构成了我们民族的心灵史。”

  中国现代小说史

  【美】夏志清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在国际汉学界历四十年而不衰;在国内引领出“沈从文热”、“张爱玲热”、“钱钟书热”等文化热潮。综论191 7年文学革命至1957年反右运动的半世纪间,中国小说的流变与传承。

  知识分子的鸦片

  【法】雷蒙·阿隆著

  译林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在中国,雷蒙·阿隆的名字总是和萨特连在一起,其实这位萨特的论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介入却可能更加深刻而有 效。

  1988年上海译文出版了他的《社会学主要思潮》,他的回忆录也曾经由三联书店引进。如今《知识分子的鸦片》 引进出版,或许我们可深入阿隆的世界。

  在出版界二十年

  张静庐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酒馆学徒,经过不懈的奋斗,终于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赫赫有名的出版家。这就是张静庐传 奇的前半生。

  本书除叙述作者个人经历之外,还讲述了二三十年代上海出版界文学界的掌故。

  作文本

  张永和 著

  三联书店2005年6月版

  张永和在本书中有点不务正业地谈如何写作文。

  据他自己说,他刚到美国上设计课,建筑老师请来一位作家带着学生一边写故事一边画房子。尽管课上得稀里糊涂, 但他后来总会想到这回事……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经济学(第三版)

  【美】斯蒂格利茨著 黄险峰、张帆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第三版增加了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理论和实际情况的描述,例如对新经济学的解释、博弈策略、欧洲货币 联盟和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和

中国经济转轨进行了中肯评价。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