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中美能源之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17:18 新世纪周刊

  -撰文/高山

  中美之间的关系虽有隔阂,但又彼此需要。角力但不交锋,这既是两国间未来的能源走向,也是未来几年的中美政治格局。

  刚刚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中大

  肆“妖魔化中国”的雪佛龙公司董事长兼CEO戴维·奥赖利(David O’Reilly)日前结束了他的北京之行。雪佛龙之所以这么快就跑到中国,除了试图消除并购中不光彩行为给中国留下的不良印象外,更重要的是想为新购得的优尼科在亚太地区的资源寻找中国市场。不过,此番雪佛龙“只向中国市场卖气,不让中国企业控制资源”的如意算盘,也未免打得太精了。

  能源问题已经让中美关系走向死胡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因故推迟的美国之行中,能源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伊战结束后,美国基本上控制了中东的石油,这使得美国得以把战略重点转向中国,以能源作为武器来部署过去几年因反恐而受忽视的对华遏制政策。

  2004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是1.17亿吨,由于油价升高,中国为此多支付外汇达80多亿美元,这一年仅石油一项产品就造成了30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今年,估计中国将进口原油约1.3亿吨,约合10亿桶原油。如果按每桶油价将上涨15美元计算,全年外汇支出就要多付150亿美元。也就是说,大约有1200亿元人民币的国民财富将转移到产油国和石油商手中。

  从现阶段看,中国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使

中国经济对高油价极其敏感。当然,中国自身经济结构上的弱点,也给了美国施展“高油价策略”的空间。而中国的弱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每年需求的增量”中,进口油已占到40%的比例。仅此一点,就足以构成一个国际投机资本的“重点炒作目标”。

  其次,今年,中国将要增加石油储备的“安全天数”。目前,中国的这个“安全天数”还不到10天,而按计划石油储备将要达到90天的水准。不难想象,从10天跃升到90天,中国将要购买多少原油。

  第三,中国国内石油期货市场专门人才不足,这导致中国操作外汇等金融期货能力的不足。而对于国际投机资本来说,这正是对中国下手的时候。

  如此看来,高油价对美国经济影响不大,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却非常大。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中国今年的石油日消耗量为740万桶,而随着中国汽车年产量和销售量如预期那样突破1000万辆大关,在未来10年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幅攀升。

  在美国政策制定者看来,如果不能遏制中国的崛起,那么至少要延缓这种崛起的步伐,而经济上遏制中国崛起有两个手段可用。一是逼迫

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从而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二是用高油价来推高中国经济的运转成本,拖延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美国政策制定者的设想中,最好是两种手段都能派上用场。

  中美两国,一个是全球唯一的超霸,世界最强的发达国家,另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1世纪的国际关系,没有比中美关系对全球未来更具关键性的。美国担心中国迅速崛起会威胁其全球霸权地位。历史上凡出现这种霸权争夺时期,如19世纪末德国对英国挑战,20世纪初日本对欧美挑战,都以

世界大战收场。唯一和平转让的例子,是20世纪美国取代英国的霸权过程。

  美国对于如何对付中国崛起,究竟采取全力围堵,还是因势利导,一直拿不定主意,极其踌躇。美国的烦恼在于不论围堵或诱导,似乎都不能削弱中国崛起的势头。当前,中美双方表面客客气气,但是相互提防和疑惧极深。

  中美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雪佛龙与中海油,既少不了对方,又怀疑对方。但是,美国终不愿开罪中国。不喜欢一个人,不一定要吵架打架,仍然可以谈生意,只要彼此有利可图。正如雪佛龙董事长中国之行一样,中国巨大的市场毕竟是太诱人了。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