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评论:理性看待各地出现的反腐新举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0:5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讯 (评论员 郭振纲) 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包括公车私用这样的腐败行为,绝不是光靠一两项具体措施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和清除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无所作为,就可以因畏难而放任自流

  公车私用,屡禁难绝。怎样搞好“公车廉政”建设?据《中国青年报》9月28日报道,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纪委日前推出一项措施:给公车贴上“身份证”,“身份证”正面标注
着“公务车”字样,下附监督举报电话,贴在公车挡风玻璃内侧。公车一旦“越轨”,群众便可辨识出其身份,并进行举报,凡经查实,一律严处。

  给公车贴上“身份证”,通过“公车身份证”遏制腐败,吉林靖宇县的做法虽非首创,但却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其实践中的成效也值得期待。

  正如不少反腐措施一出台,即引起各方关注一样,对靖宇的做法,有人充满信心,也有人认为“作用有限”。前者认为将公车置于阳光之下,有利于发动社会各界监督公车使用。后者认为,此举“虽然会对公车私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进行更为完善的车改。”

  可以看出,对近年一些地方推出的具体的反腐举措,公众已经渐渐能够以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对待。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包括公车私用这样的腐败行为,绝不是光靠一两项具体举措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和清除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无所作为,就可以因畏难而放任自流。事实上,一些地方也曾尝试过一些有益措施,但往往最终没有坚持下来。于是,反而给公众一种“腐败顽症难以根治”的印象。而这无疑不利于我们深入推进反腐败。

  无论是设立专项退还受贿礼金账号,还是向官员印发反腐台历,或节日期间发送廉洁自律短信,这些举措首先显示着有关方面在遏制腐败问题上有着不懈的决心,并且在努力寻求有效的创新举措。对这样的做法,我们首先应该给予鼓励。就公众舆论而言,也有必要给予支持。

  当然,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轻视反腐败问题的严峻性和艰巨性。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其实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迫切难题。说其难,在于当前的腐败现象范围广、形式复杂,甚至盘根错节,整治难度大;说其迫切,因为腐败是公众深恶痛绝的社会毒瘤,人们迫切期待有关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说到底,我们不能因为问题复杂、艰难,而惰于尝试一些带有创新性、并且实际上确实有一定成效的措施。正确的态度应是支持一切有利于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探索性举措,而且,对于一些有成效的举措,要有勇气坚持下去,而不应借口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任其自生自灭。

  我们深知,光靠类似于“公车身份证”这样的措施还不够。预防腐败,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体制、靠制度的完善来实现———这,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