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我们的十一五系列报道:建设和谐社会改造城中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22:44 央视《经济半小时》

  10月25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我们的十一五”系列报道之7:建设和谐社会 改造城中村,以下是节目实录

  昨天我们关注了农村贫困问题,一个家在农村的中专生看完节目给我们来信说,“小丫姐姐谢谢你说出了我们农村家庭的心里话,我们家的果园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每年九月一日,梨子熟了,我们也该交学费了,这是父母亲最着急的时候,有时一天也等不来一个
买梨的人。我未来的梦想就是开一家饮料公司,收购自己家的梨,还要把我们家的梨放到网上去卖。”这是一个农村孩子朴素的梦想,希望他的梦想早日变成现实。其实,不止是农村要解决贫困问题,城市也面临同样的难题。我们采访中就遇到过北京的一位邢大姐,她下岗七八年了,一个人带着17岁的女儿,每月只有500多元的退休金,日子过得非常紧。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她经常买些最便宜的处理水果。她现在最愁的是女儿明年如果考上大学,学费怎么办。全国像邢大姐这样的城镇贫困人口有2200多万,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构建和谐社会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了解一下辽宁抚顺怎么解决棚户区居民贫困问题。

  在抚顺市莫地沟棚户区里一条非常常见的小道,整个小道狭窄的只能容得下两个人侧身而过,在小道的两侧密密麻麻的住满了棚户区的居民们,他们的住房和这条小道一样狭窄而破旧。在莫地沟棚户区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里,52岁的富淑杰已经生活了四十年,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的墙壁上到处布满了裂缝,房顶也开始坍塌、坠落,就连最重要的承重墙都已经断裂成了几截。

  富淑杰:“已经成危房,儿子搬出去了。”

  儿子离开了这个家,而富淑杰夫妇却只能住在这间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房子里,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

  富淑杰:“一到下雨天就怕。”

  同富淑杰一样在莫地沟棚户区里居住的还有51岁的商桂彦,她们全家四口都住在这间只有15平方米的房子里,无奈之下,商桂彦的儿子和女儿也只能挤在一张炕上。

  商桂彦:“一张床用柜子隔开。”

  抚顺的棚户区远远不止莫地沟一片,在位于窑地的古城子棚户区,75岁的胡淑芳已经在这间千疮百孔的房子里居住了50多年,每当遇到雨雪天气,泥水就会从破旧的房顶冲进这个家。在抚顺市大大小小的棚户区一共有55片,7万多户,23.78万人居住在这些陈旧、低矮的棚户里,占到了全市人口的近17%。

  辽宁省抚顺市委书记周忠轩:“18个月去了17次,太伤心了。”

  记者来到了5个月之前还是辽宁省最大的一片棚户区,8000多户居民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棚户区的拆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原本的棚户区已经被夷为一片平地,在明年的10月份取而代之的将会是121栋崭新的楼房。

  在古城子棚户区的拆迁现场,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铲除旧房、平整地面,近百万平方米的空地上,只有这些靠近马路的泥坯墙还能看出一些当初棚户区的影子,而这里也正是吴官正曾经到过的地方。

  抚顺市望花创业园区棚户改造办公室副主任鞠泽辉:“吴官正到了之后一个月全部完成拆迁。”

  与古城子棚户区的全面拆迁相比,抚顺市顺城区新地号的棚户改造则已经先行一步,初具规模。新地号棚户区的改造是抚顺市规模规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之一,从今年5月份拆迁开始到现在不到7个月的时间,53栋居民住宅楼已经拔地而起,3400多户世代生活在棚户区里的居民们将在今年的11月15号之前实现他们变迁住宅的梦想。在新地号棚户区的改造施工现场,53栋住宅楼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不少楼房的玻璃窗也都安装完毕,工人们正在加紧最后的施工,以确保工期的完成。

  顺城区棚户改造指挥部工程组组长沈光伟:“一定要让他们准时住进来。”

  71岁的教富功在新地号棚户区居住了56年,每天他都要和棚户区里的几名老住户一起来到工地上,建筑工人出身的几位老人不仅成为了新楼的第一批住户,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社会监督员”,而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代表住户们监督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令教富功和其他几位监督员感到欣慰的是,不仅老棚户区的拆迁工作进展顺利,新楼房的施工也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着,而房屋的选材和质量同样让他们十分放心。崭新、明亮的新居背后是抚顺市对棚户区改造的全力投入,截至10月17日,抚顺市已拆除棚户区123万平方米,占年度拆迁总规模的98%,到2005年底,将有1万多户,3.5万人迁回新居。看着新楼一天一个模样,而搬进新家的时间也越来越进,即将告别多年棚户区生活的居民心里充满了憧憬和期望。

  像抚顺这样贫困人口比较多的城市,背后都有经济转型和就业压力大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贫困问题,其实要多创造就业机会,建立保险、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

  当我们今天关注城市贫困人口时,同样不能忽视一群特殊群体的存在。有一位生活在昆明的农民工写来了一封信,讲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梦想。

  36岁的肖建明是云南彝良县人,5年前开始到昆明打工,他所居住的张官营村是昆明著名的城中村,这里是外来打工者聚居的地方,曾经以社会治安混乱而闻名,在十一五规划中他最关注的是有关和谐社会的建立,他希望通过相关措施的落实,能改善城中村混乱的状况。

  肖建明和爱人在城中村摆了一个烧烤摊,生意最好的时候是晚上,以前肖建明想把生意做得晚一点,但混乱的治安让他在晚上不得不早早地关了门。而由于城中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基础配套设施几乎没有,肖建明两个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他最大的心病。以前由于孩子没人管,肖建明做生意把儿子带在身边,结果儿子的手不小心被烫伤了,花了2000多元才治好,肖建明文化不高,记者问到他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想法时,他说他最关心的就是城中村的社会治安和孩子的教育。而就在肖建明和村民门希望能活得跟城里人一样时,昆明市也同步在贯彻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有关部门首先对城中村进行了重点治理整顿。为了让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享受教育的机会,许多小学和幼儿园开始入住城中村,肖建明的小儿子在今年8月终于进了幼儿园。

  肖建明:“每个月交100块钱就可以,连吃饭连保育都算上。”

  记者看到仅仅在张家营村,在几百米的范围内就有3家幼儿园,肖建明儿子就读的这家鸿苑幼儿园是最大的一家,里面的设施和教学都很正规,由于有政府的补贴,收费比较低廉,

  每月仅收100月钱。

  肖建明:“我们外地来的基本上承受得了。”

  现在肖建明所在的这个城中村已经有一万多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能够安居乐业,子女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上学,这是他们对和谐社会最朴素的理解。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打算时,肖建明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让自己的烧烤摊规模更大一些,尽量多挣一些钱,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看完肖建明的故事,我们非常感动。作为一个父亲,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我想,我们的十一五规划就是要帮助千千万万个肖建明这样的父亲,实现他们的梦想。

  建设和谐社会是十一五规划的焦点,那么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是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那么未来五年,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呢?我们来听听参与十一五规划的专家的说法。

  王振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我国研究转轨经济的专家,在有关国家十一五计划的讨论中,王振中还专门撰写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一文,对十一五规划中有关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他最关注的是社会公正和收入分配问题,在社科院对国家十一五计划的讨论中,专家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看法。而王振中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对建设和谐社会进行了自己的解读。

  王振中:”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个争论还是比较多的,实际上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起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意思呢?原来最早的时候讲的是经济和谐论,它实际上就是说市场可以自动的来实行各个阶级和不同分工之间利益的平衡,不需要政府的干预。这次我们在谈建设和谐社会里面,其中有一个问题谈得最多,就是政府功能的转变,特别是加强公共服务的职能,提供公共服务。

  在有关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上,王振中谈到了当时在经济学界的一些争论,也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是要建立以物为主的经济还是以人为主的经济的问题。他认为在十一五计划中,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就是要更加注重人,关心人,就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受,而这与国家十一五计划中建设和谐社会的要点不谋而合。

  王振中:“市场经济不是以物为主的经济,因为市场经济的话最后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我觉得应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过了27年,应该说有一定的财力,另外的话,我们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来讲,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对的,因为不这样的话,我们的改革没有办法启动。我们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就是为了GDP而GDP吗?不对啊,我们应该是为了人的生存,为了人的享受,为了人的发展而生产。现在我们的政策要进行一些调整,要调整到就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在国家十一五计划有关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关议题中,王振中认为,要建设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对整个经济发展目标作一个深刻的转变,他觉得建设和谐社会最关注的就是社会公正。也就是要从发展经济中关注到人的发展,关注对每个人的平等待遇,从而矫正一些我们过去发展经济中出现的一些偏差。

  王振中:“我们现在一直讲的就是包括国际上非常关注的,就是你改革开放是不是成功,主要是你几个问题解决的怎么样,第一个城乡差距解决得怎么样,收入差距解决得怎么样,第三个是区域差距解决得怎么样,如果这个增长里面人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那么这种增长是不公平的增长。”

  我们发现实际上无论是抚顺的棚户区改造,还是昆明的城中村建幼儿园、小学,政府在其中都发挥出了主导作用,各种政策都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关注人的价值,这也正是十一五规划中最值得我们期待的地方。

  CCTV-2《经济半小时》首播时间:21:30 次日重播:12:30、16:40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