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小康》杂志:藏物兮怡情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3:51 《小康》杂志

  胡颖 文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以及地位的象征。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中国文化艺术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凝聚着文艺收藏的风云沧桑。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在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同时,也推动文艺收藏的蓬勃发展。历史上每一个昌明的时期,既是文艺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文化收藏的鼎盛期。陶瓷器、玉石器、漆器、青铜器、古籍善本、家具、书画、邮票和一些民俗工艺品都是现代人的收藏范围。

  作为收藏品,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以书画为例,齐白石的同一幅画,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现在,可达到30万元。至于古代的书画,经年累月,其涨幅就更大了。

  在现代社会,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相对较低的投入、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经济日渐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历史上靠收藏而成为巨富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明代中叶,因为江南经济的发达,涌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藏家,如文徵明父子、项元汴家族、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这些收藏家同时又是著名的书画家,他们的收藏一方面推动着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收藏在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藏品之于内府,不过是众多国家财产中一部分而已;而对于私人收藏家来说,每一件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一件藏品的各个细节:色调、神韵都了然于胸,而且熟知关于它的故事和传奇。它的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都与你息息相关。

  因此,说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艺术修养。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

  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收藏的手段和眼界各不相同。历代统治者在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总要大量搜求艺术品,以充实内府收藏。以书画为例,历史上就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集中。唐朝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统治时期,对书画的搜求不遗余力,极一时之盛;宋徽宗尽管政治上比较昏庸,但在书画上却是个天才,对书画的收藏更是如醉如痴,并设置了专门的装裱样式“宣和装”,编定《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至于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内府收藏,可谓达到封建时期的高峰,乾隆时期所编的卷轶浩繁的书画著录书《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便是明证。

  私人收藏家的收藏是对政府收藏的有力补充,他们是参与收藏的另一支生力军。这些收藏家一般来自士大夫阶层:有修养、有品位、有胆识,也很有经济实力。他们的收藏,与内府的收藏可以说是呈互相消长的态势。私人收藏家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王、谢是当时望族,也是收藏巨富。唐朝张彦远一门,从高祖起就从事收藏,历经五代,所以,他能写出巨著《历代名画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宋元时,私人收藏已蔚然成风。至于明清时期,无论参与收藏的人数、收藏品的质量、还是关于书画收藏的著录、笔记都足以令人惊叹。

  现当代的许多文人雅士,也是收藏的终生爱好者,如文学家鲁迅、沈从文,学者张伯驹、郑振铎等。作为爱好,鲁迅爱收藏陶俑,其中人俑38件、动物俑19件,共计57件,这些俑中以唐俑数量最多,有24件。另外,鲁迅一生还收藏外国版画原拓作品达2100多幅,涉及16个国家的200多位版画家,我国美术界和研究鲁迅的专家学者,无不认为鲁迅先生为中国版画收藏第一人。据鲁迅1924年编著的《俟堂砖文杂集》载:集中收录了鲁迅收藏的汉魏六朝砖拓170件、隋朝砖2件、唐代砖拓1件。但这些实物现在下落不明。

  国外的名人政要、学者藏家,乃至普通市民有相当一部分都有以收藏中国古陶瓷为荣耀,印尼前总统苏加诺便热衷于此。随着中国近年来对外开放交流的不断扩大,域外收藏的中国古陶瓷逐渐浮出水面,进入国人视野,并出现回流,现身于国内大拍卖公司。而有的中国人,利用出境访问、经商、旅游、探亲等机会,从海外拍卖行或古玩店,拍回或觅得中国外销瓷。收藏家培芝先生在泰国等地经商多年,潜心收藏中国古陶瓷。他先后从泰国等拍卖行拍回的一批中国古陶瓷器中,据拍卖行称有11件正是苏加诺的收藏品。

  以藏养藏,乃至无穷

  很多收藏爱好者认为,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钱。这其实是个误解。藏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稀罕程度和工艺水平上。一些远古陶器,尽管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因其存世量大、制作粗劣,其价值远远低于后世的一些精稀藏品。汉代、唐代一些存世量很大的铜钱,今天在市面上不过几毛钱一枚。而一些现代工艺的翡翠器物,却能卖到数十万元。收藏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就很值钱的东西,现在仍会很值钱;当时不值钱的东西,现在还是不值钱。

  明清时期,皇帝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人才到景德镇,专为皇家烧制瓷器。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不计成本,极为精良,在当时就身价不菲。在近年的一些拍卖会上,明清官窑瓷器的精品动辄拍出数千万元的惊人价位。而一些民用陶器、瓷器,因做工较为粗糙,没有什么工艺价值,当时也只卖几文钱一个,直至数百年后的今天,其收藏价值仍然不高,只有三五十元一件。

  收藏品的价格弹性很大,即使是同一件收藏品,其价格也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有的藏品可能收藏价值并不高,但有人出于特殊爱好,有人为寄托某种特别的感情,有人为了配齐系列藏品中的缺品,却视其为珍宝,不惜以大价钱购得。由于各地的收藏氛围、购买能力不尽相同,一件藏品在不同场合的“身价”可能会有很大悬殊。“地区差”因此便成为精明商人的生财之道。例如:某国画大师的一件作品,多年前在一般小城市的拍卖会上成交价仅1万元,在大城市则拍出了6万元,再拿到北京,成交价变成了几十万元。

  艺术品收藏在现人蔽品社会中已成为仅次于

房地产
股票
的热门投资项目。随着保值与增值心理被引入拍卖、收藏中,这使得传统的以赏玩、研究为主要目的的收藏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事实上,许多真正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目前尚处于保值阶段,它们暂时还不可能很快就具备增值作用。

  收藏是件很奇妙的事,既被人称为花钱的“无底洞”,有多少钱都能投进去;但同时也有人说,钱少照样能搞收藏。其中诀窍就在于要学会以藏养藏,即以有限的资金投资于有升值潜力的藏品,在适当的时候兑现收益,再进行下一次投资。长此以往慢慢积累,收藏的资金投入才会逐步减少,但藏品却会逐步增多。-

  琉璃:政要收藏新宠>胡颖 文/图

  玩收藏的朋友都知道,东西并不是越老越贵,收藏品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历史意义上。现在的收藏家们,不仅仅执著于那些古纸旧器,也开始发现将触角伸及一些工艺独特的现代艺术品内。初入头角的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也成为独具慧眼的收藏者的新宠。

  现代工艺下的“琉璃”作品,因为其造型古朴、色泽剔透、不被氧化、价格合理,具有收藏品所应有的工艺价值和收藏可能。现在市面上大约有二十多个品牌的琉璃,“琉园”可算是现代中国琉璃界的开山鼻祖。1993年,琉璃大师王侠军的作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中国近代水晶艺术正式走入国家殿堂。

  今年4、5月间,连战和宋楚瑜来到大陆,不约而同地选择琉璃作为他们赠予各地官员、长者的礼物,多达六十余件,包括“开泰”“鸿图”“日月同辉”“正气”“千禧龙”等,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例如,连战送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的是“开泰”,送给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是“鸿图”;而宋楚瑜送给汪老的则是“千禧龙”,取其圆融之意,以祝其身体健康。这些琉璃,皆出自于台湾琉璃艺术大师、琉园创意总监王侠军之手。所谓“琉璃”,王侠军给了它一个通俗的解释。“琉璃就是含铅玻璃。”

  玻璃已经有四千年历史了,德国人说过一句话:“玻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内文记载是两河流域的游牧民族在晚上烧碳火时,无意间发现的,后来他们慢慢找到方法将它提炼出来,这便是玻璃的起源。捷克的玻璃切割雕花技术是当地特殊的文化工艺;意大利吹制玻璃也开创出四五百年不坠的威尼斯文化产业;然而始自春秋战国的中国玻璃工艺史,却在清朝细腻华丽的鼻烟壶之后,嘎然而止。而王侠军可谓是现代中国投身于玻璃创作事业的第一人。

  王侠军1987年远赴美国学习玻璃艺术创作的概念和技术,随之创立了两岸三地第一个玻璃艺术工作室。此后,中断了近百年的中国玻璃艺术,在西方蓬勃的玻璃艺术舞台上重露头角。其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中华文明的底蕴,成为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热门对象。

  琉园英文的品牌名称Tittot更是取自中文“剔透”的意思,也是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他说希望有一天Tittot这个单词会进入西方人的字典,人们可以用来形容如玻璃般晶莹美好的人和物。“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不只有Kongfu(功夫),Toufu(豆腐),还有Tittot这样充满艺术美感的东西。”-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