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探访苦旅:甲骨文之乡的待解之谜(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5:25 郑州晚报 | |||||||||
在这个今年8月份文物部门试验性发掘的黄张遗址的地方,我们不知道甲骨文之乡还有多少待解之谜。郑州晚报记者 卢曙光/图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商代的都城,秦筑城,隋至清历为州、郡、路、府治所;它有着从山地到平原的秀美风光,特有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奠定了其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战略地位;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在两万多年以前,人类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在这里建都255年;这里曾是人类早期文明时期华夏文明的中心,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故乡,是东方哲学圣典《周易》的发祥地,加之曹魏、后赵等六朝在此建都,因此,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黄张遗址位于安阳市区的西南方向,深埋在黄土地下几千年,今年8月考古人员进行了试探发掘,我们无法获知的是在这个甲骨文之乡还有多少待解之谜?如今的这个遗址已无法见证几千年前的辉煌,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推测和等待。 黄土下文明谁人知? 我对安阳的好奇并不是因为它的古老,曾经成就了中国最老的一部奇书———《周易》;也不是因为它的新:安钢、安彩等一大批现代化企业在那里得到蓬勃发展,而是安阳的盗墓活动曾经很猖獗。“我们这里以前几乎村村都有盗墓的。”在去安阳黄张村的路上,一位老人的话让我们对遗址又多了几分好奇。 冬日的阳光洒在空旷的田野里,路边杨树上不时有鸟停下来休息,一片片麦田一直连到了远方,再远,就是一片灰色,那是北方冬季的标志。 11月22日下午,安阳市的13路公交车把我们放在了终点站,接下来的路只有步行了,这里距我们的目的地,安阳市黄张遗址所在的黄张村还有5公里的距离。一直以来身边总围绕着电脑的嗡嗡声,已经很久没有机会静静享受如此安逸的午后了。 安阳这片神奇的土地下面,保留有大量的文物。“我们这儿的盗墓贼很多,就是因为这里的文物多。”偶遇的那位老人的话犹在耳边。也许几千年前,这里的场面是举袂如云的艰辛修建,继之以惊心动魄的战火劫掠。但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留给我们的只是传说,在整个豫北大地流传不息的传说。 我们期待着传说的出现,可是黄张遗址并没有传说,好不容易我们才从几个村头干活的妇女口中打听清楚了此行要找的具体位置。 终于站在黄张村北的土地上,可这块遗址并没有记者想象中的沧桑感。从郑州来时,有考古专家对我们说,一般的遗址都在高处。可这里没有一点点痕迹,我们不敢相信,脚下的这片麦田、远处的那块菜地就是我们要努力寻找的黄张遗址。只是靠近村边的地方有点高,可那是村里引水的水渠,再远处,在早冬的风里,几棵树还是郁郁葱葱。我们感到了久寻不到的失落。 幽幽地宫深几许﹖ 在这片地下王国究竟埋藏了些什么,我们没有任何的现实资料,甚至历史的记载。 正在迷茫间,从村里走出了一位提着菜篮的老人,我们犹如见到了一位智者,慌忙地向他大声打听。看得出,老人对于我们的冒昧有些兴奋,跳过那条排水的细渠,给我们指点起来。 “我们以前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遗址,去年南水北调勘探的时候,有人说这下面有东西。至于是什么东西,他们也不知道。”这位老人说。在老人指点的几个挖掘处,已经被村民种上了麦子,和周围稍显不同的是地形稍微有点凹。 直到今年的8月份,第一批考古人员在此处进行首次勘测,这团迷雾才透出一线光明。从此,才有了这点传说和我们脚下的草木黄土、铲下的斑驳古物融为一体。如今,遗址的全面勘测已经告一段落,试探发掘也已结束,村民所知道的只是除了一些瓦片之外,再没有挖到什么东西。据这位老人介绍,黄张村现有800多口人,是周围几个村中最小的一个村,这里有一点类似丘陵地带的地貌,可是过了一公里就是平原了。 这片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南10公里处,东南距离羑里遗址有15公里的距离,东北距殷墟遗址也有15公里远。这里到底是什么年代的遗址,究竟埋藏了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最初的想象中,遗址应该是有一些土堆之类的存在,再加上风雨侵蚀的痕迹和上面葱茏的草木,即使磨去了它当初的棱角,使其看起来像一座平常的小山丘,也能满足我们寻找的心理。 这座遗址的无穷魅力并非仅仅因为其大,更重要的是在如此大的范围内,没有人能说得清里面有些什么,甚至无从想象。汗牛充栋的各种史书上都描写过安阳,比如已经出土的甲骨文和大方鼎就证明了它的久远。 然而这块遗址大家知道的只是,这可能是仰韶文化的遗址,或者是龙山文化的遗址,对于考证古代文明的进程很有考古价值。 古代文明待探寻 在我们从郑州出发之前,一位考古专家告诉我们,一般来讲,仰韶文化遗址内部常有深厚的文化层,表明人们定居时间长,日常活动频繁。聚落内涵丰富,一般都有房基、窑穴、墓葬等。房基均为单间建筑,形状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式和平地起建式。建筑面积有大有小,较大的房屋可能居住的是一个大家或者是一个家族。小的则为对偶家庭和供青年男女社交的场所。而龙山文化普通聚落中的房屋大约可分为单间和连间两类,室内地表流行“白灰面”地面,单间建筑面积一般不大,多为平地起建。多间房是由仰韶晚期的多间房发展而来。 进入龙山时代之后,随着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萌发于仰韶晚期的社会分化、战争频繁的现象更加突出,表现在聚落方面出现了城堡林立、城乡对立的聚落关系。从聚落形态演变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古代一步一步走向文明时代的脚印。 我们不解的是黄张遗址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这个相貌平实的土地一目了然,然而它的神秘却让我们伤透了脑筋。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