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国首名太空游客罪在何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4:48 新民周刊
中国首名太空游客罪在何处

蒋方说:我首先是商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首名太空游客罪在何处

太空游还只是少数富人能尝试的奢侈品


  “我首先是商人,其次是太空发烧友……商业目的并不是罪过。”

  撰稿/贺莉丹(记者)

  “我们想法从未改变,我要把中国人送上太空,而且要上国际空间站。”2005年12月5日,在跟记者的一次通话中,香港太空旅游有限公司CEO蒋方如是说。一段时间来,蒋方
奔忙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之前,上海深秋的一个早晨,光大国际大酒店的大厅有点清冷。身为香港太空旅游有限公司CEO的蒋方一身深色西服,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个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中国人,近期以“中国第一太空游客”的身份频繁在闪光灯前曝光。

  “我的样子长得对不起观众,声音听起来也糟糕。你在马路上看到我肯定想不起我。”蒋方跟记者调侃,在媒体对这位所谓的“中国首名太空游客”沸沸扬扬的报道褒贬不一时,蒋方显得更为谨慎和低调,看得出来,36岁的蒋方还不习惯在镜头前自如摆pose。

  “自我炒作”的太空游?

  “解释”,这是《新民周刊》记者在对蒋方近3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

  早在2004年10月31日,互联网上就有一则报道称:“深圳一名神秘男子花费100万元,获得了美国太空探险公司的亚轨道太空飞行项目参加资格,他由此成为中国太空旅游第一人。”一年多来,媒体一直在猜测这位神秘的中国太空游客到底为何人。

  2005年10月20日上午,北京王府饭店水晶厅,蒋方和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总裁艾瑞克·安德森,世界第三位太空游客、美国富商格雷戈里·奥尔森召开了一个名为“奇迹来自梦想——太空探险中国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中让人难忘的一幕是,蒋方平静地宣布:“去年盛传的第一个参与太空游的中国人其实就是本人。”

  两个必须提及的时间是,2004年10月,蒋方已向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报名参加亚轨道飞行项目;2005年2月27日,美国太空探险公司与其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机构——香港太空旅游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合作协议,太空游登陆中国高调揽客。

  吃螃蟹的原来就是卖螃蟹的,这个戏剧性的变化,让当场不少记者瞠目结舌。短暂的沉默后,人群哗然,这个有着浓重南方口音的男人顷刻间成为全场最瞩目的焦点。

  之后,有媒体非常不客气地指责蒋方此举是王婆卖瓜、自我炒作。

  “炒作对我来说很陌生,说炒作甚至有点抬高我。我不过是根据事实和真实的计划来公布信息。先尝螃蟹再介绍给大家,这总比自己不了解螃蟹就介绍给别人好些。”蒋方显得颇为委屈。他承认媒体的报道让他无所适从,“我去年10月报名早已是事实,但如果今年2月代理签字仪式上公布我的报名,那样相信针对我的批评会更多;如果我今天还不公布,那样也会被人说制造悬念炒作。我已经不在乎这类批评了。”

  商人?太空发烧友?

  一家保险公司给蒋方打手机,热情询问是否需要太空旅行的保险,被蒋方拒绝。

  蒋方已支付100万元人民币参加历时一个半小时的亚轨道飞行项目,在太空旅行前,蒋方要经过4天完整的真正的航天员培训。他告诉记者,“最早会在2007年第三季度,可能会延迟”,原因是他将搭载的由一家美国私营企业开发的航空器“太空船一号”还在研制中。

  曾参加我国第一、第二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和卫星系列规划制订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厚任,在11月2日晚间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解释,亚轨道飞行是指飞行器仅进入距离地面大约100多公里处的高度后返回,呈现直上直下的抛物线运动,游客可以感受到短暂失重,并眺望地球。亚轨道飞行到达不了内辐射带,而且时间也很短,因此风险比轨道飞行要低。

  蒋方对身份讳莫如深,对于记者的询问,他只模糊地说自己大学毕业后打工、做生意,做过转口贸易、营销,目前在大陆的时间比较多,以前热爱爬山、涉险等。寥寥数语,匆匆概括。

  “我的飞行是出于对太空探险的热爱,我想告诉更多的人:梦想并不遥远,梦想就在身边。”

  在对太空梦想的描述中,蒋方对奥尔森的太空经历简直如数家珍:奥尔森看到长城,看见北极光、看见北京、上海;他把相机遗失在了国际空间站;奥尔森在太空的碰撞让他的身体很疼痛,他在太空老是感觉想上厕所,回来老想喝水,从太空回来后还觉得自己在漂浮,在第二天就开始游泳……

  “我首先是商人,其次是太空发烧友。我是做生意的,一定有商业考虑,我不回避这个,商业目的并不是罪过。”蒋方老实地承认,“如果我和奥尔森一样富裕,我当然希望飞得更高,去地球轨道国际空间站。”

  “商人”蒋方不失时机地展现了他策划“太空营销”的商业头脑。明年,美国太空探险公司将送一名游客上去,蒋方因此特别繁忙,在他的计划中,五六年内仅靠个人报名参与太空游,公司盈利的希望很小,他把最近阶段的工作重心放在“搭载业务”上,“可以联系企业在火箭上打上logo,可以把情侣纪念品、珠宝、文物等送上太空,或送人去看火箭发射,个人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去拉赞助做太空飞行。”蒋方心里有小算盘。

  10月17日,成龙现身电影《神话》的北大放映仪式,表示“想成为唯一登上太空的艺人,在太空唱《真心英雄》给全世界人听”。这个细节蒋方也注意到,他告诉记者,很愿意让明星成龙成为世界第一个太空漫步的游客,为此蒋方愿意付出超过2000万美元的赞助。

  “烧钱”的太空游

  蒋方面对的,是在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刚刚返回后,中国公众被引燃的太空热情。号称“烧钱之旅”的太空游甫一公布,马上引发如潮水般的评论,此时的蒋方反而有点不知所措。

  据香港太空旅游有限公司介绍,其代理美国太空探险公司的项目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太空飞行系列,包括每人1亿美元的月球飞行、2000万美元的地球轨道飞行国际空间站8—10天和10多万美元的亚轨道太空飞行;第二类是太空训练系列,包括战斗机训练、零重力训练系列等;第三类是边缘项目系列,包括太空纪念品搭载、太空广告拍摄和太空产业化系列。

  迄今为止,太空游还只是少数富人能尝试的“

奢侈品”。成立于1997年的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是世界唯一一家成功经营太空旅行业务的公司,迄今已使3名富翁自费游太空的梦想得以实现。

  从2001年开始,60岁的美国富商丹尼斯·蒂托、28岁的南非商人马克·沙特尔沃思、60岁的美国富商奥尔森相继各花费2000万美元到达了国际空间站。

  最新的报道是,在今年11月4日,34岁的居港日本富商榎本大辅向媒体宣布有望在2006年秋天成为世界上第四名作客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游客。而在中国,迄今仍没有富翁愿意做太空游的尝试。蒋方列举了参与太空游的几个要素:热爱太空探险、有勇气、健康、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实际上,满足这些条件的中国富商并不多。

  一位从事高空探险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喜欢露富,太空一飞肯定给自己惹来麻烦,“这等于告诉别人自己富得冒油,税务部门全找上门来了。”

  尽管蒋方一再告诉记者,他不想把太空游变成“奢侈”的富人游戏,但“烧钱”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价格当然是个重要的因素,要不然全世界目前怎么只有3个太空游客?有几个中国富豪愿意拿1.6亿元人民币做太空旅行?肯定没有几个!”蒋方不得不承认未来两三年内有许多人参加太空游是很不现实的,“我也想花2000万美元去国际空间站,但目前仍需要挣钱,向这个目标冲刺。”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富商对蒋方所推广的太空游保持着一种微妙的隔岸观火的心态。一位热衷高空探险、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亿万富商私下跟记者探讨,蒋方的做法对民间太空探险发展是有帮助,但要在中国开这样的头很难,“等你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就会发现其实钱并不是我们考虑最多的因素,时间和社会影响才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这位忙得整天脚不沾地的富商如此感叹。金钱之外,时间是中国富商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努力工作以积累财富是他们目前最普遍的生存状态,奥尔森为实践太空梦想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只是很多中国富翁遥想的状态。

  其次是安全问题,虽然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至今已有40余年,但全世界进入太空的还不到1000人次。如今,有中国富商向蒋方表示对太空游有“兴趣”,但抱着观望的心态,他们中间有人也表示:“你一定要安全回来,你回来我们就去了!”

  航天专家潘厚任认为,太空航行无论在速度、距离以及对个人的挑战方面都是航海、航空等所无法比拟的,起飞过程中的加速度过载、返回大气层时好似身处流星般灼热燃烧的境地,都是一种难得的刺激。“愿意追求这种刺激的大有人在,所以也许会有少数中国富翁愿意冒这个险。”

  叫卖太空游涉嫌违规?

  按照规定,香港旅游公司如果要在国内开展旅游项目,需要报国家旅游局批准、申请中国内地的营业执照。美国太空探险公司与香港太空旅游公司名字有所区别,“旅游”和“探险”一词之差给蒋方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扰,“之所以命名为香港太空旅游公司,是为了和美国太空探险公司区别,因为二者并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是业务合作关系。”蒋方解释。

  10月21日,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

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态,随着科技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太空游在国内迟早会出现,但应谨慎规范。这个说法似乎给蒋方带来一些困扰。

  香港太空旅游有限公司曾表示希望能首先以组团的形式进行拓展,评论认为蒋方所谓的“组团拓展”一举是将太空游概念“偷梁换柱”,这让蒋方陷入尴尬境地。

  “地面项目只是一部分,如果我们没有人能飞上去,还搞什么!”蒋方看起来有些着急,蒋方给记者展示了美国太空探险公司的独家代理书、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认证等材料。他解释了三点:其一,香港太空旅游公司的经营范围与旅行社相去甚远,进入太空不可能配个导游,400公里以外的太空是无国界的,并不算组团出国;其二,香港太空旅游公司因还未在国内注册正式的办事处,所以没有开展实际性经营业务,也从未在中国大陆地区接受报名;其三,关于组团赴美考察只是自己在今年2月份的一个想法,考虑到“商务考察团和旅游团很难做法律界定”,我们很早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在最近10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没介绍该项目,此番再次被传播属于媒体的误读。

  中国距离民间太空时代有多远?

  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提出“太空不是宇航员的太空,太空是所有人的太空”,这家公司的总裁艾瑞克·安德森曾有一个乐观的预言,预计在未来20年里,美国太空探险公司至少会将数以千计的人送上太空。

  在航天专家潘厚任看来,神舟载人飞行的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刚刚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今后需进一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和出舱技术,“由于目前的航天发射都由政府部门所掌管,出于安全性、可靠性的考虑,政府能否对公众开放太空游还是个问题。而且除设计研制太空飞船外,太空旅游也离不开庞大的地面支撑系统的支持。”

  潘厚任认为,旅游价格问题是发展太空游的一个很高的门槛,2000万美元让绝大多数不敢奢望,价格降不下来,太空游的普及就无从谈起;另一个问题则是它的安全性。根据公布的资料,至今已经有21名宇航员为太空事业献出生命,其中17名是美国人,4名是俄罗斯人。

  尽管当前的民间太空活动对发展太空事业有好处,但“至少得过10年,中国才可能考虑完善民间太空游相关的法律问题,公众也需要一个时间来接受这个新生事物,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中国的富翁并不愿意露富。”潘厚任相信,未来太空游将成为人们可望可及的现实。

  蒋方回避用“压力”这个敏感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目前的状态,直到采访结束时,蒋方才承认自己已经为太空游项目“辛苦一年了,再这样下去,体力几近透支”。-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