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南方都市报:今年烟花特别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9:12 南方都市报

  街谈

  每逢旧历年前,在放鞭炮的问题上,总会发生些口水摩擦。年年岁岁,一直如此。放还不是不放,说的话,说话的人,都差不多。从1993年开始实施禁放,到如今许多城市陆续解禁,13年里,该说的都说了。”民俗论者”和”安全论者”仍然各执一词。结果政府还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因为不论禁还是不禁,得罪的都是群众。

  禁放后,笔者见过“模拟鞭炮”,由透明塑料制成,内置五彩灯泡和小型音箱,声光电俱全,也是个好办法。本来我以为”安全论者”和”民俗论者”可以就此握手言欢了。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料模拟鞭炮闻不到硝烟的味道,也比较傻,明显达不到群众的要求。因为燃放鞭炮获得的快感是全方位的,眼睛耳朵鼻子都是有相应任务的,让任何一个面部器官下岗,都说不过去。

  烟花也是如此。我住在北京长安街边上,这条”国家大道”两边伫立着无数的模拟礼花。老实说,从视觉角度看,我认为和火药礼花区别不大,但是--高度实在不能和火药礼花媲美。除了影响力,高度也容易惹火上身。所以模拟烟花依然是银样镴枪头。于是,两方又接着吵架,一直从上一个狗年吵到这个狗年。

  在去年韩国把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遗产之后,”民俗论者”趁此机会,要求申报春节为世界非物质遗产,这当然是好事情。中国春节,在年轻一代心中,远不如

情人节圣诞节重要,也没有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福音那样的标志。物质匮乏时代的春节,小孩子想的就是穿衣吃肉放鞭炮,连杨白劳都要买二斤面,扯根红绳。如今,春节还有什么?所以,放与不放,都有道理。

  余生也晚,没有目睹到农业社会时期人民群众是如何放鞭炮的,对安全的威胁究竟有多大,政府又是如何处之,是否也有热心官员和知识分子坐而论”炮”。据说早先鞭炮是把竹节扔在火中,噼啪作响,故名之”爆竹”。以今观之,爆竹反而比火药制成的鞭炮要安全些,对人体的伤害也较小。”安全论者”可以玩一把复古主义,但是如今多数家庭使用电磁炉煤气灶,似乎也不便实施。

  看来在燃放方式上想解决这个争论,是行不通的了。有没有一种鞭炮,可以让”安全论者”和”民俗论者”化干戈为玉帛,皆大欢喜呢?咱不是给政府支招儿,想想看,警察同志虽然大年夜值班有三倍的工资,但是谁愿意开车到处跑呢。唯一能办到的,就是千方百计提高鞭炮的技术含量与安全系数。四大发明在这一千年里,恐怕只有火药没有任何进步。这样的话,这场纷争将消弭于无形。

  贾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