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私人空间 花钱买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11:57 新周刊 | |||||||||
水果摊也发行VIP金卡。“四大俱乐部”都在中国落户了。拥有数张国内银行白金卡,开设了一个永久性瑞士银行 户头,尽管只存了1美元,你却得到从未享受过的礼遇。 文/陈旧 图—马岭/新周刊 你可能不知道,在未经伦敦金融城(CityofLondon)市长正式授予一柄“市民宝剑”
你可能也听说了,陕西某对夫妇在家看黄碟,警察将之拘禁法办。最终那名警察被迫致歉了,但“家”的安全感已打 了折扣。“家”与社会之间,只隔了一层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防盗门。 就像你在媒体上见多了“妨碍公务”罪,生活中却往往承受更多的是“妨碍私务”罪:打工仔打工妹如厕须面对厂方 的监视器;大学生须遵守校规而被剥夺爱情权与生育权;没有结婚证同住酒店的男女理所当然地被疑为小姐嫖客;半夜敲门的 未必是非法之徒。 是的,我们也有VIP空间、私人会所、瑞士银行……这些门槛高昂的奢侈玩意被厘化成少数非官即贵的特权人物才 能享有的稀薄空间,这是否意味着,私人空间也成了一种高消费的奢侈品? VIP空间:泛滥的特权 某天,公司对面爱吃水果的女同事大声嚷嚷:楼下水果摊给了我一张VIP金卡!打开每个人的钱包,除了有限的现 金卡及信用卡以外,谁没个几张十几张VIP金卡、VIP钻石卡?这里头有餐厅的、通讯公司的、酒吧会所的、超市的、按 摩美容院的、服装公司的、书店咖啡馆的、洗头洗脚店的,这些或提供折扣、或累计积分、或享受特权、或买十送一,这些卡 至少证明你消费力旺盛、赶得上潮流,没有被主流社会抛弃。 这些卡大多属于垃圾。但也有一些至少不那么讨厌的,比如全球通的VIP金卡,在机场,专为VIP会员所设的休 息室比航空公司头等舱休息室还要宽大舒适,而且,安检时,你不必忍受人龙、旅行团团员的聒噪、安检人员的身体检查而轻 松通关。 在吵吵嚷嚷沸反盈天的中餐厅里,一个VIP包房的获得,简直比一顿好饭菜更重要。有时肚饿想去炳胜或表妹这样 的平价餐厅吃饭,想想那里等位的人流、背擦背的间距、巨大的声浪,想想就已经饱了。 这样的VIP空间要么有一定的入门费用(如航空公司、通讯公司),要么比平时费用稍高(如餐厅包房),总之没 有白做的买卖。我见过最窄小的VIP空间是在成都某火锅店,空间比个马桶大不了多少,两个人坐倒是坐下了,但几乎要贴 面才能吃到。东航的头等/商务舱休息室更可笑:买了普通机票八折以上的也可进入休息,难道把门人员手里都拿着计算器? 私人会所:圈子式消费 私人会所,或者叫俱乐部,兴起于一个世纪之前的英国。众所周知英国男人个性沉闷,不好女色,猎狐是他们的唯一 爱好。英格兰常年多雨,一群大老爷们没日没夜泡在咖啡馆里。第一个俱乐部实际上是一个咖啡馆,人们聚在一起喝杯咖啡或 是饮杯热气腾腾的英国茶。他们决定组成一种联盟。刚开始时只限于朋友之间,很快就需要有一个场所供大家聚会,聚会时每 人掏出一小部分钱来买咖啡。事实上——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私人会所。 这些会所日渐成为这些男人们比家还要常去的地方,用当时人的话来说,“对许多会员来说,它代表着一个安全的栖 息地,一个情感的避风港。”衡量一个男人的身份与品位高低,只须看他经常混迹的俱乐部就知道了,在伦敦历史最悠久也最 豪华的私人会所白人俱乐部(White’sClub),直至今日,依然谢绝女性、有色人种与移动电话。 在中国,1993年,第一个以“顶级的展望”为理念的京城俱乐部落户北京。很快,著名的“四大俱乐部”相继成 立,比如会员包括李嘉诚、霍英东、杨元庆等超级富豪的长安俱乐部位于长安街上,一直被视为北京城最神秘的一个所在。这 里入会费个人会籍达到16000美元,公司会籍则要18000美元,天然地就把一些实力不够的人物摈弃于外。据说,中 关村“村长”段永基从来不去星级酒店谈事,而是选择长安俱乐部,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会给他私密、亲切、仿佛家人一般的 照顾。 不同人常常有不同的去处,爱做秀的张朝阳喜好和一群艺术家及海归人士扎堆,他们选择去“美洲俱乐部”,在上海 ,入会费达到5万元的银行家俱乐部吸引了许多金融界人士,而证券界巨头则喜欢去“证券总会”,他们在这里谈论的话题, 很可能会影响股市接下来几天的升跌走向。 瑞士银行:比上帝更值得信赖 在欧洲,即使是最虔诚的天主教徒,也认为瑞士银行比上帝值得信赖。瑞士法律规定,如果银行职员私自泄露客户的 存款信息,将被处以长达6个月的监禁或罚款。数据显示,目前瑞士银行管理的高达3.52万亿法郎(合2.1万亿美元) 资产中一多半归外国人所有。 在畅销书《达·芬奇密码》里,名画《蒙娜丽莎》隐藏着一个苏黎世储蓄银行保险箱的密码,而这个保安严密的私人 保险箱假若没有钥匙与密码,即使是工作人员,也无法开启。 某人曾详细描述了他在瑞士银行开户的尊贵经历:他如何被领进曲折往复富丽堂皇的银行,在某独立隔音良好的小房 间里,财务顾问详细而耐心地询问了他的个人资料,并为他开设了一个永久性瑞士银行户头。尽管他只存了微不足道的1美元 ,却是拿着无数国内银行白金卡的他从未享受过的礼遇。 在《达·芬奇密码》一书里,丹·布朗详细描写了苏黎世储蓄银行为客户特设的私密空间:“这个小房间看上去就像 是高级宾馆的豪华起居室。这里没有钢铁和铆钉,有的是东方的地毯、黑色的橡木家具和配置了坐垫的椅子。房间中央的宽大 桌子上,两个水晶玻璃杯边放着一瓶矿泉水,矿泉水还冒着气泡,桌上还有一壶冒着热气的咖啡。”尽管小说是虚构的,服务 却是真实的。 “超凡”的保密服务为瑞士银行赢得了声誉,却也为瑞士这个国家带来了麻烦。近年来不断曝出的各种金融丑闻都或 多或少地与瑞士银行的“保密业务”有关,一些外国储户或把财产存入瑞士银行以逃税,或把非法所得存入瑞士银行。 因此,欧盟和美国越来越频繁地对瑞士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不再为逃税者提供便利。但至少目前为止,瑞士仍然能提 供这个星球上最为私密的金融服务,瑞士拒绝与他国交换信息,就像瑞士财政部长卡什帕·维利格所说的,取消银行保密业务 “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 相关专题: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