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是这样慢慢有文化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3:31 新世纪周刊 | |||||||||
电视一直带着庸俗的恶名,与海外电视人一样,中国也有一批批电视人在电视节目的内涵与深度上做着探索与尝试 -实习记者/邓力 电视一直带着庸俗的恶名,与海外电视人一样,中国也有一批批电视人在电视节目的
从读书节目入手 中国电视开始普及的上世纪80年代,以中央电视台为首,一批充满文化气息的电视节目成为渴求知识年代的必需品 ,时至今日,《动物世界》、《世界各地》等节目依然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中央电视台于1996年创办了《读书时间》,由此引发了全国各 地电视读书节目的兴起。《读书时间》历时8年,该节目于2004年9月9日因收视率低而停播。近几年相继停播的电视读 书节目还有北京有线电视台的《华夏书苑》、青岛电视台的《一味书屋》、北京电视台的《东方书苑》、上海电视台的《阅读 长廊》、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有益》。 一枝独秀的是河北电视台开播于2000年6月的《读书》栏目,它顶住收视率的压力,仍在坚守阵地。 读书类电视节目的衰落原因,有关专家如此评价:比照欧美国家一些受欢迎的电视读书节目,如美国黑人女主持温芙 瑞所主持的读书节目,对于节目内容、观众心理、节目卖点都有非常专业的考虑和设计,且有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相比 之下国内的同类节目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的是什么;国内电视读书节目没有抓住电视的优势,在节目内容的可视化方面下的功 夫太少,显得“太死板”、“太枯燥”。主持人在读书类栏目中的作用重大,他并不需要是专家学者,而是要懂得沟通,能够 将专业的语言转换成大众能够听懂的语言,而这种类型的优秀主持人在此类节目中并不多见。 电视纪录片火爆屏幕 许多人一定都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推出的一系列电视纪录片,诸如《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河殇》、《让 历史告诉未来》等。中国电视纪录片开始逐渐使用航拍、注重同期声、抓拍,并有了文化追求和国际视野;进入90年代,以 《望长城》为代表,电视纪录片采用平视角度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有主持人现场大量参与,并真正实现声画一体。 纪录片蓬勃发展的同时,一批电视纪录片栏目应运而生。1993年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编辑室》栏目和中央电视 台《东方时空》中的《生活空间》相继推出,红极一时。北京台也于1999年推出了《纪录》栏目。 最近的几年来,老的纪录片栏目也经历了从退潮到冷却的洗礼,如《纪录片编辑室》栏目的收视率由最初的36%降 至4-6%,《生活空间》栏目经过几年改版发展成今日更为成熟的《百姓故事》,但要保持收视率却远不如当年轻松。上海 东方电视台的《东视纪录片》就因为不肯手忙脚乱地维持而放弃了自拍自播;贵州电视台的《人与社会》也在开播一年以后被 迫进行改版压缩。 央视近几年的举措中又得见纪录片的新探索,在2003年开机、2005年播出的纪录片《故宫》中,高清电视技 术得到运用;2004年开机的《再说长江》题材与1983年的《话说长江》相呼应,已于7月15日与观众见面。 收视率不断攀升的央视十套,其纪录片栏目则深具人文气质。《见证·影像志》改版于原来的《纪录片》,以“真实 就是力量”为口号,以求以深度写真的方式为转型期的中国留下影像记录,并以《时间的重量》为主题回顾播放了20世纪9 0年代《沙与海》、《龙脊》、《舟舟的世界》、《空山》等一大批重要作品。CCTV新闻频道《纪事》栏目成立于200 0年,原来是《东方时空》的周日版节目。2003年1月3日《纪事》全新改版进入新闻频道,是目前新闻频道唯一的纪录 片栏目。《纪事》打造“行进中的影像中国”,关注“平民化影视制作”的潮流,汲取民间影像的资源。 让人物在电视上活起来 2005年9月12日,央视十套的《大家》取代《实话实说》作为7个精品栏目之一进入央视一套晚间22:39 时段。《大家》节目时长43分钟,采访的主要对象是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大家”。栏目播出之后, 以定位准确和口味高尚受到业界及观众的好评,收视率也稳定于央视节目评估体系中所有节目的中游靠上。 而十套同为人物类栏目《人物》以纪录片为主体形态,加入后期演播室包装,目前在主持人、演播环境、访问环节上 都逐步时尚化。属于三套文艺频道的《艺术人生》也称自己是综艺人物专题栏目,在现场访谈中多使用短片、道具等手段。 凤凰卫视的《口述历史》以过来人亲身谈历史往事,大是大非中细诉点点滴滴。采用口述历史、人本叙事的方式,从 历史亲历者的口中重寻观众最关心的历史往事。栏目选题常常偏重于揭密性,谈话者常常是过去重要政治人物的亲近者。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