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张和民:探索大熊猫未解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7:22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聂晓阳/卧龙报道

  这个从美国得到压力的科学家在多年后成了美国人的“老师”

  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经常被称为“熊猫爸爸”。这个“熊猫爸爸”在某种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

  张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他早年在美国学动物管理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时,参加了几个会议,一下子发现美国在野生动物管理方面做得真的不错,比如说今年的野鸭种群多大,有什么疾病流行,在哪些区域,数量有多少,今年狩猎多少,都是很清楚的。

  “每个物种搞得很清楚,我当时很惊讶,我说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但很多情况我们当时还都不清楚,你看人家连个野鸭都搞得这么清楚,不得了啊,就感到是一种压力。”他说。

  但这个从美国得到压力的科学家在多年后成了美国人的“老师”。

  1972年,周总理送给了美国一对大熊猫之后,美国就开始在做繁育研究。到了1983年,熊猫好不容易生下一只幼崽,只活了三个小时就夭折了。美国人心痛极了,设在瑞士的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总部下半旗志哀。

  此后三十多年时间,美国的几个有熊猫的著名动物园,花了巨额经费,投入了巨大人力,繁殖的4胎5崽全死掉了,最长的仅活了十天。是张和他的同事们在世界上率先攻克大熊猫繁殖和育幼的难题。2

  000年到2005年,在他们的帮助下,圣地亚哥和华盛顿动物园终于繁殖了三只健康的熊猫宝宝,轰动了美国。

  “吃醋”的熊猫

  《望东方周刊》:人对熊猫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你整天观察它们,从科学的角度去记录它们,你认为熊猫还有哪些习性是不太为人所知的?

  张和民:跟熊猫交道打久了,就会发现熊猫跟人类,也可能跟其他的动物一样是有感情的。它的情感、它的恋爱过程很多东西几乎都跟人类没什么区别。比如,它也有吃醋的时候。有一只雌熊猫已经20岁了,相当于人60到70岁的样子,最后一次发情,只有两个小时排卵期就过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它再怀一次孕。但是其他的雄性熊猫都对它不感兴趣,要自然受精,就要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

  我们的做法是,先让一只年轻貌美的雌熊猫在它圈里留下气味,然后把一只雄熊猫放进圈里。由于有气味的作用,这只可怜的雄熊猫误以为将要和它交配的是那只年轻的雌熊猫,可实际上这时候已经换成那只老的雌熊猫了。后来交配完后那只年轻的雄熊猫发现了真相,大发脾气,甚至不惜用爪子拍打自己的身体“自残”。

  《望东方周刊》:人似乎对熊猫很关心,但熊猫似乎总是漫不经心,这些关心熊猫能够感受到吗?

  张和民:事实上熊猫的听力是非常好的,它尽管没有看你,但是你的声音和其他关心的措施还是可以让它没有紧张感,让它放松。这一点和人类的小孩是一样的。有些单亲家庭的小孩为什么会出问题?就是因为关心不够。我觉得把熊猫等同于自己的孩子,只要按人照顾孩子的方法不可能喂不好,不可能不出成绩。

  当然,熊猫也有些方面是没办法理解的。比如有些试验没有可重复性,比如说人工授精,你今年按照这种方式做,同样的试剂,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技术规范,同样的人,成功了,但是明年做,不一定会成功。很多都有变异,不稳定。我经常告诉工作人员不要有侥幸心理,有些经验是不可靠的。

  《望东方周刊》:关于熊猫还有那些未解之谜呢?

  张和民:现在有很多谜还未解开,比如最大的就是为什么它吃竹子,说不清。你说它的祖先是吃肉的,它现在是吃竹子的。你说冰川时期,那时候它是大型动物,抓不到小型动物吃,所以它的祖先要从吃肉的改成吃竹子的,但是小熊猫没有变呀,就是所谓的九节狼啊,大熊猫的远祖为什么要改吃竹子呢?而且,从它现在矫健的身手是可以抓到一些啮齿类动物的。目前的探讨还只是人类的一些推测,究竟是怎么回事,中间还缺少一些东西、一些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望东方周刊》:现在大熊猫野外的种群如何?

  张和民:确实是增加了,政府实施的两大工程确实给熊猫带来了机遇,停止砍伐天然林,退耕还林这两项工程,使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加了40%,熊猫数量增加了30%以上。

  熊猫走到今天并不完全是人类的原因。它们在历史上分布南到越南、缅甸,北到中国的北京周口店,中国18个省份都有熊猫分布。后来它的萎缩,人类数量的扩展是因素之一,气候的变迁是第二大因素,还有就是熊猫自身的繁殖能力问题。熊猫有四个乳头,理论上能够带活四只幼崽,但是它只能带一只,而且还不一定成活,从哺乳动物的角度讲,应该不止于此的,它本身就存在许多生殖上的问题,雄性生殖器退化也是一个征兆。

  克隆是非

  《望东方周刊》:有一段时间有人在炒作大熊猫克隆的事情,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张和民:克隆技术对熊猫这一单一物种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讲是有意义的,但是从现实来看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圈养繁殖种群的成活率已经比较高,而且有一个稳中有升的过程,现在如果克隆的话要花费很多钱,还不如花在对栖息地的保护上。保护大熊猫只是一个好听的名词,而它的背后则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大熊猫代表了一种顶尖级的生存系统。

  另外,大熊猫太珍贵,没有哪一个科学家可以像对待猪和羊,把熊猫作为实验体也不可能被批准。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坚不可摧,谁也不敢去动。我不反对克隆技术的发展,你用家禽啊,家畜啊都可以,那是个好事,但是不必要用熊猫来做实验的对象。

  《望东方周刊》:你对大熊猫的未来有信心吗?

  张和民:有信心,我是真的有信心。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