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法律与生活专题 > 正文

走出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10:24 《法律与生活》杂志

  文/蒋书

  在唐山大地震后的漫长岁月中,那些幸存者或因失去亲人、或因身体伤残而难忘那令人恐惧的一幕。30年来,他们 在努力地走出心灵的阴影。

  1976年7月28日凌晨03:42分,12岁的李澍晔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感觉浑身好像被什
么东西压埋一样, 呼吸困难。一时间他分不清这是梦还是现实,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被困在一个黑漆漆的空间,上面全是预制板和一些碎的砖头。

  偷偷看着父亲被抬走

  作为一个12岁的小孩,李澍晔当时心里有一种无名的害怕,也不知道怕什么,只觉得心里特别难受和恐惧。

  在极度恐惧中度过了12个小时,李澍晔终于听到了父亲熟悉的声音:澍晔在吗?你不用怕。

  几个小时之后,当他刚要为重获新生喜悦时,又一次坠入了恐惧之中。因为当父亲扒完压在李澍晔身上的砖头后,李 澍晔刚一露头就看到父亲整个内脏和肾脏部位大出血。由于出血越来越严重,到后来肚子已经很胀了。

  在惊恐中他知道地震了。没有被压埋的哥哥,讲了父亲救他的每一个细节。

  原来爸爸是在地震的瞬间跳窗户的。全身从脖子往下全部被玻璃和钢窗给刮的到处流血。特别是在他跳窗户的瞬间, 窗户梁一下就特别准的卡在了爸爸肾脏的位置。当时父亲所处的那个房子离自己的房子有5米的距离。他是带着伤,流着血从 废墟中爬到李澍晔这儿的。

  死亡、废墟、父亲、鲜血,这些场景让李澍晔内心的阴影越来越重。他开始自责。李澍晔认为如果爸爸当时不再继续 救他,那么可能对肾脏的伤害就少一些。李澍晔说,这是他一辈子的愧疚。他要始终牢记,自己这个命是父亲给的。

  几个小时之后,李澍晔的父亲得到了救治,但他需要做尿道再造手术。他将被送往外地。

  9月1日,刚刚修复的唐山火车站人头攒动。一直对父亲心怀愧疚的李澍晔藏在送行的人群当中,偷偷地看着受伤的 父亲被抬走,不敢上前道别。

  此时李澍晔并没有意识到,他给自己种下了一个心结。而这个结将伴随他一生。

  火车就要开动了,李澍晔注意到一个瘫痪伤员。她就是25岁的

女大学生、原河北机电学院的高志宏。她正捂着脸躲 避着什么。

  原来她躲避的是前来送行的男友和男友递过来的半只梨。男友说这只梨挺大,一个人是吃不了的,咱们两个人一人一 半吧。

  其实这个梨拿来以后,意味着什么,高志宏心里明白。她自己瘫痪了,男友要与她分手,她含着眼泪把它吃了下去。 从那以后两个人就分离了。

  她没有想到,交往5年的男友,竟以这种方式告别。地震中她和母亲被砸成重伤,父亲和妹妹被砸死,两个弟弟情况 不明。家破人亡之后,她又与恋人分手。她恨地震,因为它来得太突然,在一夜之间,它毁了她的一切。

  当她正处在恨意之中,躺在她身边的母亲突然昏厥,被人抬下了火车。那个时候她不知道妈妈是死是活,于是就急着 喊妈妈,要工作人员赶紧把自己抬下去,要和妈妈在一起。

  可是这个时候,乱哄哄的车厢里无人理睬这个受伤的女孩。这一幕让高志宏对人生和社会产生了莫名的恐惧。从那以 后,她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不愿意跟任何人讲话。

  一颗尘封的心被打开

  火车开动了,高志宏以及李澍晔的父亲随16万伤员开始规模空前的大转移。

  地震后全国各地都向唐山伸出了援手。各个

医院严阵以待,准备接收唐山伤员。

  车窗外,大批的市民和士兵正收拾着废墟。很多简易棚搭在路边。震后的唐山正在重建之中。

  一晃5年过去了。唐山已经重新建立起一些高楼。这一天唐山火车站人潮涌动,有一批应征入伍的新兵,将被送往部 队。李澍晔就在其中,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原来老父亲在地震以后,带着伤对李澍晔说,他特别希望李澍晔将来能带上四个兜,也就是当军人。所以李澍晔高中 毕业以后,第一个报名参加了解放军。

  一年前,因为救他而身受重伤的父亲,在外地治疗时去世了。从那一刻起,他就是为父亲而活着了。他决心要在10 年之内,完成父亲所有暗示给他的任何事。

  火车开动了,李澍晔不知道前途是怎样的。他把目光投向不远处的一个站台。刚刚到站的火车上,下来一批人。有些 面孔似曾相识,他们正是当年离开唐山的伤员,就在李澍晔去参军的这一天,他们回来了。

  那是在1981年,高志宏是最后一批回到家中的唐山伤员。当时唐山建了一个截瘫疗养院。

  重回唐山的高志宏已经30岁了,因为腰伤瘫痪了。5年前在火车站伤心惊恐的那一幕,伴随着身体的残疾,一起折 磨着她。此时的她心情低落极了。

  经历家破人亡与恋人分手的种种变故之后,高志宏拒绝交流,不再相信别人。但回来的第一天,她的病房里就来了一 位陌生人。

  杨玉芳,原唐山市开平

化工厂工人。在地震中,也被砸断了腰椎。当时他也在疗养院里,当他听说有一个女大学生也 砸成截瘫了,觉得这位女大学生比自己还可怜。

  钳工出身的他,对女大学生有一种特别的好奇,于是找到了高志宏的房间,跟她说话。

  但高志宏只是应付了一声,没有理他。杨玉芳觉得有点尴尬,就走了。从那以后,他觉得这个人好像很高傲。

  开始高志宏还不认识杨玉芳,也不了解他。但杨玉芳给高志宏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人还不错。女人的直觉告诉高志宏 ,在这个截瘫疗养院里,还会有事情发生。

  有一天高志宏听到外面有一个小伙子在唱歌,而且他的歌声很好听。高志宏心想这是谁唱的呢?

  不知在什么力量的驱使下,高志宏第一次走出了自己封闭的空间,坐上手摇车出来一看是杨玉芳,扶着一个练功车, 在走廊里边走边唱挺潇洒的。

  其实,杨玉芳是故意唱给高志宏听的。那时候高志宏长得挺美挺漂亮。他想起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雄鸟有时候 鸣叫,它在吸引异性的目光。

  高志宏在杨玉芳的身上,仿佛看到过去初恋时的那个男友的身影。而杨玉芳并不知道自己在高志宏眼里,只是她前男 友的一个影子。看到高志宏一直封闭着自己,他不禁心疼她,并想帮帮她。那时高志宏生了褥疮,大小便不能自理,每天尿布 满满的两大盆。杨玉芳也不怕脏不怕累,经常帮着洗。尿布洗完了以后,他就把尿布放在摇车小斗的后边,再挪到院子里边, 一块一块地开始晾晒。

  就是这样,杨玉芳一点一点的,慢慢地接近高志宏。在杨玉芳替高志宏干活的时候,高志宏也在悄悄地看着杨玉芳。

  爱情是可以给人增加力量的。高志宏过去封闭的心扉就像门一样敞开了。她决定要接受杨玉芳。

  两年之后他们结了婚。新婚之夜,丈夫知道了高志宏隐藏已久的秘密,她保存了男友的一张相片。丈夫深情地望着妻 子说:“放心吧,这一生我们两个在一起,我无怨无悔。照片你还是留着吧,毕竟是你的初恋,我允许给他留有一席之地,但 是只是枕席那么大的地方。”

  曾经丢失的一切,已经重新找回。高志宏真正的心结被打开了。

  走进幸存者的心灵

  十五年过去了,一直为父亲活着的李澍晔,也已经从部队转业,成为了一位心理学家。

  但是在他的脑海里,还会时常闪现父亲在地震中,舍身救他的那一幕。

  李澍晔觉得这还是自己的一个心理暗示,是一种愧疚感。但是人光内疚没有用,一定要转化成实际行动。

  这个时候他想到父亲临终时的遗愿。父亲曾说图书馆里面这么多书,咱们家里面这么多孩子,真的希望咱们家这么多 孩子里面,有一个人写一本书上书架。

  李澍晔决定通过写书,来实现父亲的遗愿,解开自己的心结。结合多年来对心理学的研究,在20天的时间里,他没 有合眼,一口气写出了3本关于心理学的书。

  书写到最后,他连抬头的力气都没了。那时候他脑子里始终反复想着“7.28”,想着当时老父亲冒着生命危险, 也要在那个预制板里,把他拉出来的镜头。一想到这些,他就觉得这算什么呀,然后就感到真是有一种用不完的力量。

  他把心结转换成一种动力,随后他出版了4本灾害心理学的书,拥有了许多读者。这一天李澍晔突然接到一个陌生读 者的电话。

  这位陌生读者叫宁连彬。5岁那年,一直照顾着他的姥爷、姨妈被地震砸死。25年后他成为北京一家公司的总经理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他开始频繁地想起这两个亲人。

  他说,那时候家里条件都不行,鸡蛋也很少,煮鸡蛋就煮给他一个人吃。过了这么多年以后想起他们对自己的这种溺 爱,现在自己就是把富贵虾给他们吃,他们也吃不到,所以自己一想到这,也不想吃也不想喝。他时常提醒自己,不能因为享 受而忘记死去的亲人对他的恩情。这个时候他会离开人群,一个人独处。有一天夜晚他站在高楼上,看着北京繁华的灯光和高 大的楼群,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自己的亲人,越想越觉得没意思,就有了一种想跳下去的感觉。

  李澍晔听完宁连彬的诉说后,感到他的心理状况很严重了。他对宁连彬说,如果心情特别烦闷,达到不能控制的时候 ,就赶快开着车找个荒郊野地,没人的地方冲着空旷的野外,大声高喊亲人的名字。

  第二天,宁连彬就去试了试。当时他站在那以后,眼睛一闭就那么喊:姥爷、二姨你们都走得早。现在我混得不错, 工作上、经济上都不错。如果你们活着该有多好,我带你们去北京看一看,也请你们去吃吃北京的烤鸭。

  不断有人像宁连彬这样,找到李澍晔。他们都是地震中的幸存者,都有地震后的心理阴影。于是李澍晔开始来往于唐 山和北京,为45个幸存者做了心理咨询。

  李澍晔认为,能够帮助他人,说明自己对他人还是有用的人,对自己也是一种或多或少的心理的抚慰。通过他们给自 己的这些信息,自己会得到一种自信:李澍晔同志,首先作为一个被父亲救出来的这么一个活体,你没有白活。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李澍晔自己的心结也打开了。

  已经打开心结的高志宏,和丈夫一起搬出截瘫疗养院,融入到了社会中。他们说要像正常人一样,去融入社会,去尽 情地享受人生,享受生活。

  现在高志宏每天在食堂卖饭票。她觉得大街上,每天都是流动的画,立体的诗,真的是令人心旷神怡。那种感受特别 的美。

  (与央视《讲述》联动报道)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8月上半月刊)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