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与企业社会责任论坛系列活动即将启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7:45 中国新闻周刊 | |||||||||
新闻中国主题论坛“舆论监督与企业社会责任”将于本周五(9月8日)上午举行。如果您有与此相关的问题,请在此预先提问或发邮件至newschina@vip.sina.com ,届时您的问题将会在论坛上供嘉宾讨论答复。 论坛主题:舆论监督与企业社会责任
论坛时间:9月8日(周五)上午9:00 论坛地点:中国新闻社五层会议室(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嘉宾主持: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刘北宪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社长 现场嘉宾:汤声闻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 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郭 军 全国总工会法律部副部长 展 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 侯小强 新浪网副总编辑 梁 冬 百度副总裁 曹景行 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 陈小川 中国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辑 何 力 经济观察报社长 李佩钰 中国经营报总编辑 牛文文 中国企业家总编辑 师永刚 凤凰周刊执行主编 吕平波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 汤雪梅 数字100市场咨询公司总经理 主题简介: 舆论为社会的公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责无旁贷。 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诉记者”事件之后,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获得了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承认与支持,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在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作用会越来越大。 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理念的兴起跟“血汗工厂”丑闻密不可分。现在,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企业社会责任匮乏期”正在中国境内许多企业重演,比如广泛存在劳动权益受损、普遍职业病、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不力等现象,无不凸现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与不足。 媒体存在的意义在于报道事实,企业行为理应受到媒体监督,社会进步的要求提醒我们,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不容回避。当下中国社会,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刚刚起步,在此背景下,媒体所承载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今后,媒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继续对企业社会责任保持关注。 作为时政类新闻媒体,《中国新闻周刊》长期致力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建设实践。为此,发起本次研讨作为2006 “企业社会责任系列活动”的启动论坛,邀请的媒体界、学术界及企业界的相关人士,就媒体公共责任与权益保护、舆论监督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谐社会中的媒体与企业关系等议题发表真知灼见。 欢迎媒体界的朋友共同参与讨论: 参会媒体须知 为保证引用论坛信息的新闻作品的专业水准,故衷心与您事先沟通以下原则: 第一、在发搞前向主办方提交发表内容,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与安全性,以免发生报道失误; 第二、在引用论坛上的嘉宾观点时,须事先征得嘉宾本人同意; 第三、在新闻作品中引用与会嘉宾的发言,请署明来自《中国新闻周刊》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发起的2006“寻找中国最具责任感企业”系列公益活动启动论坛; 第四、会议现场保持肃静、关闭手机电话; 第五、请参会记者做好报道所需的现场资料记录工作,以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可靠。 若因违反以上规则或因报道失实造成的任何纠纷,责任自负,本刊将保留追究的权利。 联系电话:010-88395566-147(中国新闻周刊 战略发展部) 新闻中国月度论坛简介 “新闻中国月度论坛”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新闻衍生产品,它旨在从社会整体的立场、探讨现象背后的制度逻辑,并将通过这一探讨,客观展示各方观点与立场,以最终推动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新闻中国月度论坛”定位为“公众参与的平台”,它将遵循客观中立的价值观,不偏不倚地传达社会各个单元的观点与声音。它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一参与,向“影响力阶层”传递有利于整体社会建构的“理性决策依据”。 “新闻中国月度论坛”每月一期,每期邀请4~6位在政府、学界与商业领域的专家,就当月影响最深远的新闻事件进行探讨。其思想成果不仅为现场观众所分享,还将通过杂志与网络等多媒体平台与更多人士所共享。 为此,“新闻中国月度论坛”欢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如果您希望在今后有机会参与这一活动,请将您的个人资料及联系方式发邮件至newschina@vip.sina.com。我们将定期向您发送新闻中国论坛邀请函。 往期论坛回顾: 2006年 2005年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