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平:改革需要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 |
改革意味着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甚至是重新洗牌,因此,每一项改革措施所涉及到的不同利益群体都需要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如果能够做到有相应的民意代表的机制,有各种社会团体和学者精英们的积极参与,改革就有了足够的公众参与渠道。
|
|
|
|
|
|
|
高尚全: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 |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改革获得“合法性”即社会公正性的基本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改革观。为了确保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在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造就每一个人都能全面发展的体制环境……
|
| |
|
|
|
|
蔡定剑:改革决策与公众参与的缺失 |
当前改革的失误与公众参与的缺失有关,如果有些改革措施在设计之初就有公众的参与、社会的讨论,就不会出现一些需要反思的结果。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有些问题很不公正,是因为国有资产所有权谁来代表这个问题还没有在立法层面解决…… |
|
|
|
|
|
|
康晓光:公众参与不等于解决公众利益问题 |
公众参与并不等于解决公众利益问题。现实政治经济运行的逻辑是强者生存,道德对人的行为已经不起任何约束作用,因此,弱势群体利益受损是改革必然的结果。要改变这一现实,唯有重建这个时代的道德文化。
|
|
|
|
|
|
|
李稻葵:公众可望成为改革新的支持力量 |
目前关于改革的争论由于参与者代表性不足、讨论环节有非理性因素存在等原因,不能算是充分的公众参与方式。改革讨论要把当前没有纳入讨论范围的弱势群体考虑进来。利益集团公开化可能会构成改革的进一步障碍,但对于弱势群体要非对称处理,可以设立弱势群体的利益集团。 |
|
|
|
|
|
|
孙立平:分享式改革须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
缺少公众参与机制的改革可能发生扭曲,一个权力垄断的要素市场和一个完全开放的商品市场结合,会形成“结构定型,精英联盟,寡头统治,赢家统吃”的社会生态。为了打破利益失衡的社会结构,寻求改革的新动力,需要在新阶段的分享式的改革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建立这一机制对于今后的改革减少失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