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润:协和里的“看堆儿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4:52 新世纪周刊 | |||||||||
协和风雨85载沉淀特有的精神气质,了不起的记录背后是了不起的医道仁心 -本刊记者/陈焱 一所医院的气质与工作在这个医院里的人大有关系。85年,协和精神是许多像林巧稚、张孝骞一样的大家一生的风骨血脉,也是许多不知名却做着大量工作的普通医务人员的
岁月无声,往事不言。跨越85年、关联240万人,了不起的珍贵病案出自了不起的笔,了不起的记录背后是了不起的医道仁心。 结缘病案一守就是41年 铁皮抽屉哗啦一拉开,上千张3cm×5cm规格的病历卡片立刻呈现眼前,这样1米多高的铁皮病案柜在协和医院门诊楼四层病案室里摆放着很多个,每个铁柜上又有35个这样插满病历卡的小抽屉。76岁的马家润15年前从病案室退休,但这十几年间也并没有真正离开过这里,“时不时就得回来看看。”指着那些看上去已明显发黄、带着岁月褶皱的卡片,马老自语着。他说,用行话说,自己算是这里第二代“看堆人”,因为一辈子都守着和整理着这些堆儿。“虽然退了休,心里难免还惦着。” 一辈子守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盯着一个摊儿,老人马家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在协和“看堆儿”年头共有41载,说起与病案结缘要追溯到半个世纪前。 “我是1950年到协和的。1948年协和医院复院,要招一些人,我父亲的一些朋友跟协和医院有些关系,就把我给推荐过来,我当时高中念完,还没有解放,我也没什么工作,1949年在做了两次查体后我就来到协和。当时也不知道做什么工作, 1950年1月2日我就上班来了,来了也不知道做什么,结果是做工人,做清洁工。”马老称,当时还没有什么病案专业一说,但来到协和后就听说过“协和三宝”,“自然我对病案工作就充满了向往”。 让马家润感到幸运的是,不久病案室就开始招人,在十几个报名者中通过考试选拨留一个。“大概是我的文化程度比较好,又有英文基础,通过考试,我被留下了。” 从1921年到1951年,协和医院的病历全部是用英文记录的,马家润的高中文化程度让他顺利过了考试关。 从1950年3月到病案室直至1991年退休,马家润一直没有离开病案工作领域。即便退了休,也没有赋闲在家,老人仍旧奔波在其他与病案工作相关的岗位上。退休后他先是到北京崇文区卫生学校病案管理专业教学,而后又参与组建中国医院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而今又在国家学术期刊《中国病案》杂志承担重要的审稿把关工作。 协和病案风雨史 想象一下240万册是怎样一个数量,想要完好地保存岂是易事。风雨协和,历史磨难也曾多次侵袭这些珍贵档案,病案也曾几度遭遇险些被销毁的厄运。 “194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协和,他们准备把病案销毁,当时在中和医院(今北大人民医院)任院长的钟惠澜教授知道后说:‘不要烧!如果卖的话,我们就凑钱全部买下来。’”马老回忆称:“在这紧要关头,一天,日军军医松桥堡突然找到我的老师王贤星说‘王!把你的病案准备销毁吧’,王老师不顾冲撞日本侵略者的危险,义正词严地对他进行谴责,病案才得以保留下来。”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缺乏纸张,有的院领导提出将部分老病案送造纸厂,又是我的老师找到前来征求意见的董炳琨副院长,才保住了这些病案。”马老称:“但要说最严重时期的,恐怕还是文革那段。”他解释:“文革时期对医院破坏得很厉害,病案室成了重灾区。”“废纸”之说使得病案面临被销毁的情境,很多医院贴出了大字报。冒着反对“军管会、革委会红色政权”的大帽子,马家润们坚决抵制了红卫兵们打算销毁病案的行动。 马家润认为,医院接收一个病人就应该对这个病人负责,“哪怕你只是到急诊室换个药,医院都有责任为你保管好病历”。正是因为有这样为了捍卫科学敢于斗争的“协和人”存在,协和数量大、历史长、对疾病有鉴别价值的病案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一件难以释怀的往事 协和病案分住院和门诊两大类,病案记载显示:这240万册病案开头的是一位外籍病人。1921年1月26日协和接收的第一位住院病人是澳大利亚来的DannAgner,一位得了天花的外籍女病人,而第一号门诊病案的病人叫郑长寿,日期是1921年7月1日。 健谈的老人回忆起往事一件接着一件,语言与逻辑都很清晰,最让人吃惊的还是老人家的记忆力,每提到一段历史都有一个准确时间的交代。老人家叙说更多的还是协和病案史,而关于自己四十多年来辛苦的付出却极少提及,只是谈到一件往事时有些语咽。 “有一位病人在协和住了很多次院,最后一次时被确诊患了癌症。他到病案室来要过去的病案,但特别遗憾的是,他的病案不全。他一再请求我们再找找,而我们也是翻遍了所有病案,还是少一次记录。”“我记得这位病人最后一次找到我,眼睛里噙着泪水跟我说‘请你再帮我找找,以后我走了就再也不会来麻烦你们了!’”这句话重重地砸在了马家润的心里让他难以释怀,“这么多年了,我忘不了这位早已离世的病人,我们的失误没有完成他的心愿。” 病案发展的尴尬 在协和,保证病历的原始、客观、完整、安全是件十分神圣的事。没有正当理由、不经过严格的程序,任何人都不得调阅某人的病案,病案不仅为医院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还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和病人医疗保险的证据,在发生医疗纠纷或医保审查时,病历对保护患者和医院的合法权益都意义重大。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的病案学研究是领先世界的,但现在发展比较缓慢,落后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病案教育专业化。”马家润熟知目前中国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状况,他说:“要想提速,就要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病案室,一个存在于市场化医院内的非创收部门,正遭遇着发展的尴尬。“首先是人员问题,很多医院的病案室成了接纳老弱病残职工的中转站,缺乏专业人员根本发展不起来;其次,现实情况是病案储存量越来越多,但你又不是创收单位,病案被打成捆堆在那里,有些都已霉烂;还有,不少医院的领导也对病案的价值并不重视,这些都使得病案行业提不起来。” 话题重回办病案展的初衷,老人不无意味深长地说:“办展览就是为教育影响年轻医生,因为病案的书写质量在严重下滑,这是个普遍现象。过去我们提倡‘三基三严’,现在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年轻医生看到协和过去的是怎样工作的。”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