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当选单位材料--海南海口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14:48 小康杂志 | |||||||||
8、申报单位:海南省海口市 申报理由: 2000年,海口市在琼山区大湖村等五个自然村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由此拉开了海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序幕,大湖村因此被誉为琼州第一个文明生态村。
2002年,海口市委、市政府按照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文明生态村创建在全市进一步推开,截止2005年12月,全市已有640个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占自然村总数的29%。2006年的目标是创建文明生态村168个,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创建的文明生态村总数占自然村总数的65%以上。 海口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困扰农村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大大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有力推动了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比如:琼山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一村一品”,涌现出一批“槟榔村”、“香蕉村”、“胡椒村”等;美兰区演丰镇、龙华区龙桥镇、秀英区石山镇等文明生态村片区成为农家乐旅游的亮点;明显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程度。 经验介绍: “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容经济两不误 解决农村养老难、就医难、土地纠纷等问题 海口市大力实施暖人心工程。协调民政部门做好农村最低保障工作,仅秀英区2005年就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40.3万元;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网络,方便农民看病就医,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难问题,目前有383910农民签订合同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应参合人数的76.3%;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解决了二轮承包时因各种矛盾未搞承包的20个经济社的遗留问题,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同时,海口市大力实施改水、改路工程,进一步治理农村环境。美兰区全区已实现自来水的村庄达731个,占村庄总数的94.7%,受益人口占农村常住人口总数的95.8%。龙华区受益群众达7.6万人。 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同时着力发展生态经济 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创办了生产基地;一些创建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香蕉、瓜菜;一些创建村注意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和路旁种植槟榔、花梨、椰子等经济作物;还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优势、古村文化特点,组织各方面专家积极探讨发展农家乐特色的旅游经济新途径。 同时通过实施了改水改厕、家畜圈养等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洁化,降低了农民染病的机率;把推广新型三联通沼气池与发展特色种养业相结合,前者降低了农民生活成本,后者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增一减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外,2005年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85期,培训农民3.1万人次,并向广州、东莞等输出农民工4559人。 解决农民文化生活匮乏问题 实施“五个一”文化建设工程(即每个创建村都有一间文化室、一个球场、一个戏台、一个宣传栏、一个休闲广场),不断完善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文明生态村琼剧汇演、排球比赛、培育农民文娱队、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等丰富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明生态村创建 机制创新 一是健全了领导机制。文明生态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海口建立健全了领导制度、工作制度、投入制度、联动制度、奖惩制度等,推动文明生态村顺利开展。市委成立文明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使文明生态村建设真正成为了“一把手工程”。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采取“三个一点”即政府出一点、农民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三是建立督查奖惩机制。市委把文明生态村创建业绩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把机关干部下乡帮扶创建的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每年底组织人员对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奖优罚劣。 模式创新 制定《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意见》,对创建活动的内容、标准、资金配套、奖罚措施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制定了《2005—2009年海口市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改变过去各自为战、分散单一、单打独斗的做法,以沿路、海、江、湖、旅游景点周边的村庄为重点,广泛开展连片创建,推动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向深度、广度、高度发展。在创建过程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区片联创的新模式推进连片创建。即在自然村相对集中的区域内统筹产业发展、村庄建设、文体设施建设等,统一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达到资源效益发挥的最大化。 途径创新 在发挥农民创建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调集各种力量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一是部队入村共创。积极推动军警民联手共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协调驻市部队参与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部队共建和群众自建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二是企业下村帮创。积极发动企业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运用企业拥有的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市场优势,与村庄开展联手扶贫、联手创建活动,摸索出了“政府引导、公司赞助、农户参与”的“一帮一”创建新路。三是机关干部驻村带创。机关干部下乡挂职当村干部,与农村结对子,开展帮扶工作。四是外出人员回村齐创。充分调动全市各村外出人员、华侨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发动他们回村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参加家乡创建活动。 推选理由: 海口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困扰农村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大大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有力推动了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明显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程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2006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亲自考察了海口市的文明生态村,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的经验总结和概括为:围绕中心、综合创建,以人为本、靠群众创建,从实际出发、因村创建,广泛参与、城乡共建,稳步推进、扎实创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2006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