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绍明:扶贫是心头解不开的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1:20 民主与法制时报 | |||||||||
从1986年开始,科技扶贫使得我国老、少、边地区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谢绍明是最早参 与这一工程的人之一。而从科技扶贫衍生出来的全国捐衣服帮助贫困地区过冬活动,并最终使这项活动遍及全国,它的发起者 就是谢绍明。
81岁的谢绍明老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翻阅着一本回忆瓦窑堡会议的书。老人刚刚参加完10月16日科技部科技 扶贫20周年座谈会回到家中。 北京深秋温暖的阳光洒在他瘦小的身躯上,让他显出超然的安详。回忆起科技扶贫20年的许多细节,使他至今激动 不已,老区的众多人名、地名,谢绍明都了然于胸。 1986年,61岁的谢绍明踏上征程,他的使命是实地了解老区的人民到底有多穷。 一小条猪皮是半年的油 1986年农历八月十五,谢绍明第一次来到了湖北的大别山区考察,满眼的青山绿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处都是水库,山上全是树木。不像我们老家陕北,山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谢绍明当时心想,“这个地方人 民生活一定还不错。” 谢绍明是陕北著名红军领袖谢子长的长子,从小跟着红军队伍长大。而这次要去的大别山区是红四军、红二十五军起 家的地方,那里仅红安一个县就出过100多个将军、两个国家主席。对于他这个红军的后代来说,这次考察更显得有些寻根 的味道。他想看看,解放这么多年,老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们随便找了一户人家走了过去。这是一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 一进土坯房,所有的人都惊讶了。屋子只有一个门,没有窗户,屋内一片漆黑。屋顶的中央开了一个方洞,从洞口透 进些许微弱的光线。借助透进的光线,可以看见地面上挖了一个坑,这用来接雨天从洞口落下的雨水。 屋里坐着一位双眼几乎失明的老太太。 老太太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谢绍明说是从北京来的。老太太问:你们是不是来给我治病的? 谢绍明一阵心酸:不是,我们就是来看看你们的。 尽管有这么一个洞,但屋子里很黑暗。陪同的一位同志急忙打着了打火机,无奈打火机也照不了多远。 地上垒的几块石头和上泥巴就是锅台,锅台上放着一个破瓦罐。谢绍明走过去揭开瓦罐,里面有一小条黑乎乎的猪皮 ,于是问老太太这是干什么用的。 老太太回答:“这是我半年的油。” “什么……油……半年的……”谢绍明惊愕得无言以对。 锅台上还放着一碗豆渣、半条小鱼。老太太说,今天是中秋节,这是政府救济我们过节的。 谢绍明的眼圈湿润了。直到20年后的今天,说起这一小条黑猪皮,他还是满脸的震惊和愧疚。 “以前听人说老区穷,有些不敢相信。只有亲眼看见了,才能相信。” 晚上回到英山县城,县里招待考察组过节。谢绍明剥了几颗板栗就再也吃不下了,晚上回到住处辗转反侧就是不能入 睡。 “这里是红军起家的地方啊!”谢绍明对随行的干部说,“当年他们出去闹革命的时候,怎么会想到30多年后的今 天,他们的家乡人却依然吃不饱、穿不暖!” 回到县城,谢绍明还听到了一起离奇的案件。 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有一个偷地里东西的小偷被抓住了。按说乡政府要把他送到县城的公安局,可乡 政府没有路费,送不了。 于是乡政府想了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办法,他们写了个纸条叫小偷带上,让他自己带着纸条去县公安局报到。 小偷也是个农民,居然老老实实走了两天的山路到了县城,去县公安局报到。 县公安局一看,来了这么个自己跑来报到的小偷,犯愁了。因为县公安局也没有钱,连管小偷吃饭的能力都没有。于 是如法炮制,也写了个纸条,叫小偷带着纸条回去。 纸条上写着:回乡就地劳动改造。 “可想而知当地已经穷到了什么程度!”谢绍明苦笑着说。 一尺多高的扶贫方案 回到北京后,谢绍明和邹家华谈起了在老区的所见所闻,并起草了一份调查报告。写完以后,谢绍明心里还是难受, 忍不住又补写了一份东西,分别送给了邹家华、陈俊生和罗干等同志。 不久,国家科委决定向老区派出科技扶贫团,试图动员科技界的力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变老区落后的生产技术 ,改良老区的农作物品种。 第一批科技扶贫团30多名干部迅速进驻鄂豫皖3个省的6个地区和18个县。 谢绍明也很快回到老区,考察扶贫工作的进展。没想到,派驻的扶贫团遇到了意外的困难。原来,进驻的许多地方政 府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有的县开口就要好几个亿的资金。扶贫团不知所措,谢绍明也吓了一跳。 第二天交换意见的时候,当地政府摆在桌子上的扶贫方案和各种要求打印出来竟然有一尺多高。 “国家科委哪里有这么多钱,连一千万都很难拿出来,你们光一个县就要几个亿,这怎么得了!” 谢绍明了解到,大别山区以产板栗、茶叶、桑蚕为主,于是和当地政府以及扶贫干部商量,能不能先搞个调查,看看 各地种、养各种农作物的人口到底有多少。 于是,扶贫团的第一年工作,确定为以规划为主,对各个县需要发展什么,如何发展进行综合规划,瞄准当地老百姓 能够接受的产业,将其规划为支柱产业。 随后,杂交水稻、日本的“旱育稀植”等先进技术被带了过来,鄂豫皖三省的农业大学和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也被动员 进驻老区。 从第二年开始,各个省开始选拔科技带头人,到大别山区挂职。 从1986年的考察开始,谢绍明每年都坚持到老区考察。“1986年我们去湖北罗田的时候,当地的板栗年产4 00万斤,如今已经接近了一亿斤。其他地方的茶叶、柳编等产业也陆续建立了起来。” 严格保密的录像带 1993年,68岁的谢绍明再次被中央委以重任,这次的任务依然是扶贫。 那年,国家为进一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开始着手准备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其核心内容是从1994年到2000年 ,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为了给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找根据,确切地了解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中央在1993年组织了5个调查组展开调 查工作。谢绍明受陈俊生委托,带领一个调查组,来到了鄂西十堰地区调研。 谢绍明惊讶地发现,这里和1986年的大别山地区一样穷。 谢绍明来到一户人家,这家住的同样是土坯房,房前站着一位老太太,一位11岁的小姑娘和他的爸爸。 “这户人家姓庹。”谢绍明对这个姓氏印象深刻。 那时门口的小河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小女孩和她的爸爸都光着脚站在地上,谢绍明看着一阵心酸。 “小姑娘,你上学了吗?”谢绍明问。小姑娘说没有。 “上学!我连老婆都跑了,还能供得起她上学?”小姑娘的爸爸说。原来,由于家里实在太穷,小姑娘的母亲跑到了 武昌,再也没有回来。 谢绍明走进屋里,仔细地四下打量。屋里空荡荡的,只看到墙边的一堆稻草。他好奇地走过去伸手一摸,稻草里什么 也没有。 “这是干什么用的?”他问。 老太太回答,这就是她的床。晚上,她就睡在这一堆稻草里。 谢绍明惊呆了,过了一会儿,他默默地离开了。 那次,谢绍明还去了一所小学。这所学校的教室也没有像样的窗户,只在窗框上糊了一层纸。 教室里没有桌子也没有板凳,只有地上钉着一排排木板,学生们就跪在地上,趴在木板上读书写字。 昏暗的教室一角挂着一块破旧的黑板,上面没有使用的痕迹。 “你怎么不用黑板?”谢绍明问老师。 老师回答,一个上午他只能领到一支粉笔,根本不够用。 回到县里,当地政府单独安排谢绍明观看了一个反映当地群众贫困生活的纪录片。这盘录像带当时是严格保密的。谢 绍明一边看一边流眼泪,片中有一户人家是父女俩,除了可以围着一堆火背靠背睡觉以外,家徒四壁。 发动全国捐衣服 这次调研,让谢绍明萌发了一个事后影响了全国的想法。 调研结束后从十堰回武汉的火车上,谢绍明遇见两名总后勤部的校官,聊起了老区人民的贫困。 聊着聊着,谢绍明又想到了冰天雪地里还赤脚站在地上的那家人,于是说:“我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城市里不用的 衣服洗干净,支援贫困山区?” 没想到那几个干部立刻表示赞同:“哎呀!您的主意太好了!我们家许多衣服旧了卖不掉,而且没地方放,正好支援 贫困山区的人民!” 谢绍明大受鼓舞。1994年1月8日,他给国务院领导又写了一封信—— 这次去湖北调查已是入冬季节,我亲眼看到不少贫困户床上只有一点稻草和一条又破又黑的烂棉花套子,一些农民和 孩子甚至根本没有鞋穿,看了让人心酸…… 1994年春节将近,为了让贫困地区的群众过个好年,我建议请国务院扶贫办出面,在国家机关、军队干部中,组 织一次向贫困地区群众捐赠衣物的活动,在全国带一个头。这种活动最好每年能组织一两次,形成制度,以体现党、国家和全 国人民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关怀…… 1月20日,邹家华在谢绍明的信上批道:“请俊生、镕基、李鹏、泽民同志阅示。筹集衣服帮助贫困地区过冬,这 件事很有必要,建议扶贫办牵头发动来做。” 时隔不久,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说,国家科委的谢绍明同志写了一个报告,反映的情况很真实,应该动员我们城 市里的机关和部队,捐赠衣物支援帮助贫困地区,应该形成一个制度。 从1996年起,向贫困地区捐赠衣物活动成为全国的行动。邓小平每次也是将衣服洗干净后才拿出来捐。 而捐献衣物的“发起人”谢绍明更是积极。谢绍明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找旧衣服,找了几大包还觉得不够,又开始在 居住的小区里游说,动员邻居们一起捐。 退休回到家中,谢绍明依然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人们:“扶贫,是要对穷人有感情的。老百姓闹革命死了那么多人!革 命都成功几十年了,老百姓吃饭问题解决不了,怎么能行呢!” 2004年,谢绍明再次给胡锦涛主席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写信,对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 不久,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王仲田来到谢绍明家中,转达了胡锦涛主席对信件的重视以及批示精神。 2006年10月15日,科技部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总结表彰会上透露,20年来,这两项工作 为中国农村发展作出包括实施示范项目超过15万个、培训农民近亿人次等巨大成就。 而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也显示,我国年均收入630元以下的人口还有2353万,年均收入900元以下的人口有 4000万。 10月16日,科技扶贫20周年座谈会上,谢绍明说:“许多贫困地区虽然脱贫了,但是经济依然很脆弱,要防止 返贫。” 穷人,依然是谢绍明心头解不开的结:“贫富两极分化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很大问题,处理不好,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 和谐。” (记者周宇)(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该条新闻,须注明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