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开篇:乡土——绿洲上的采棉大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2:23 南方都市报

  □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吴峻松

  如果要讲述“中国制造”的故事,就不能绕开“农民”和“土地”这两个词。

  这些人的身份是农民,却不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农活;他们西进新疆,劳作在别人的棉地里。

  “今年是旱年,要挣钱回家买吃的。”

  “给家里孩子留了36块钱,我们打算挣2000块,没办法,家里三个娃要上学。”

  “去年我挣了1800块,队里给我发了奖状,数我最高兴!”

  从兰州驶出的

超载绿皮列车上,来自各省的采棉工在高谈阔论,没有座位,有个河南女人在过道里蹲了五天五夜,最后神志不清了。尽管这样,还是有许多人为自己挤上了这趟列车感到幸运。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产棉区,棉花的种植面积是全国的1/4,产量是全国的1/3,大多数都是采用机播人收的种植模式。每年成熟季,需要100多万的人力进行采摘。一个采摘季是两个月,采摘400多个棉朵儿可以挣1块钱,新疆日照时间长,每天干15个小时,勤快点每天能采40多公斤……

  数字是枯燥的,但在他们眼里,棉花不是别的,是全家的口粮、是孩子的学费、是自己的媳妇……

  而在踏上西行列车的那一刻,“世界工厂”、“全球化”这样的陌生的词汇,终于和他们发生了联系。在这里,他们成为"中国制造“源头。

  忘掉远方是否可有出路

  忘掉夜里月黑风高

  踏雪过山双脚虽渐老

  但靠两手一切达到

  见面再喝到了醺醉

  风雨中细说到心里

  是与非过眼似烟吹

  笑泪渗进了老井里

  上路对唱过客乡里

  春与秋洒满了希冀

  夏与冬看透了生死

  世代辈辈永远紧记

  忘掉世间万千广阔土地

  忘掉命里是否悲与喜

  雾里看花一生走万里

  但已了解不变道理

  一天加一天

  每分耕种汗与血

  粒粒皆辛酸

  永不改变 人定胜天

  《农民》——Beyond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