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假文凭者当上了副教授该谁汗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10:29 四川新闻网 | ||
近些日子,全国的许多媒体一下子把目光聚焦到了新疆石河子大学一个叫吴征的副教授身上,媒体在连篇累牍地报道这件事时,为了当事人的名誉权,用了个假名字——假文凭配个假名字倒也是相当合适的。 我是在今天(3月18日)才认真地读到《新闻信息报》上以《副教授用假文凭演绎十年“真实谎言”》为题的报道的。读罢这篇报道,我的心情也和记者说吴征的心情一样,“是
吴征的假文凭事件不是他个人的悲哀,而是我们体制的悲哀。当国人回归到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那一刻起,就伴生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现象——文凭就是水平。文凭有多高水平就有多高——也不管这文凭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上学苦读来的,还是花钱从学校、街头巷尾买来的。 一时间,一些人不见考试,不见上学,几年过后,就从一个小学没有毕业的人变成了档案里装着好几个文凭的人才。评职称,加工资,晋职务就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吴征就是那个时代,这种体制下生产的怪胎。他是1984年3月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派员到南方招聘高学历人员,而以毕业于中山大学,学习数学专业被选中到农九师164团团部中学任教的(其实,他只读了3年大学,没有毕业就被学校勒令退了学,只有湖南某综合性大学的结业证书)。到了1996年,拿着广州中山大学和湖南某综合性大学两个假本科文凭(前一个是以6000元钱买的,后一个是从不正当渠道获得的)的吴征以拥有“双学历”被石河子大学聘用。 难道这与我们只看文凭的用人机制没有关系么?从吴征当上副教授,我们有必要再次深刻地反思一下时下的职称评定机制。如果说吴征的假文凭一事不是几个老乡说漏了嘴,就凭学生们对他的肯定,或许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从副教授评为教授了。 吴征教过的学生是这样对记者说的:“吴老师讲课的风格,挺适合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题目讲得很深,上课的形式也挺活,特别是课本之外的内容,特别精彩,他能深入浅出地把高等数学用形象思维表达出来。他的知识很‘渊博’”。看得出来,吴征虽说文凭是假的,但水平还是真的。 在他曾经任教过的农九师,领导对他的教学水平也是认可的,他到农九师不久,就调入了当时的农九师教学中心任教,主要教数学、政治、语文、物理、化学和英语。我想,要是吴征的假文凭事件早就曝光,学校并不象今天这样处理他:“行政记大过;撤销其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撤销其副教授任职资格”。 在我们的职称评定体制上如果不是以文凭论英雄,他仍然还是一位不错的老师,还会被评上副教授、教授。因为,吴征不仅是他在所教的学生中有口碑,就是在学术上也不是庸才一个。在石河子大学的内部学术网站上,吴征就有10余篇学术论文和三项科研成果。而且,吴征还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那么,石河子大学为什么要对吴征做出“撤销其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撤销其副教授任职资格”的处分?吴征持的是假文凭这是事实,但从“软件”来说,他有教“刚刚进大学的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也是事实;从“硬件”来说,他有上述列举的多项科研成果和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 要是没有吴征几个老乡的多事,他的书不是照样教么,他的副教授不是照样当么?为什么一听说他的文凭是假的,就连同他的能力和水平都被否定了呢?这不是“唯文凭不要水平”的观念仍然在统治着我们一些人的思想,支配着我们的行为么?!或许,石河子大学对吴征的处分只是基于他的道德品质,并不是对他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的否定——拿着假文凭混饭吃不是欺骗组织么?! 我在想,教师教书,能力和水平是第一位的,就像没有文凭(假文凭就是没有文凭)的吴征,他能教好学生,学生又喜欢听他的课,他就可以教大学当教授。 而时下,我们一些大学教授们如同党政机关的官员一样,文凭和水平不能保持一致,往往是文凭多,水平少;文凭真,水平假;发表的论文多,自己写的少。 在我看来,我们大学的很多有着真文凭的副教授、教授们真的还不如拿着假文凭的吴征的书教得好,只是他们拿的是真文凭,就是再怎么的教不好书,也不会如吴征这样被“撤销其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撤销其副教授资格”的——因为他们没有欺骗组织! 这样的一种体制和机制,埋没了多少人才,养活着多少庸才?!难道吴征的假文凭事件不让我们汗颜么?!我们不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么:是吴征欺骗了组织,还是我们的体制和机制造就了吴征?!(作者:易家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