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郑州晚报:大学生调查彰显社会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11:10 郑州晚报
郑州晚报:大学生调查彰显社会责任

  8月31日,策划并参与“河南大学大学生红色之旅参观调研实践团”的张勇、谢飞、戚建辉、李白、王光辉向记者展示调查所拍的照片。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 8月底,《人民日报》一篇关于河南境内红色遗迹遭破坏的现状调查引起了全国关注,使“红色文物亟待保护”为核心的声音形成了一轮舆论冲击波,而这个事情缘起于河南大学大学生暑假期间的一个调查报告。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不少公益性的调查都出自大学生之手,譬如清华大学学生李强的《乡村八记》调查、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学生做的大学生村官生存现状、河南大学学生做的民间地方戏曲现状调查等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程遂营认为,“大学生调查”正越来越多的渗透和影响着社会
的发展。

  “红色忧虑”引起全国关注

  8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关于豫西南大别山区红色革命遗迹遭遇破坏严重的现状调查,引起全国关注。

  这篇题为《“红色文物”亟待保护 》的调查报告披露说,豫东南的大别山地区,有着479处革命历史遗址和178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红色遗迹、遗址。然而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旧址大门口,各种“烧烤、卤乳鸡”的招牌赫然醒目,而雕满花纹的墙上,蜘蛛网似的电线纵横交错;在许世友故居,部分地面建筑已经损坏,墙上的泥坯已经脱落,地面上堆放着杂物,一旁还晾晒着衣物。在豫东南红色旅游区,许多遗址、遗物、遗迹都能反映、折射战争年月鲜活的历史,然而,这些‘红色文物’历经自然侵蚀和人为损坏,失去了原生态的历史质感和文化韵味。

  文章转述了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文物保护专家程遂营教授的忧虑。程认为,“红色文物”集中了现代珍稀典籍、文献资料、革命文物等记述历史文化、文明进程的文化传播实物,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目前的情况看,红色革命遗迹遭到的破坏令人忧心,加紧抢救搜集革命文物,修缮保护现存的革命遗迹,已是刻不容缓。

  8月25日,这个调查报告在《人民日报》披露,立刻引起了全国传媒的注意。对红色革命遗迹的关注在全国形成了一轮新的新闻冲击波,撞击着公众的视野神经。

  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红色革命遗迹遭遇毁坏,其实是我们所做的一个调查。”8月31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张勇告诉记者。

  据了解,《人民日报》这篇引人关注的稿件来源是以张勇为团长的河南大学大学生红色之旅参观调研实践团队所作的调查报告。8月1日至8月15日,张勇与所在的团队合作,奔赴豫东南的确山、新县、罗山、光山等地,通过发放问卷、采访、座谈等形式,对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8月31日,参与了此次调研全过程的红色之旅参观调研实践团负责人张勇、谢飞、戚建辉、李白、王光辉在谈到策划此次调研的目的时说,以信阳为代表的豫东南大别山地区被誉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红色革命圣地”, 有一大批红色遗迹、遗址,譬如罗山县红二十五军长征始发地,新县许世友故居、鄂豫皖苏区首府,确山竹沟“小延安”、杨靖宇故居等,但是,至今国内尚没有关于这一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基本报告。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现状及相关政策也不大为学术界所知,这极大阻碍了学术与资源的连接及相互促进。

  张勇介绍说,他们此次调研的主要形式是,走访所涉及市县旅游局及相关政府部门,举行座谈,向其了解当地基本相关信息;加强与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主流媒体联系,加强宣传;与当地红色景区负责人进行座谈访问,了解景区具体情况;每天及时向共青团河南大学团委发送工作简报;面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量化相关数据,获得第一手资料;编写调研报告。

  谢飞告诉记者,这次调研工作实际上从暑假开始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先是搜集资料,撰写调研计划,向有关部门协调相关事宜等。“真正出发是8月1日,限于经费等问题,实际上亲赴当地的只有15人,而参与的团员则有一百多人,大家忙了一个暑假。”

  戚建辉、李白、王光辉等人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表示,通过此次调研实践活动,他们期望能找出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的症结所在,推动当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也可以促进他们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升自我。

  “大学生调查”频成关注热点

  “先是文学院的地方戏曲调查,接着是团委组织的大学生村干部生存调查,还有其他学院组织的很多调查都引起了社会的注意。”8月31日,在学校协助团委做宣传工作的河南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郭文强对记者表示,随着暑假的到来,该校有多个学院组织学生进行暑假实践活动,引起了河南和全国传媒的关注。

  郭文强透露,暑假一开始,河大便启动了“大学生村干部生存状态调查”,这是一项由河南大学团委与中国农大共同组织的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目的是深入了解广大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基层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和真实想法,加深青年学生对国情和农村社会基层状况的认识。同时为进一步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并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于我国农村基层建设中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村干部生存状态调查”一结束,与调查结果相关的新闻和文章便成为各大网站和新闻媒体的新闻焦点。大学生村干部生存现状调查、“大学生村干部计划”调查报告、“大学生到农村中去能做什么?”等一系列文章出现在《河南日报》、《宁夏日报》、《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一百多个网站。相关话题,在西祠、天涯、海龟、腾讯等网站的bbs引起讨论。

  与河南大学的大学生调查备受社会和传媒关注的情况相仿,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调查都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的《乡村八记》调查。

  今年寒假,李强利用回山西太原老家的机会,8天之内对3个村4个乡和2个县的农村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札记的方式写成了超过35万字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4月3日的《人民日报》选取了他的调查之一《二姨家的年收支明细账》以半个版篇幅在人民日报5版显著位置刊出,引起社会关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篇大学生调查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批示和表扬。

  与此同时,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调查都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7月25日的《南方都市报》 披露,三位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广东一个贫困县清新县寻访贫困大学生时,在县教育局招待她们的一桌晚餐上,面对鸡鸭鱼、洋酒人头马,流下了眼泪,并质问教育局几名干部,一桌盛宴可以帮助该县的贫困大学生解决多少实际困难?此事一出,当地就讨来骂声一片,引发全国关注。

  除此之外,河南大学组织的民间地方戏曲现状调查、武汉大学组织的“中部崛起 服务三农”博士实践团等大学生调查团队活动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专家眼中的“大学生调查”

  “学生们的调查将触角延伸到了我们平时没有注意的地方,很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8月31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文物保护专家程遂营教授告诉记者,该院学生所组织进行的大学生红色之旅参观调研实践活动很有意义,“大学生调查”正越来越多的渗透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程遂营认为,2005年是中国的红色旅游年,国家非常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这次学生们进行实地调查的方式,找出了一些被忽视的问题和困扰红色革命资源所在地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参考,很具有价值标本。“我准备把学生们的调查结果提供给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当作参考意见。”

  清华大学学生李强近4万字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也受到了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的高度评价,并且在撰写的文章《一份值得推介的农村调查报告》中说,作者很自觉地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表现了一个年轻学子应有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认真了解农村、了解国情的科学态度,反映的农村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

  与此同时,范敬宜把《乡村八记》寄给了温家宝总理,4月28日,温总理回信称赞“《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

  “大学生调查”彰显社会责任

  身份为大学生所做的社会调查,何以引起广泛关注?其震撼人心的魅力何在?来自传媒的观点认为,大学生调查彰显了这个群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风貌。

  《人民日报》在发表李强的调查时,还配发了一则“编者的话”。其中透露说:“拿到厚厚一摞文稿,我们受感动的,不只是这些文字,更难得的是,学子对土地、对父老乡亲那份厚重的情义。”

  7月12日的《人民日报》还发表了署名杨暄的评论,认为大学生深入社会调查,为基层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说明大学生有理想、有志气,有着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他们的实际行动,是对当代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风貌的生动诠释。

  与此同时,也有论者对大学生调查进行了“反面批评”。一篇署名张国举的文章就认为,大学生一篇调查报告便引国家总理的盛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它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普遍堕落,以至于个别大学生的个别社会实践成为标本。原本大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知识责任理应成为常态,事实上却成了非常态,令人暗感丝丝隐忧。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大学生调查事实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社会责任感。此种观点表达说,当前在校大学生不太了解基层社会,离自己需要服务的群体太远,这无疑是一种隔膜的现状,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透着大学生从知识学习、精神教化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转向,而这恰恰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所需要的。当代大学生把视觉转向农村,关注农村,了解农村,帮助农村,以至日后建设农村,是一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人文情怀,一种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文情怀。

  此文得到了河南大学文学院郭文强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 文\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