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称干部在改革中利益受损最大遭质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0:10 红网 | |||||||||
在2月25日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的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发表了新的高见: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尽管与会许多人反对,但张维迎坚持认为,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张维迎先生“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治学态度是值得赞赏的。但对于他这些或新鲜出炉
“尊重既得利益”被张维迎先生称作了“改革的基本前提”,这话不能说全无道理。合法得来的既得利益当然应该尊重,可对于通过非法或不正当途径获得的既得利益,也要尊重吗?公众对于后一种既得利益的获得,难道就不能表示反对,并表达对其进行遏制的诉求吗? 而张维迎先生所坚持认为的“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显然与民意更是不太一致的。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2002年对全市1000名各行各业的青年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年人眼中,在改革开放中获利最多的是商人、个体户,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而受到好处最少的第一是农民,第二是工人以及其他体力劳动者。在有关青年理想的调查中发现,公务员更是已成为青年人择业的首选。人们认为公务员是改革开放受益较多的群体的理由是,“公务员不断加薪,收入不断上升,而且职业稳定,工作环境较好”。领导干部的地位还要高于普通公务员,从改革开放中只能获利更多而不是更少。作出这样的判断并不难,因为当前有关福利待遇的各种制度安排,都还是官本位的。 当然,作为主流经济学家的张维迎先生一直是“特立独行”的,认为“学者要保持思想独立,往往就要和民意对立”。那么,在他面前不提民意也罢。但即便如此,其说法就经得起推敲吗? 如果以领导干部自身改革前后的利益作对比,且不必说事实是改革是让这一群体的利益得到了整体性地增加,即便退一步,姑且承认领导干部的相对利益受损了,可这些受损的利益都是些什么呢?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减少审批权,的确是让某些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但干部手中的公权是不能与私利划等号的,如果是合格的、清廉的干部,则这种改革对其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 如果以“相对利益受损不如领导干部大”的工人、农民为参照物来对比,显而易见,领导干部们的话语权并未因改革而缺失,而是非常强势,远非弱势的工人、农民所能望其项背;领导干部们的福利在增进,除了不断加薪以及社会保障非常完善之外,某些领导干部还能获得大量灰与黑的收入,自非根本没什么社会保障的农民可同日而语;领导干部下海有保留岗位、薪资水平不变的待遇,更非工人下岗之可比;领导干部们搞公车改革要用财政来赎买,而乘坐公车的待遇根本没工人、农民们什么事……凡此各种,实在看不出其相对利益受损大在何处。 若非要咬定领导干部的相对利益受损最大,那么,这种相对利益也绝不是什么正当利益,只能是通过滥用公权搞权力寻租获得的利益。这难道不是应该通过改革予以剥离的利益吗?声称领导干部相对利益受损最大又有何意义? 改革必须补偿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现有利益群体,否则就进行不下去,这话我倒觉得是其现实性,公车改革就是鲜明的例子。但问题却在于如何补偿,是由既得利益群体自己操纵来补偿,还是在经过公众投票批准后再补偿。如果没有民主的程序,那么,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大约都是很难获得认同的。倘若不看到这一点,而去一味地鼓吹为既得利益群体进行补偿,是有失理性的。 不顾公众的感受,而大放厥词,也难怪会与民意相对立。 (作者:孙立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