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钦:隐患面前,“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2:21 华夏时报 | |||||||||
北京地铁13号线知春路站外,因地铁10号线施工,将地铁4个出口中东北和东南侧的两个出口用板材封住了。虽然为了乘客的安全,铁路方立有绕行的指示,但两年来,所有从知春路站出来的乘客几乎全部选择翻栏杆,在每天早晚高峰期约有3000人排队跨栏越过紧邻着栏杆东侧的京包线铁路到东侧去。奇怪的是,对铁路立的这段栏杆和禁止通行的警示牌,站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竟然都说不知情。本着为乘客的安全着想,进行公告警示绕行本是不错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却称不上“以人为本”。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施工时间长,公告中所
事故的发生,总是和隐患发生概率基数密不可分的。每天3000人次的隐患,已经两年了,就是再小的事故概率,也已经令人担心了,可是我们的工作人员为什么却视而不见呢?假如出了事故,难道“不知道”可以推卸得了责任和良心的谴责吗?“以人为本”现在各个行业都喊得很响,但在地铁站发生的这件事中却没有得到体现。既然人们需要,为什么不“暂时”建一座过路天桥?如果条件不允许,怎么就不派人把关,强制让乘客绕行,“宁听骂声,也不听哭声”呢? 所幸的是,这件事还是“隐患”,而不是既成的“事故”,那么,为了防止“隐患新闻”变成“事故新闻”,有关方面是不是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了呢? 陆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