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众意识提高了,富人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5:1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在一个恪守古训的国度,在社会转型期,现代思想还在孕育之中,民不患贫而患不均的说法,向来很有市场,一些专家甚至把这个说法视为现实生活中“仇富”“劫富”的理论来源。那么,在推行市场经济体制20多年来,这种思想现状如何?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便是普通民众,在怎样缩小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也认为应该“济贫”,而非“劫富”。调查中,当被问及如何缩小贫富差距,73.5
对这个调查结论,我先是吃惊,继而欣慰:“仇富”心态说不攻自破,所谓的传统,所谓的古训,并非磐石一块,民众的认识切切实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劫富”的后果只能通向共同贫穷,而共同贫穷不是我们社会的追求目标。看来,那些心怀不安全感的富人,还有一些学者低估了民众的素质,也低估了制度变迁的力量——对旧思维的涤荡,对新思想诞生的促进。 普通民众观念的变迁,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而社会要想和谐发展,仅仅靠普通民众观念的变迁是不够的,因为富人群体居于强势地位,无论是对社会的控制力,还是影响力,均是普通民众无法企及的。那么,眼下富人的觉悟如何呢?实事求是地说,并不叫人乐观。接二连三的宝马伤人案,不说也罢;山西煤老板的挥金如土,不说也罢;一些商人富裕以后的灵魂空虚,不说也罢…… 一个社会的进程如何,不能仅仅取决于部分民众的思想和觉悟,而应该由全体民众(尤其是作为社会精英的富人群体)的思想和觉悟,以及其行动来决定。眼下,富人已经沦为木桶理论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我们还指望社会这个大水桶能装尽量多的水吗? 王伟(山东 记者) |